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小萌芽:用趣味和愛心在幼兒心中種下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對於幼兒來說,世界像一場奇妙冒險,處處藏著新鮮事——可能是一片飄落的樹葉,也可能是一顆意外掉進鞋裡的小石頭。但這些「迷你探險家」的感知世界方法,很多時候依靠的是我們大人的引導。特別是「善意」這個看似無形卻影響深遠的概念,要怎麼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教會他們呢?靠說教?嗯,可能五秒內他們就會分心追著氣球跑了。靠行動?那就對了!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用趣味滿滿的方式,幫助幼兒感受到善意這份世界的美好。

raw-image

善意教育:為什麼幼兒需要練習感受善意?

小小自我中心的萌芽期

幼兒在認知發展上,正處於「宇宙的中心是我」的階段。不是他們自戀,只是這個年紀的小腦袋裡,自己的需求總是最先蹦出來。例如,餅乾掉了就可能感覺「世界要完了」,但看到別人掉了餅乾,他們可能只會說「嘿,你的餅乾掉了。」這時候,善意教育就是教他們多看別人的餅乾、多一點共情的開始。

強烈情緒的表演家

幼兒的情緒像按下了一個大大加速鍵,一秒鐘前可能還在哈哈大笑,一秒鐘後就開始哇哇大哭。這種情緒化的特質讓他們對善意行為特別敏感——收到一個擁抱,他們可能立刻就「回送」一個更用力的抱抱;而看到別人沒分糖果給他們,可能馬上放聲抗議。所以,這個年紀的善意教育,簡單直接最有效!

模仿高手的養成階段

幼兒對老師、家長、甚至動畫角色的行為都有「複製貼上」的能力。你今天對鄰居阿姨熱情打招呼,過幾天可能就會看到他們熱情地向自己的小玩偶問好:「早安!要喝咖啡嗎?」因此,行為示範是善意教育的核心密碼!


善意的趣味教學法:讓幼兒學得快又愛上

用故事把善意包裝成冒險

善意對幼兒來說,遠不如大恐龍、魔法棒或彩虹獨角獸有吸引力。所以,繪本就成了我們的秘密武器。像《彩虹魚》這樣的故事,能讓孩子透過角色的冒險,理解分享和友善的重要性。讀完故事後,還可以問他們一些好玩的問題,比如:「你會想和彩虹魚當好朋友嗎?如果牠不給你鱗片呢?」

角色扮演:讓善意變成遊戲

小孩子天生愛演戲(有時候甚至有點「戲精」),所以角色扮演再適合不過了。設計一些簡單的情境,例如「小醫生照顧生病的小熊」或「小廚師幫忙餓肚子的娃娃做午餐」,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幫助他人,還能順便提升社交能力。當他們「演」得特別投入時,記得說一句:「哇!你超像一位真正的醫生(或廚師)!」

「善意圈圈」儀式感滿滿

每天來點小儀式,善意教育就更有趣了。比如在早晨點名時加上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輪流說一句:「我今天想幫助誰?」或「我感謝誰昨天幫了我。」雖然有時答案可能是:「我想幫助小貓咪吃我早餐的吐司。」但沒關係,這是讓孩子學習關注他人需求的開始!

善意的環境魔法

幼兒對色彩和空間特別敏感,所以善意教育可以融入環境設計。例如設一個「分享角落」,讓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放回去分享給下一個小朋友,或者做一面「感謝牆」,貼滿感謝卡片或可愛的手繪,讓幼兒隨時都能看到善意在流動。


老師如何處理善意的現場小挑戰

玩具爭奪戰:教他們溫柔講條件

當兩個幼兒因爭搶玩具大打「哭功」時,這是善意教育的黃金時刻!老師可以充當和平大使,幫助他們說出自己的需求,例如:「你是不是覺得他拿走了玩具,你很生氣?我們可以怎麼輪流玩?」這不僅讓他們學會溝通,也教會他們尊重彼此。

誰的善意被誤解了?

有時,幼兒的善意表達會出現「翻車現場」——例如,他們想分享自己的餅乾,卻因為動作太快而把餅乾弄碎了,結果雙方都哭成一團。這時候,老師可以用幽默化解:「哎呀,這餅乾碎得剛剛好,還可以變成點心拼圖呢!」並引導他們理解善意的初衷比結果更重要。

帶領群體活動,讓善意「抱團」

合作遊戲是讓幼兒體驗善意的絕佳方法。例如,讓全班一起搭建大型積木塔,並在完成後告訴他們:「這座塔每一塊積木都代表大家的努力,少了一塊都不行!」這樣,他們不僅會感受到團結的力量,還會學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


家長的「善意輔助攻略」

善意小任務

回家後,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善意任務,例如:「今天我們一起寫一張感謝卡給隔壁奶奶,謝謝她每天早上對我們笑得這麼開心!」這能讓孩子明白善意不需要很複雜,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陪孩子聊善意小發現
每天晚上問孩子:「今天有誰幫助你?你又幫助了誰?」如果他們回答「幫助了一隻貓躲雨」,家長可以繼續問:「那小貓感覺怎麼樣?你覺得自己開心嗎?」這種對話既能讓孩子回憶美好,也能加深對善意的理解。

身教大於言教
家長的行動是最好的示範。例如,和孩子一起整理舊玩具捐給需要的人,或在散步時撿起地上的垃圾,邊做邊說:「這樣可以讓其他人也能享受乾淨的環境,真棒吧?」


善意的教育不需要多嚴肅,用點創意和幽默,孩子不僅學得快,還會覺得善意是一件超有趣的事。當幼兒感受到並學會表達善意,他們的世界會像陽光下的小苗一樣,充滿希望與美好。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從一句「謝謝你」或一個大大的微笑開始,陪孩子一起探索善意的魔法吧!


思考時間

在引導孩子感受和表達善意的過程中,您可能會遇到以下具體情境,試著思考您會如何處理:

情境一:兩個幼兒為了同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甚至有推擠的行為。

    • 您會怎麼安撫孩子的情緒,並讓他們學習互相尊重?
    • 有什麼活動或遊戲可以讓孩子在分享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情境二:一名幼兒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位同伴,但他看起來既不道歉也不關心對方。

    • 您會如何幫助這名幼兒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 您會設計怎樣的對話或活動來強化他們的同理心?


情境三:有個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得很害羞,常常避免與其他同伴互動。

    • 您會如何幫助這名孩子感受到同伴的善意,並鼓勵他逐漸參與集體活動?
    • 有什麼樣的角色扮演或合作遊戲能為這名孩子創造一個友善、無壓力的參與機會?


情境四:有幼兒主動幫助了同伴,但沒有被對方注意到或感謝,他看起來有些失落。

    • 您會如何引導這名幼兒理解「善意不一定需要被回報」?
    • 您會如何幫助全班一起討論善意的價值和意義?


透過這些具體情境,嘗試反思您的應對方式,並思考可以融入哪些具體做法來幫助孩子理解和表達善意。您的每一次引導,都將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重要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幼教老師心裡話
13會員
24內容數
歡迎來到【幼教老師心裡話】! 這裡是屬於所有熱愛幼兒教育的老師們的心靈角落。 在這裡,我們分享教學點滴、教育觀察,還有那些讓人暖心的孩子成長故事。 希望透過這些文字,帶給大家更多教學的靈感與前進的動力,並一同感受這份工作中的幸福與挑戰! 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攜手前行,播種希望,收穫愛與喜悅。
幼教老師心裡話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也強烈,當他們生氣、哭泣、拒絕或害怕時,家長和老師常會直覺地想阻止或糾正。但事實上,穩定孩子情緒的關鍵不是「讓他們不發脾氣」,而是允許他們自然地經歷這些情緒,學習如何調節。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請記住這四個「可以」,幫助他們安心地面對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2025/03/03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也強烈,當他們生氣、哭泣、拒絕或害怕時,家長和老師常會直覺地想阻止或糾正。但事實上,穩定孩子情緒的關鍵不是「讓他們不發脾氣」,而是允許他們自然地經歷這些情緒,學習如何調節。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請記住這四個「可以」,幫助他們安心地面對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2025/01/04
在家裡或教室裡,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他們不僅喜歡模仿別人的說話,或在你忙得不可開交時丟出無敵「十萬為什麼」,更擅長製造各種挑釁的小插曲,比如故意取笑別人的外表、給同學取外號、或者假裝不小心撞到人後得意地說「我不是故意的啦」。這些行為像是專門為測試成人耐心而設計的「挑戰卡」,每一張都寫著:「看看
Thumbnail
2025/01/04
在家裡或教室裡,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他們不僅喜歡模仿別人的說話,或在你忙得不可開交時丟出無敵「十萬為什麼」,更擅長製造各種挑釁的小插曲,比如故意取笑別人的外表、給同學取外號、或者假裝不小心撞到人後得意地說「我不是故意的啦」。這些行為像是專門為測試成人耐心而設計的「挑戰卡」,每一張都寫著:「看看
Thumbnail
2025/01/02
孩子是無限可能的象徵,他們的每個興趣、每次嘗試,甚至每一次失敗,都可能藏著成長的契機。作為家長與教師,我們如何用愛與支持,幫助孩子發現並發揮自己的潛力?除了日常觀察與良好溝通,還有哪些方式能進一步挖掘孩子的亮點?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為您提供更豐富的視野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1/02
孩子是無限可能的象徵,他們的每個興趣、每次嘗試,甚至每一次失敗,都可能藏著成長的契機。作為家長與教師,我們如何用愛與支持,幫助孩子發現並發揮自己的潛力?除了日常觀察與良好溝通,還有哪些方式能進一步挖掘孩子的亮點?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為您提供更豐富的視野與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於幼兒來說,世界像一場奇妙冒險,處處藏著新鮮事——可能是一片飄落的樹葉,也可能是一顆意外掉進鞋裡的小石頭。但這些「迷你探險家」的感知世界方法,很多時候依靠的是我們大人的引導。特別是「善意」這個看似無形卻影響深遠的概念,要怎麼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教會他們呢?靠說教?
Thumbnail
對於幼兒來說,世界像一場奇妙冒險,處處藏著新鮮事——可能是一片飄落的樹葉,也可能是一顆意外掉進鞋裡的小石頭。但這些「迷你探險家」的感知世界方法,很多時候依靠的是我們大人的引導。特別是「善意」這個看似無形卻影響深遠的概念,要怎麼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教會他們呢?靠說教?
Thumbnail
幼兒階段的哲學探索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心靈如同一片未被開拓的土地,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探索的空間。
Thumbnail
幼兒階段的哲學探索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心靈如同一片未被開拓的土地,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探索的空間。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兒童哲學好好玩》,這是一本很實用又可愛的書,因為畫面很美,所以在我桌上成疊的文字書中,Sophie還會拿這本問我說:這書是媽媽的?還是要給她的? 哈哈! 會對兒童哲學產生更大興趣,是因為哲學諮商師的受訓過程中,老師有提到兒童哲學其實就是培養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能養成用理性去探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一本書《兒童哲學好好玩》,這是一本很實用又可愛的書,因為畫面很美,所以在我桌上成疊的文字書中,Sophie還會拿這本問我說:這書是媽媽的?還是要給她的? 哈哈! 會對兒童哲學產生更大興趣,是因為哲學諮商師的受訓過程中,老師有提到兒童哲學其實就是培養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能養成用理性去探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通常3-5歲的孩子會試著做任何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很容易對周遭環境感到好奇,想去摸索看看有沒有新奇有趣又好玩的東西。 手裏拿著小小的放大鏡當個小偵探,去摸索這世界的奇觀異象。 3-5歲孩子的大腦與成年大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孩子有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大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適度的給空間讓孩子自己
Thumbnail
通常3-5歲的孩子會試著做任何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很容易對周遭環境感到好奇,想去摸索看看有沒有新奇有趣又好玩的東西。 手裏拿著小小的放大鏡當個小偵探,去摸索這世界的奇觀異象。 3-5歲孩子的大腦與成年大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孩子有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大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適度的給空間讓孩子自己
Thumbnail
每年總有零星的幾個外國孩子進入本園就讀,感謝他們的就讀,讓幼兒的生活語言多了一項不同,雖然他們是來學習中文,但幼兒園的孩子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認識並使用不同的語言做交流,實在是一個值得把握的契機。
Thumbnail
每年總有零星的幾個外國孩子進入本園就讀,感謝他們的就讀,讓幼兒的生活語言多了一項不同,雖然他們是來學習中文,但幼兒園的孩子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認識並使用不同的語言做交流,實在是一個值得把握的契機。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有的時候看太多教育、心理學這類的書會覺得很膩,內心會有:我不想再看了,不需要你來告訴我怎麼做,我現在只想用自己最直覺的方式就好! 但是最近看完「孩子與惡」這本書真的有種一直以來的疑惑被解開的感覺,邊看邊頻頻點頭:「原來是這樣阿!」 看看現在的旬旬,再想想自己的過去,馬上就有對照組出現了! 筆記:
Thumbnail
有的時候看太多教育、心理學這類的書會覺得很膩,內心會有:我不想再看了,不需要你來告訴我怎麼做,我現在只想用自己最直覺的方式就好! 但是最近看完「孩子與惡」這本書真的有種一直以來的疑惑被解開的感覺,邊看邊頻頻點頭:「原來是這樣阿!」 看看現在的旬旬,再想想自己的過去,馬上就有對照組出現了! 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