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照顧壓力推向極限,悲劇也將隨之而來

更新於 2024/12/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4年12月9日,一名73歲的老翁,因長期照顧罹患水腦症的妻子而心力交瘁,最終將生病的妻子從14樓的窗台扔下,妻子當場墜樓身亡,老翁也隨即自首。


這位老翁曾是退休建築師,住在一處高級社區,擁有優渥的生活條件,同時也申請了每日4小時的居家照顧服務。然而,即使申請了長照,他仍然無法逃脫「老老照顧」的壓力牢籠——身心疲憊加上無法傾訴的孤立感,最終將他推向極端。


這起悲劇發生在我所在的服務地區,這讓我深思:**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照顧者不再被壓力吞噬?**


看不見的壓力:隱形危機如何累積?


照顧者的壓力常常無聲無息地積累,直到一個臨界點徹底瓦解他們的理智與情感。大多數人都不願承認自己撐不下去了,尤其是當被照顧者不願接受外人協助時,照顧者的壓力便像密封的氣球,不斷膨脹,直到破裂。


我曾經拜訪過一對母女。88歲的阿姨步態不穩,記憶力衰退,女兒因為每天需要上班,只能留母親一個人在家而感到十分不安,算是在半強迫之下,才讓阿姨申請長照服務。然而,當我走進她們家時,要作照顧服務簽約時,迎接我的卻是一場看不見的較量。


- 女兒渴望支援,卻又害怕母親不接受;

- 母親擔心被女兒拋棄,因而拒絕幫助。


那一刻,我看見愛變成了一道枷鎖。**如果沒有即時疏導,這份枷鎖會不會有一天讓人因而窒息?**


為了預防壓力崩斷主要照顧者的理智,我開始使用學習到的模型:**為案家建立起五層防護網**


五層防護網:建立守護家庭的支撐系統


第一層:家庭照顧者——學會覺察與釋放壓力

評估家庭照顧者是否有能力覺察自身壓力與負荷,在訪談時使用「心情溫度計」來了解阿姨女兒目前的身心狀態,從睡眠品質、最近的心情等等指標來了解,即使嘴巴上說「沒事」,但臉上的疲態卻不會騙人。


我輕聲鼓勵她:「照顧人不容易,你已經做得很好,但你也需要好好照顧自己。」我會引導對方參加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讓她知道自己的壓力並不孤單,有人可以理解她的辛苦。同時,我也提醒她,求助並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讓愛的連結不被壓力切斷。


第二層:被照顧者——建立信任與接受協助

長期照顧的現場,最難的就是被照顧者抗拒外來者的協助,阿姨的拒絕讓我明白,要讓她接受協助並非一蹴可幾。我先尊重她的意願,稱讚她還能自己處理日常生活,強調她的獨立性沒有被否定,然後循序漸進地描繪服務的便利性。


我與阿姨聊天時提到:「很多長輩會請居服員帶著他們去外面吃喜歡的東西,或者是陪同買菜,這樣在出去的路上不只有趣,也讓上班的女兒感到更放心。」阿姨聽完之後,表情明顯軟化了些,開始考慮接受小範圍的協助。


這樣的轉變需要時間,但只要信任感建立起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便會逐漸鬆綁,不再被壓力困住。


從輕微的生活支持開始描繪,先讓長輩知道有人協助的便利性,嘗試轉變「一定要家人照顧最好」的傳統心態,逐步增加到更全面的居家照護服務。


第三層:居服員——穩固信任橋樑的守望者

在安排居服員服務時,我特別注意阿姨的需求與個性,挑選了一位擅長傾聽且親和力強的居服員。在第一次服務前,我與居服員詳細討論阿姨的背景與習慣,確保能夠用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家庭生活。


服務啟動後,我會先陪著居服員與阿姨見面,讓那份信任感可以轉移到居服員身上,並在後續的服務中追蹤阿姨與居服員的互動情況,並在這之中動態調整服務的流程。


過了一段時間,女兒告訴我,自從有居服員的協助,與母親的關係變得不再劍拔弩張,她不用一直碎念母親都不顧自己的安全而隨便跑出去,母親也會聊聊今天和居服員出去時有趣的事,這樣的改變,也讓母女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和諧,減少了情緒對立。


第四層:鄰近社交網絡——重建社交與心理支持

我也會去了解阿姨和鄰里間的狀況,由於是從外地搬到這裡,我觀察到阿姨的生活圈相當侷限,於是建議她透過居服員的陪伴,逐步走出家門。徵求家屬和阿姨的同意之下,我安排熟門熟路的居服員陪她到公園散步,或與附近鄰居聊天,讓她重新感受到社交互動帶來的愉悅感。


一個願意走出去的長輩,往往心理更容易感覺充實和有穩固的人際支持,一項英國的研究指出,參與社交活動的老年人比不參與社交活動的老年人,抑鬱症的發生率低了40%。


第五層:社會安全與跨領域協作

在社會福利的協助下,我知道該如何運用社會資源的補助與跨領域合作,與其他專業人員如醫師、護理師、社工、治療師等一同協作,當長輩還需求其它照護資源如交通就醫需求、輔具與無障礙空間改善需求,我能轉介給相對應的窗口,讓照顧的負擔不再單靠一個家庭來承擔,而是轉化為一張穩固的社會安全網。


結語:讓安全網成為力量,防止照顧成為悲劇


照顧是一場長跑,唯有適時補給與喘息,才能支撐我們跑到終點。那位阿姨和女兒的故事提醒我,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安全的網絡,接住壓力即將墜落的瞬間。


透過「五層防護網」,我們不僅能減輕照顧者的壓力,也能讓愛與理解重新流動。適時求助並不代表軟弱,而是選擇讓愛延續下去的智慧與勇氣。


我相信,悲劇的根源是未被理解和有效地支持,每一層安全網的建立,都能阻止下一場悲劇的發生。

avatar-img
6會員
36內容數
☆ 探索情緒的知識設計師 ☆ 長期照護的關懷者 ☆ 微習慣教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父母年紀漸長,一開始我們被父母照顧著,接下來我們成了照顧父母的人,從被照顧者變成了照顧者,你是否也擔心該如何幫助年邁的父母安然度過老年生活?其實陪伴著父母老去,是一段雙向成長的旅程,而理解老化所帶來的心理挑戰,更是重要的關鍵。
在居家照護的工作中,深度傾聽是一項關鍵能力,能解決情感衝突並促進理解。本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居家照護督導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技巧,成功滿足老先生、其女兒以及居服員的需求,在三方中找到平衡,並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透過接納、回應與求證的三部曲,本文展示瞭如何改善關係,並將傾聽融入生活,讓照護的過程更加溫暖。
隨著人口老化,家中長期照護需求日益增加,許多家庭在面對罹病長者時常因缺乏共識而產生衝突。本文探討了家庭成員如何有效協調照護工作,並提出建立家庭照顧協調會議的必要性,以便整合內部和外部資源,尊重主要照護者的角色,共同維護家庭的和諧與溫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許多年長伴侶肩負照顧彼此的責任,但「老老照顧」往往充滿了疲累與情感壓力。同時,獨自生活的長者也面臨孤立和寂寞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老老照顧者和獨居長者的困境,以及如何透過社會支持來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創造更友善的環境以容納所有年長者的需要。
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朝著個人目標不斷成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像森林一樣構建知識系統,強調目的性、完整性和連結性的重要性,以實現有效的學習和知識的湧現。透過每日吸收和調整,我們可以確保知識森林持續茁壯,為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你也曾看過《龍貓》這部充滿勇氣的動畫嗎?這部經典作品講述了小月與小梅兩姐妹的童年故事,特別是10歲的小月在面對家庭責任時所展現的堅強與勇氣,這背後折射出無數現實生活中年輕照顧者的身影。 在故事中,小月的爸爸除了在大學擔任考古學教授,還需要寫論文並照顧住院的妻子。因此,小月承擔起了照顧妹妹小梅的
隨著父母年紀漸長,一開始我們被父母照顧著,接下來我們成了照顧父母的人,從被照顧者變成了照顧者,你是否也擔心該如何幫助年邁的父母安然度過老年生活?其實陪伴著父母老去,是一段雙向成長的旅程,而理解老化所帶來的心理挑戰,更是重要的關鍵。
在居家照護的工作中,深度傾聽是一項關鍵能力,能解決情感衝突並促進理解。本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居家照護督導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技巧,成功滿足老先生、其女兒以及居服員的需求,在三方中找到平衡,並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透過接納、回應與求證的三部曲,本文展示瞭如何改善關係,並將傾聽融入生活,讓照護的過程更加溫暖。
隨著人口老化,家中長期照護需求日益增加,許多家庭在面對罹病長者時常因缺乏共識而產生衝突。本文探討了家庭成員如何有效協調照護工作,並提出建立家庭照顧協調會議的必要性,以便整合內部和外部資源,尊重主要照護者的角色,共同維護家庭的和諧與溫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許多年長伴侶肩負照顧彼此的責任,但「老老照顧」往往充滿了疲累與情感壓力。同時,獨自生活的長者也面臨孤立和寂寞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老老照顧者和獨居長者的困境,以及如何透過社會支持來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創造更友善的環境以容納所有年長者的需要。
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朝著個人目標不斷成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像森林一樣構建知識系統,強調目的性、完整性和連結性的重要性,以實現有效的學習和知識的湧現。透過每日吸收和調整,我們可以確保知識森林持續茁壯,為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你也曾看過《龍貓》這部充滿勇氣的動畫嗎?這部經典作品講述了小月與小梅兩姐妹的童年故事,特別是10歲的小月在面對家庭責任時所展現的堅強與勇氣,這背後折射出無數現實生活中年輕照顧者的身影。 在故事中,小月的爸爸除了在大學擔任考古學教授,還需要寫論文並照顧住院的妻子。因此,小月承擔起了照顧妹妹小梅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關於老老照顧(失智症與死亡)是很需要受到重視的一環,八十多歲的老翁獨自照顧七十多歲失智的老婦,老婦因在浴缸洗澡時無法獨自起身尋求丈夫幫忙,卻因腳滑不甚跌入浴缸,將原本攙扶她的老翁坐壓在水中,最後導致丈夫溺死,而當派出所通知,才在浴室裡發現失智的妻子還坐在溺死丈夫的身上……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關於老老照顧(失智症與死亡)是很需要受到重視的一環,八十多歲的老翁獨自照顧七十多歲失智的老婦,老婦因在浴缸洗澡時無法獨自起身尋求丈夫幫忙,卻因腳滑不甚跌入浴缸,將原本攙扶她的老翁坐壓在水中,最後導致丈夫溺死,而當派出所通知,才在浴室裡發現失智的妻子還坐在溺死丈夫的身上……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