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的力量:從〈Hunting〉到人生的追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夢想,就像獵人潛伏在黑暗中,靜靜地瞄準目標,等待那個出擊的瞬間。


當我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站在王尋的雕塑《Hunting》前,這樣的感覺油然而生。那份對夢想的執著,像獵人般隱藏在我心底,沉默卻強烈,提醒著我曾經對創作的熱情與未竟的追尋。或許夢想曾被現實掩蓋,但它始終在心底蠢動,等待著被喚醒的那一刻。


raw-image


作品呈現了捕獵的姿態,動感十足的線條彷彿凍結在時間的某一刻,展現出無限的力量與張力。銅質表面經過精心打磨,流暢的光澤定格了捕獵瞬間的敏捷與專注。這件雕塑的整體造型如同靜止的畫面,緊繃的肢體與拉伸的曲線將那份決心詮釋得淋漓盡致。


raw-image


站在《Hunting》面前,我的視線被它的面部深深吸引,沉靜的表情、向下的目光,彷彿在追蹤某個目標,又像是在沉思。光滑的表面在燈光的映襯下微微反射,賦予了它生命一般的靈動感。這是一種近乎抽象的情感表達,但又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張力與決心。這一刻,我不僅看到了捕獵的姿態,更像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專注於目標,全力以赴。


raw-image


站在這件作品前,我感覺時間靜止了。它不僅喚起了當下的思考,更將我的記憶拉回到高中時期,那段寫作占據我整個生活的日子。


那時的我,對寫作充滿狂熱,幾乎每天都沉迷在小說的創作中。記得那時候用的鋼筆,是嬸婆送我的白金牌鋼筆,筆尖是18K金的,筆身是粉紅色的,銀白色金屬筆套上刻有我的名字與祝福的話。那支筆在稿紙上流暢地書寫著那些天馬行空的故事,每一筆每一畫,都記錄了我的青春與夢想。


然而,到了學期結束,我赫然發現自己有三科不及格,如果下學期再繼續這樣,恐怕就要面臨留級的命運。那時,我做了個極為決絕的選擇:將所寫的全部銷毀,徹底埋藏那份熱情,開始發憤圖強,專注於學業。


從那以後,我一路選擇了理工學門,寫作成了遙遠的記憶。如今,回想當時所寫的小說,內容早已不復記憶,但那支鋼筆,以及它帶來的溫暖回憶,仍鮮明如昨。


而今,隨著生活的節奏放慢,我開始更多地審視過去的選擇,反思那些曾被忽略的熱情。我發現,曾經被壓抑的熱情並未隨時間消失,而是等待著被再次喚醒。站在《Hunting》面前,它喚起的不僅是我的青春記憶,還提醒我:每個階段的意義,都在於我們如何面對當下,選擇自己的追尋。


現在的我,雖然不再像年少時那樣依賴鋼筆與紙張,但鋼筆對我而言,早已成為一種形式、一種象徵。它代表著專注與沉浸的力量,也代表著對書寫的純粹熱愛。即使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仍習慣隨身攜帶一支鋼筆和一本小本子,用它們隨手記下、畫下每一個靈感的瞬間。


這些零碎的想法,整理到3C設備中,再反覆「拋光打磨」修正調整,成為更完整的文字。我發現,這種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方式,不僅延續了書寫的儀式感,也讓創作變得更加自由。科技的革新為寫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我則願意再一次,投入這段久違的旅程。


《Hunting》的捕獵姿態,彷彿在低語:你是否仍記得那份逐夢的渴望?每一個停留在它面前的觀者,或許都能從它的專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夢想從不因時間而消失,只是被我們壓抑,或隱藏於心靈的某個角落。


今天,當我坐在書桌前重新拿起筆(或設備)時,那份力量再次提醒我:逐夢並非一定要抵達終點,而是要珍視每一個全力以赴的瞬間。因為追尋的過程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最美詮釋。


或許,你的《Hunting》也在等待著你。讓我們駐足,凝視,重新啟程。逐夢的旅程未完,而每一步,都值得傾注熱情與專注。



作品資訊:

XUN WANG 王尋

HUNTING 獵物,2024年

Bronze, Iron Base 銅、鐵底座

尺寸:66.5 x 76 x 50 cm


版權聲明:

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
avatar-img
32會員
56內容數
真然的沙龍是一個專屬於思想與心靈的對話空間,讓自然、生活、藝術與哲思在文字中流動。從日常的故事到哲學深思,這裡是探索內心與世界的橋樑,邀請你一同感受平凡中的非凡之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真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沃爾田野中的風之瞬間 現代藝術家傑夫·沃爾(Jeff Wall)對「瞬間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有了另一種詮釋。他善於在攝影中重塑「真實與虛構」,以獨特的方式致敬葛飾北齋的浪花。
向竇加致敬:波浪與舞者的永恆律動 在故宮「大美不言」展場中,一件磨砂玻璃雕塑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作品名為《向竇加致敬》。玻璃波浪流暢的曲線,彷彿定格了海浪翻騰的瞬間。而就在那一刻,竇加筆下的芭蕾舞者忽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成熟的自己,療癒那稚嫩的自己 遇見療癒的瞬間 在熙攘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一件名為《It’s ok, it’s ok》的雕塑作品悄悄停住了我的腳步。它吸引我的,不僅是作品本身的細膩,還有那份無聲的力量。
色彩與花卉的對話 故宮「大美不言」展區中,「五彩繽紛」的展示空間裡,兩件截然不同的作品:《孔雀藍釉花卉紋瓶》與《花卉拼圖》項鍊,靜靜地並置於展櫃內。它們分屬不同時代,一件是明代晚期的陶瓷珍品,一件是20世紀梵克雅寶的珠寶傑作。這樣的跨時空並列,不僅是美學上的呈現,更像是一場無聲的對話。
11月間,我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了「瞬間特展」,展覽中展出的杉本博司《海洋》系列作品讓我印象深刻。他的影像以極簡而永恆的方式,呈現海洋的靜謐與深邃,啟發我重新思考自己對海洋的拍攝方式與視角。
波濤之上,璀璨之美 這艘船舶在驚濤駭浪中航行,但它的呈現方式卻不僅僅是在展現自然的壯闊,而是在細膩與精巧中注入一種超越現實的美感。它不再只是海上的力量象徵,更像是一場精緻與自然的融合。船身上滿載的珠寶般光澤,並非單純的奢華,而是一種對技藝極致的追求和對自然力量的讚嘆。
沃爾田野中的風之瞬間 現代藝術家傑夫·沃爾(Jeff Wall)對「瞬間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有了另一種詮釋。他善於在攝影中重塑「真實與虛構」,以獨特的方式致敬葛飾北齋的浪花。
向竇加致敬:波浪與舞者的永恆律動 在故宮「大美不言」展場中,一件磨砂玻璃雕塑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作品名為《向竇加致敬》。玻璃波浪流暢的曲線,彷彿定格了海浪翻騰的瞬間。而就在那一刻,竇加筆下的芭蕾舞者忽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成熟的自己,療癒那稚嫩的自己 遇見療癒的瞬間 在熙攘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一件名為《It’s ok, it’s ok》的雕塑作品悄悄停住了我的腳步。它吸引我的,不僅是作品本身的細膩,還有那份無聲的力量。
色彩與花卉的對話 故宮「大美不言」展區中,「五彩繽紛」的展示空間裡,兩件截然不同的作品:《孔雀藍釉花卉紋瓶》與《花卉拼圖》項鍊,靜靜地並置於展櫃內。它們分屬不同時代,一件是明代晚期的陶瓷珍品,一件是20世紀梵克雅寶的珠寶傑作。這樣的跨時空並列,不僅是美學上的呈現,更像是一場無聲的對話。
11月間,我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了「瞬間特展」,展覽中展出的杉本博司《海洋》系列作品讓我印象深刻。他的影像以極簡而永恆的方式,呈現海洋的靜謐與深邃,啟發我重新思考自己對海洋的拍攝方式與視角。
波濤之上,璀璨之美 這艘船舶在驚濤駭浪中航行,但它的呈現方式卻不僅僅是在展現自然的壯闊,而是在細膩與精巧中注入一種超越現實的美感。它不再只是海上的力量象徵,更像是一場精緻與自然的融合。船身上滿載的珠寶般光澤,並非單純的奢華,而是一種對技藝極致的追求和對自然力量的讚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Tate Modern典藏大展!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堂堂登場! 位於二樓的《青春印記》,同樣不容錯過喔。
Thumbnail
華山文創園區 華山文創園區位於台北市,是一個融合藝術、文化、創意和歷史的空間。當我們漫步在這片草原上,立刻被各種創意十足的裝置藝術所吸引。 金屬結構 我選擇一處稍微安靜的角落,展開了我的速寫本。面前是一個巨大的金屬結構,像是一個抽象的動物形象。這個裝置藝術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光影交錯,讓人目不轉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透過旅行來尋找真正渴望的東西。在首爾博物館的感悟和旅行的體驗中,作者分享了對旅行的回憶、突破和觀察。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作者思考了臺灣的全球化和文化定位問題。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一場視覺饗宴&文化薰陶_印象派光影展
Thumbnail
不知道多久沒去這類型的展覽 總而言之很感謝朋友帶我去 隔天出於意外我又跟其他人去逛了一遍 結論是只看一遍是不夠的 以下是印象深刻排行(含暴力血腥內容、錄像畫面雷跟情節雷) (陸續更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Tate Modern典藏大展!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堂堂登場! 位於二樓的《青春印記》,同樣不容錯過喔。
Thumbnail
華山文創園區 華山文創園區位於台北市,是一個融合藝術、文化、創意和歷史的空間。當我們漫步在這片草原上,立刻被各種創意十足的裝置藝術所吸引。 金屬結構 我選擇一處稍微安靜的角落,展開了我的速寫本。面前是一個巨大的金屬結構,像是一個抽象的動物形象。這個裝置藝術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光影交錯,讓人目不轉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透過旅行來尋找真正渴望的東西。在首爾博物館的感悟和旅行的體驗中,作者分享了對旅行的回憶、突破和觀察。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作者思考了臺灣的全球化和文化定位問題。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一場視覺饗宴&文化薰陶_印象派光影展
Thumbnail
不知道多久沒去這類型的展覽 總而言之很感謝朋友帶我去 隔天出於意外我又跟其他人去逛了一遍 結論是只看一遍是不夠的 以下是印象深刻排行(含暴力血腥內容、錄像畫面雷跟情節雷) (陸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