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子高山症發作,疑遭7山友丟包卑南主山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8467324
近日登山圈又出現登山意外,並上了新聞版面。
在眾多新聞留言中,
偶然看到「某網友」在某登山社團留言的截圖,
說自己曾接觸該名女山友,
經交流後認為對方很難溝通。
這件事情是否為真,
在此分享去年一段故事:
-
2.
▍火大罵人/網路霸凌
本人是名腦外科醫師,
從2015年創辦: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V.M.C.】
每月穩定開班/開課/開團/辦活動,
持續將「醫學」與「軍事、民防、災難、危機應變、野外」等領域,
進行「平行式整合、跨領域遷移」。
當時正好講到「野外醫學」的領域,
從醫學角度分析「登山不適合穿雨鞋」。
並將課程中相關內容剪輯成片段,
分享上傳至Youtube、Facebook等平台,
希望能有更多人學習到醫學知識。
結果有人看到我「不推薦登山穿雨鞋」,
就跳起來暴怒狂咬、火大罵人/網路霸凌。
起初還打算耐著性子,
誠摯邀請此人參加我們已舉辦100+梯的【UA健行】。
他卻開始不斷跳針+顧左右而言他+氣噗噗狠嗆有種出來單挑。
最後見笑轉生氣,把我拉黑名單封鎖。
這次偶然在網路上看到留言截圖,
竟然是該名「怒嗆仔」指控女山友:不好溝通、自我意識強、嘴硬。
該名女山友「真的做人失敗」嗎?
本人對此看法抱持質疑態度。
但對於某傢伙會跳出來蹭新聞熱度,
我感到不意外,
因為網路蝗蟲就是這個德性。
好像不說話/刷存在感/高人指點,
別人會當你是啞巴一樣。
若沒有分級標準,
單純秀嘴上資歷/細數當年勇,
難以衡量彼此程度。
-
3.
▍UA健行分級
有些「鍵盤俠」只去森林公園散步,就覺得自己是戶外高手。
有些「散步仔」炫耀爬過多少座百岳,其實只走低難度的觀光路線+拍照打卡。
所謂「野外求生」就是帶著食材+鍋碗瓢盆去戶外烤肉,早上再來杯咖啡。
甚至開著改裝吉普車,沿途破壞地形植被/污染水源,結果根本沒下車走幾步。
在此公布:本會從2015年舉辦活動至今,
依「台灣的地形/地貌/環境」所衡量評定的難度分級。
以免有人聽到「健行」就嗤之以鼻。
殊不知「你自豪的征服巔峰≠我們的UA健行」,
甚至你可能連「2顆星」的邊都沾不上。
【UA健行】分級15.0版:
0星:明確的路標路牌+人為安排過的路面、步道、階梯
1星:無明顯路標路牌+僅能單人通行的原始小徑+陡峭路段有繩索/鐵鍊可扶
2星:原始環境+無明顯路徑+自行開路前進
3星:原始環境+無明顯路徑+自行開路前進+互助攀爬
4星:原始環境+無明顯路徑+自行開路前進+互助攀爬+複合式地形
5星:原始環境+無明顯路徑+自行開路前進+互助攀爬+複合式地形+工具垂降
※遇以下情事,可增加0.5顆星:
氣溫10°C以下/34°C以上、大雨泥濘/雪地濕滑、海拔3000米以上、破碎/陡峭地形、遭遇水蛭/動物擋路...等
-
4.
▍筆者介紹
我是仁心,是名腦外科醫師。
本人從2015年創辦: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V.M.C.】。
持續「出人出錢出力」:將「醫學」與「軍事、民防、災難、危機應變、野外」等領域,進行平行式整合、跨領域遷移。
目前「全台唯一」:戰術/民防/災難應變/野外醫學/旅遊醫學圈中,採「直播互動式」帶狀課,跳脫「萬年講義」。並根據時事:更新主題、回顧重點。
經過長期深耕努力,受到公部門肯定,數次邀請進行內訓演講+實作訓練。
共舉辦【134梯:UA健行&動態健評】、【68梯:擬真戰術競技】、【62梯:參訪考察】、【53期:實體討論會】、【36期:直播座談會】、【17期:主題講座&實習操作】、【7屆:春酒餐會】、【6屆:紀念大會】、【6屆:跨年沙龍】。
每月穩定交付:多年來開班/開課/開團,累計參與人數【共計2000+人次】。開團率達98.00%,持續開辦中。
在持續累積足夠素材儲備量後,自2021年跨足經營YouTube頻道。
除台灣外,觀眾橫跨「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愛爾蘭、瑞士、瑞典...等」,持續增加中。
線上課程:不分地域都可參加!歡迎不同地區的朋友共襄盛舉!
「穩定交付」是建立一切信任的背景,
「建立信任」是未來成功合作的基石,
以上兩點,正是我們堅持往前推進的關鍵。
有教育才能有成長,有成長才能有凝聚。
任何希望自己「體能與健康」可以領先一步的決策者,
任何希望自己「見識與格局」可以領先一步的決策者,
必能深刻理解「知識與勇氣」來自於積累。
「跨界整合,持續累積」
「多點知識,少點危機」
👇歡迎留言+分享,讓我知道你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