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生活會在某個瞬間戳中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忍不住停下腳步,問自己:「這一切真的值得嗎?」或許是在人潮擁擠的地鐵裡,盯著手機屏幕感到無力;又或是在深夜加班時,電腦的藍光映照著疲憊的臉龐。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問題總會浮現:「我有理由抱怨嗎?」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像是在邀請我們為自己遭遇的不公辯解,但更深層地看,它似乎暗示著抱怨是一種理所當然的選擇。畢竟,誰的人生是完美的?
但有趣的是,當我仔細端詳這個問題時,心中卻升起了一個更本質的疑問:
「為什麼,我不去抱怨呢?」
抱怨的起點:一場又一場的內心小劇場
抱怨,常常來得悄無聲息,像是夜晚的潮汐,無聲地淹沒我們的情緒。我記得有一次,站在一場暴雨中,公車遲遲不來,手中的雨傘早已失去遮擋的功能。濕漉漉的衣服黏在身上,寒意從腳底蔓延到心裡,那一刻,我滿腦子都是抱怨:“為什麼天氣這麼糟?為什麼公車總是遲到?為什麼這種事偏偏發生在我身上?”
這樣的情境,我想你一定也曾經歷過,或許是在熬夜加班後得不到一聲感謝,或許是在細心準備的提案被一票否決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努力對待一段關係,最後卻換來冷漠和疏離。
這種內心的對話,讓人疲憊不堪。抱怨就像是一種無形的枷鎖,把我們鎖在“現狀的牢籠”中,既改變不了事實,也無法帶來內心的平靜。更糟糕的是,它會悄悄吞噬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們變得消極,甚至失去對未來的希望。
不抱怨的啟發:一則改變我的故事
還記得某次,在一本書中讀到寂天菩薩的這段話: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這句話,像一道光,瞬間照亮了我內心的暗角。
那段日子,我正處於一場關係的破裂之中,痛苦與怨懟充滿了我的生活。我每天都在問:“為什麼對方要這樣對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但書中的這句話讓我停下了抱怨的腳步,它彷彿在問我:
於是,我開始嘗試從這場破裂中學習,而不是沉浸在怨懟裡。我試著去思考這段關係給予我的成長,甚至感謝它幫助我看清了自己內心的需求。
抱怨的背後:我們真正在渴求什麼?
每次抱怨時,不妨問自己:「我的內心究竟在渴求什麼?」,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地簡單:我們想要的是一種控制感,一種平衡感,一種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值得的感覺。
抱怨的根源,往往是對現實的不滿足,對過去的後悔,對未來的不確定。而當我們選擇抱怨時,其實是在試圖讓自己的情緒有一個出口。然而,抱怨雖然可以短暫地發洩情緒,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 有一個哲學故事常被引用:
一個智者問他的弟子:“當你抱怨太陽太熱時,太陽會因此變得溫柔些嗎?”弟子搖頭。
“那當你抱怨冬天太冷時,寒風會因此停止嗎?”弟子再次搖頭。
智者微笑著說:“那麼,何不把你抱怨的力氣,用來適應太陽的熱和冬天的冷?”
不抱怨的練習:轉化的力量
不抱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需要練習的心態轉化。我開始嘗試以下幾個方法,讓自己在想抱怨時,有一個停下來的機會:
每當我想抱怨時,我會先停下來,深吸一口氣,問自己:“這個時刻,我可以做什麼來改變現狀?”如果答案是什麼都做不了,那麼我會試著接受它,讓它過去,而不是讓它控制我的情緒。
感恩,是一種強大的轉化工具。當我開始練習每天寫下三件感恩的事情,我發現自己的心態逐漸變得更加積極。比如,那天被雨淋濕的經歷,讓我對回到家後的熱茶充滿了感激。而也可以試著對眼前每個人默念謝謝,培養無時無刻都在感恩的習慣。
把手機桌布設置成一句正向或感恩的語句、覺察提醒,例如:「謝謝你擁有這些科技的便利。」、「今天的自己已經很好了。」、「深呼吸5次,感謝今天的自己。」每次解鎖手機,花1秒讀這句話,提醒自己用更寬廣的角度看待眼前的世界。
一顆掉進泥裡的種子 🌱
有一次,我聽朋友講了一個故事:
有顆種子被暴雨沖到了泥濘之中,它一開始非常沮喪,心想:“為什麼我會掉進這麼骯髒的地方?”然而,幾天後,它發現自己在泥土裡扎根了,並慢慢成長為一棵茂盛的植物。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自己的生命。許多看似不幸的經歷,其實只是旅途中的風景,也是我們成長的養分。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即使在泥濘之中,也孕育著未來即將綻放的美麗花朵。
為什麼我選擇不抱怨?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你不抱怨?” 我的答案是:抱怨無法改變生活,但轉化可以。
我選擇不抱怨,因為我發現,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那些看似不如意的瞬間,其實是在教會我們如何看見生命中的光亮。
抱怨是一種自然的情緒,但它無法讓我們真正自由。當我們學會與生活對話,而非抱怨時,我們才會發現,生命中那些困難的瞬間,正是我們走向內心平靜與喜悅的起點。
願我們都能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不抱怨的理由,找到內心的光,並將這份光,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