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完「沒」主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忽略微小的力量

都說我們只要每天進步個0.01,一年累積下來,可以成長到原本的37倍。

每天成長1.01,365天後,成長將會超過原本的37倍

每天成長1.01,365天後,成長將會超過原本的37倍


明明知道成長複利的力量,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做到呢?

這裡,我將我的想法分享出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心中存在著一件事,導致著我們不願意行動


那就是完美的念頭


以我自己來說,我總是認為,我需要完整的時間,充足的體力,不被打擾的環境才可以來好好學習與閱讀,於是,我囤積了許多的線上課程,圖書館借了十幾本的書,卻一堂課也沒上完,一本書也沒碰。

必須、完整

或許從這裡,就體現出了我的完美主義,課一定要聽完,書一定要完整讀完

上面的句子,體現出了我的兩個完美思維,一個是「必需」思維,一個是「完整」思維


可以發現,在我的認知中,存在著必須思維。「一定要...」、「必須...」、「只有...才能...」我的一切行動,需要像程式碼一樣,按照著步驟,才能達到我想要的目標。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帶來較僵固的思維,缺少彈性。同時,也可以片面透露出對於事情的不成熟,非黑即白的思維

我需要一次做完一件事,書要從頭讀到尾,不能接受被打斷。不得不說,能夠完整做完一件事,擁有一段完整的時光,真的很不賴。可在如今的生活中,很難擁有許多的晚整時間,大多的時候都是碎片化時間。若總是抱有完整的想法,則會降低學習的欲望,從而將這些碎片的時間花在手機上。


這兩個想法,導致我在學習時,心中多多少成載著壓力,而這些壓力就會使人逃避,轉而去做更輕鬆和簡單的事,像是滑手機。滑手機可以帶來什麼?老實說,我不能確定,但我知道,投入大量的時間在遊戲、社群媒體、短影音上,只會使我們逐漸遠離我們所想要達到的目標

完美主義真的不好嗎?

我其實不這麼認為,有時,完美主義,可以幫助我們追求更加卓越的結果,精益求精。可往往,我們的完美主義用在錯誤的時機點,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要求達到我們心中的「完美」時,往往會因為現實結果的打擊,而感到挫敗,當累積越來越多的挫敗感時,我們便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我們必須接受,從0到1這整個過程,過程一定不怎麼吸引人,甚至會懷疑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否真能有成果,可是,若是因此而放棄,此時的完美主義,只會得到「完沒」—完全沒有成果。

結語

如果我們能放下心中的完美主義,一天哪怕只看5分鐘的書,做出一個行動,也比等待「完美時刻」來的有用。畢竟,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簡蛋simple egg
0會員
10內容數
生活|成長|學習|思考 想要將自己學到的、聽到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也在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 簡蛋的紀錄生活
簡蛋simple egg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從一個如何規劃他的一天,便能洞悉他未來的生活 能規劃好一天 便能規劃好一周 4個一周累積下來 便能規劃好一個月 而每個一個月加起來 就是一年
2024/12/30
從一個如何規劃他的一天,便能洞悉他未來的生活 能規劃好一天 便能規劃好一周 4個一周累積下來 便能規劃好一個月 而每個一個月加起來 就是一年
2024/12/29
我們總是習慣說「雖然我想……但是我怕……」這樣的話,卻不知道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已經把「怕」放到了決定是否要做這件事情的關鍵位置。可是,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說「雖然我怕……但是我想……」呢? 如果恐懼和渴望同時存在,那就選擇渴望,因為它代表了你真正想活成的樣子。
2024/12/29
我們總是習慣說「雖然我想……但是我怕……」這樣的話,卻不知道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已經把「怕」放到了決定是否要做這件事情的關鍵位置。可是,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說「雖然我怕……但是我想……」呢? 如果恐懼和渴望同時存在,那就選擇渴望,因為它代表了你真正想活成的樣子。
2024/12/26
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
2024/12/26
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以運動習慣養成為例,探討成功來自於微小、持續的累積。不因為只是一天不運動而輕易放過自己,也不因偷懶而忽略累積的力量。如果你正好在堅持與放棄的邊緣、想著:今天不做沒關係吧,那麼本篇或許可以提供一點見解,讓堅持更獨具意義。
Thumbnail
本文以運動習慣養成為例,探討成功來自於微小、持續的累積。不因為只是一天不運動而輕易放過自己,也不因偷懶而忽略累積的力量。如果你正好在堅持與放棄的邊緣、想著:今天不做沒關係吧,那麼本篇或許可以提供一點見解,讓堅持更獨具意義。
Thumbnail
小改變,大不同!每天1%進步,養成影響一生的好習慣 「為什麼總是做不到?」——你的習慣,決定你的人生 想像一下,你早上醒來,拉開窗簾,陽光透進房間,感覺今天一定是個充滿動力的一天。你心想:「我要開始運動了!我要培養閱讀習慣!我要存更多錢!」但到了晚上,你卻發現自己滑了一整天的手機,零計畫地度過時
Thumbnail
小改變,大不同!每天1%進步,養成影響一生的好習慣 「為什麼總是做不到?」——你的習慣,決定你的人生 想像一下,你早上醒來,拉開窗簾,陽光透進房間,感覺今天一定是個充滿動力的一天。你心想:「我要開始運動了!我要培養閱讀習慣!我要存更多錢!」但到了晚上,你卻發現自己滑了一整天的手機,零計畫地度過時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忽略微小的力量 都說我們只要每天進步個0.01,一年累積下來,可以成長到原本的37倍。 明明知道成長複利的力量,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做到呢? 這裡,我將我的想法分享出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心中存在著一件事,導致著我們不願意行動...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忽略微小的力量 都說我們只要每天進步個0.01,一年累積下來,可以成長到原本的37倍。 明明知道成長複利的力量,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做到呢? 這裡,我將我的想法分享出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心中存在著一件事,導致著我們不願意行動...
Thumbnail
我們需要的是,今天比昨天成長0.1%,然後堅持下去。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人不能只依靠動力與意志力努力,只要習慣培養,意
Thumbnail
我們需要的是,今天比昨天成長0.1%,然後堅持下去。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人不能只依靠動力與意志力努力,只要習慣培養,意
Thumbnail
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從長遠來看,每天進步1%的效果不容小覷。在你越過臨界點之前,細微的變化似乎沒起任何作用。這是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過程,最終的重大突破遲遲不到,考驗著你的耐心。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結果,那就別再設定目標,轉而全力關注你的體系。 不求拔高你的目標,但求落實你的體系。
Thumbnail
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從長遠來看,每天進步1%的效果不容小覷。在你越過臨界點之前,細微的變化似乎沒起任何作用。這是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過程,最終的重大突破遲遲不到,考驗著你的耐心。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結果,那就別再設定目標,轉而全力關注你的體系。 不求拔高你的目標,但求落實你的體系。
Thumbnail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你的一小點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是這幾年很流行的一句話,出自原子習慣。 人往往高估了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也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價值,我們通常會說服自己,巨大的成功必定需要巨大的行動。
Thumbnail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你的一小點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是這幾年很流行的一句話,出自原子習慣。 人往往高估了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也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價值,我們通常會說服自己,巨大的成功必定需要巨大的行動。
Thumbnail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師長教導養成「好習慣」,但談何容易? 《原子習慣》能蟬連台灣書榜2年,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知易行難,人類天生遵循「最小努力原則」,每天內心的小惡魔總是露出邪惡的微笑,主宰你成功生活的養成。 以下是作者建議作法: 建立新習慣四步驟:
Thumbnail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師長教導養成「好習慣」,但談何容易? 《原子習慣》能蟬連台灣書榜2年,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知易行難,人類天生遵循「最小努力原則」,每天內心的小惡魔總是露出邪惡的微笑,主宰你成功生活的養成。 以下是作者建議作法: 建立新習慣四步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