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最困難的談判_之二 準備到行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上一篇提到我阿爸身陷在每天做復健運動的深淵時,因為我們對疾病復原的期待,希望他每天晚上都能在病房練習,就像我們期待小孩回家寫評量、功課一樣。

(再看一次原文底家:https://vocus.cc/article/67766d9efd89780001f22272)

當時他只有零星的幾天會做,週末想放假、小周末想休息、週一症候不想動的行為是屬於準備期,而我們希望他不論風雨天天練習則是行動期。

從準備期推到行動期,應該專注於導致無法堅持的屏障,而擋在這兩個階段之間的屏障,往往是對方難纏如芒刺在背的糾結,例如時間、疼痛或是我阿爸因為疾病不見起色而起伏的沮喪,每個人不盡相同,也因此探究包裹在對方內心深處的想法,在這個階段顯得特別重要,而處理起來也就不那麼容易。

在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中,從準備期推進到行動期,是將想法轉化為行動的關鍵階段。這不僅需要策略,更需要深刻的理解與實踐。以下三個原則,能幫助個體順利跨越這一步:

  1. 體解真實原因:改變行為的根本動力來自於對自身需求與現狀的深刻理解。協助個體探索內心真正想要改變的原因,如改善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等,能讓目標更具意義,增強行動的內在驅動力。
  2. 關注對方需求:行動的成功往往與他人息息相關。了解並回應周遭人的需求,如家人希望你健康,或同伴對改變的支持,能形成行動的外在支持系統,讓改變的過程更穩定、持續。
  3. 嘗試不同做法才能預期不同結果:改變行為不僅需要意圖,更需要勇於嘗試新的方式。與其執著於過去無效的嘗試,不如打破框架,嘗試多種解決方案。只有採取與以往不同的行動,才能看到改變的實質效果。

透過這三個原則,個體能更加清晰地辨識行動的價值與方向,並在支持下找到改變的最佳方式,真正邁向行動期。


回到我在醫院大廳咆嘯的現場,氣極敗壞的我只想爭論道理,而忽略了面對的是我的至親家「人」,如果能先同理阿爸的沮喪及灰心,那麼是不是會有更好的結果?


殘酷的現實是,人生只提供回溯不能重來,而我永遠也無法知道答案。


但或許,這段經歷提醒我們,改變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場與情感、理解和支持交織的旅程。我們期待至親或自己踏出那一步,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的掙扎與屏障。真正的推進,不是依賴咆哮或規範,而是學會用心傾聽、包容彼此的步伐,甚至在灰心時也能彼此取暖。

當我們理解行為改變的核心,並結合體解真實原因、關注對方需求與嘗試不同做法這三大原則,行動不再只是想像中的遙遠目標,而是可以一步步實現的現實。改變的過程或許會面臨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有機會透過不同視角看待問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如果再一次站在那個大廳,我會選擇放下對進度的執著,換上更多的耐心與柔軟,因為我們最終追求的,從來不是完美的行動,而是更深的連結與愛。

那段陪伴對抗疾病的日子有很多畫面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三年來我偶爾會重現那一天衝突的場景,並希望現在的我,有了更多理解之後,可以重新詮釋、扭轉情節。

avatar-img
47會員
132內容數
在心臟復健領域二十年,經常遇見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裡,有真摯的情懷、有勵志的決心、有生死的取捨,不僅療癒人心,更幫助我們在人生每一次的轉折,都能有所借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間。Jacqueline 的其他內容
跟病人說: 「接下來應該要運動了!」 「保持這個運動可以改善」 「教你的運動要做喔」 有一半的時間會看到病人以一種「啊?!沒有更高明的東西嗎」的表情說:「運動簡單啦!」 「我以前是打籃球的」(高中體育課嗎) 「我以前是海軍陸戰隊」(阿杯五十年前的不算耶) 「我家隔壁就是大公園」
很多時候我們深陷在與最愛的人互動的挫折裡,催促小孩寫作業、鼓勵家裡的老人多出門走動或是勸自己的另一半戒掉熬夜的壞毛病。 在醫院裡我們則是需要勸說病人建立健康行為,很多時候需要改變他們舊有的習慣,因此也經常牽涉到拒絕改變的拉扯與挫折。
68歲女性,冠狀動脈繞道術後,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出院後接受心臟復健兩個月,如期回到術前良好的體能狀況,同時家庭支持度良好,全程陪伴及參與這段歷程。 但是那一天,他說現在仍經常在想到自己的疾病時,就會因爲太過憂鬱而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是一個64歲主動脈剝離的女性,在那一天突然昏倒之前,他只是一個尋常的女人,做著30幾年的會計工作。
要完成這個動作 承重腳的肌群需要穩定力;後抬腳的肌群則要保持彈性,才能拉開足夠的角度 上身向前推,脊椎要延伸拉長,才不會有過多的壓力堆積在頸椎或腰椎 頸肩不能代償用力,才能往前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不是縮短,頸肩的小肌群才不會緊繃 動作的同時,還要控制適當的吸吐,吐納才順暢
_心衰竭四本柱之下,負重前行的運動治療 隨著最新指引的問世,心衰竭的治療躍上舞台,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各相關醫療人員迅速調校治療處方,以期讓這個族群獲得更優質的照護,與過往的不同在於用藥更為積極、及早介入以及強調團隊照護。
跟病人說: 「接下來應該要運動了!」 「保持這個運動可以改善」 「教你的運動要做喔」 有一半的時間會看到病人以一種「啊?!沒有更高明的東西嗎」的表情說:「運動簡單啦!」 「我以前是打籃球的」(高中體育課嗎) 「我以前是海軍陸戰隊」(阿杯五十年前的不算耶) 「我家隔壁就是大公園」
很多時候我們深陷在與最愛的人互動的挫折裡,催促小孩寫作業、鼓勵家裡的老人多出門走動或是勸自己的另一半戒掉熬夜的壞毛病。 在醫院裡我們則是需要勸說病人建立健康行為,很多時候需要改變他們舊有的習慣,因此也經常牽涉到拒絕改變的拉扯與挫折。
68歲女性,冠狀動脈繞道術後,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出院後接受心臟復健兩個月,如期回到術前良好的體能狀況,同時家庭支持度良好,全程陪伴及參與這段歷程。 但是那一天,他說現在仍經常在想到自己的疾病時,就會因爲太過憂鬱而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是一個64歲主動脈剝離的女性,在那一天突然昏倒之前,他只是一個尋常的女人,做著30幾年的會計工作。
要完成這個動作 承重腳的肌群需要穩定力;後抬腳的肌群則要保持彈性,才能拉開足夠的角度 上身向前推,脊椎要延伸拉長,才不會有過多的壓力堆積在頸椎或腰椎 頸肩不能代償用力,才能往前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不是縮短,頸肩的小肌群才不會緊繃 動作的同時,還要控制適當的吸吐,吐納才順暢
_心衰竭四本柱之下,負重前行的運動治療 隨著最新指引的問世,心衰竭的治療躍上舞台,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各相關醫療人員迅速調校治療處方,以期讓這個族群獲得更優質的照護,與過往的不同在於用藥更為積極、及早介入以及強調團隊照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Thumbnail
今天想聊聊心情。首先,我們都知道病人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但未必能隨時保持,正能量也有耗盡的時候。仔細察覺自己心情的變化格外重要,影響也極大。就拿復健來說今天又比左天更進一步了,心情就顯得很好,成就感會帶來喜悅;每天漫無目的的復健,感覺沒有盡頭,就容易被負面情緒拉著走。 這是一場自己的抗戰,意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20240405 清明連假的第二天,也是轉到普通病房後父親第一次可以保持超過五分鐘清醒的狀態。但躺在病床上且僅能勉強舉手與斷斷續續發聲,再加上鼻胃管的不適,讓好動的爸爸相當煩躁與不耐。心情除了在聽著小Loeb講述學校故事的時間外,其餘時間都處於低氣壓~
Thumbnail
沒想到真的有這麼有一天, 我最摯愛的父親, 也會躺在醫院。 剛考到的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 尷尬的在這時候派上用場。 運動好像很簡單? 那是因為不知道困難在哪。 每個特殊族群都有特定禁忌症、適合的運動類型, 真的以為看影片就會運動? 陪伴看似簡單
Thumbnail
20240325 今早抵達醫院尚未踏入病房,便被可愛的小護士攔下。說明了目前父親為了評估呼吸器拆除而在進行自主呼吸練習的狀況。今早的練習預計三個小時左右,目前進行到一半,但情況與上次相仿。當父親清醒時呼吸相當急促,而睡著後情況又大幅改善。主治醫生找不到原因也百思不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Thumbnail
今天想聊聊心情。首先,我們都知道病人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但未必能隨時保持,正能量也有耗盡的時候。仔細察覺自己心情的變化格外重要,影響也極大。就拿復健來說今天又比左天更進一步了,心情就顯得很好,成就感會帶來喜悅;每天漫無目的的復健,感覺沒有盡頭,就容易被負面情緒拉著走。 這是一場自己的抗戰,意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20240405 清明連假的第二天,也是轉到普通病房後父親第一次可以保持超過五分鐘清醒的狀態。但躺在病床上且僅能勉強舉手與斷斷續續發聲,再加上鼻胃管的不適,讓好動的爸爸相當煩躁與不耐。心情除了在聽著小Loeb講述學校故事的時間外,其餘時間都處於低氣壓~
Thumbnail
沒想到真的有這麼有一天, 我最摯愛的父親, 也會躺在醫院。 剛考到的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 尷尬的在這時候派上用場。 運動好像很簡單? 那是因為不知道困難在哪。 每個特殊族群都有特定禁忌症、適合的運動類型, 真的以為看影片就會運動? 陪伴看似簡單
Thumbnail
20240325 今早抵達醫院尚未踏入病房,便被可愛的小護士攔下。說明了目前父親為了評估呼吸器拆除而在進行自主呼吸練習的狀況。今早的練習預計三個小時左右,目前進行到一半,但情況與上次相仿。當父親清醒時呼吸相當急促,而睡著後情況又大幅改善。主治醫生找不到原因也百思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