我是一位佛弟子,身邊的朋友大多也是。前幾天一位學佛的朋友說,最近,她翻出了塵封已久的佛經,封面已有些泛黃,書頁的邊緣微微捲起。打開時彷彿聽見經書跟她說:「嘿!你有多久沒來看我呀!」,我們二個人相視而笑,我說:「沒有讀經,有念佛也可以!」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個「用進廢退」的概念,大自然的規則很簡單:不常用的東西,慢慢就會消失。這個道理適用於佛法修行,也適用於生活中的許多面向。就像一把琴,如果長久沒有去彈,琴弦就會生鏽,音色也不再清脆。同樣地,我們的心,如果沒有將知道的佛法智慧,在生活上去練習、落實、運用,佛法就只是一個概念,久而久之,佛法的智慧因為我們沒有去使用它,也就在我們的身上消失了。
修行,是一條漫長的路,就像一個雕塑家,不斷地雕琢一塊璞玉,才能將它雕成精美的藝術品。曾聽過一位學佛多年的老居士分享,他年輕時曾經有過每天堅持一小段時間靜坐、誦經、讀經,但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離的很遠。因為沒有持續修煉,漸漸放鬆,在面對生活壓力或人生考驗時,就用慣性、世俗的思惟方式去解讀及處理,而不是用佛法的因緣、無常觀去面對,因此,就佛化雲煙去了,別人問起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上過佛學課程、是皈依過的佛弟子。多年後,他回想起來,不禁感到有些後悔。
其實,這位老居士不用太感歎,就佛法來說,每一時每一刻都是一個開始,覺察後開始永遠不會太遲。「用進廢退」很符合佛法的因緣觀,就像這位老居士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鬆懈的時候。但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能夠及時覺知,重新開始就可以了。
修行,就像是在種一棵菩提樹。 我們播下種子,澆水施肥,看著它慢慢長大。但如果我們中途放棄了澆水,這棵樹就會枯萎。所以,學佛也是一樣,需要我們不斷地灌溉,才能讓佛法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佛法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我們將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去實踐,佛法才會真正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騎腳踏車,一開始我們會覺得很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
學佛,說來其實就是和自己做個長期的朋友,溫柔地陪伴,耐心地前行,期待您我都能走在這條道路上,輕鬆自在,心懷歡喜。
1.佛法不是經書裡的知識,而是生活的態度。
2.每個當下都是新的開始,永遠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