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er.ai — 創造額外收入和探索 AI 訓練的平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最近有同事推薦了我一個可以增加額外收入的平臺,那就是 Outlier.ai。這個平臺結合了彈性的工作時間和 AI 訓練任務,讓我每月可以賺點零用錢。

Outlier.ai 是一個連結專業人士的創新平台,專注於協助構建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系統。透過參與 Outlier.ai 的工作,可以接觸多元項目,包括生成訓練資料和評估 AI 模型性能,為 AI 技術的進步做出貢獻。


註冊流程與要求

要加入 Outlier.ai,你需要提供個人證件,例如身分證、駕照、健保卡或護照。我個人是使用身分證進行註冊。此外,裝置需配有攝影機,推薦使用筆電。也可以透過App將手機、平板當作攝影機給桌機使用,但手機或平板無法直接作為面試設備。

在面試過程中,平台會通過你的攝影機進行錄影。面試後,不一定會立即指派任務,有時可能需等待最多三天以上,且項目沒有辦法自由轉換,都是平台分配,一旦項目重新分配,你無法回到先前的項目。付款方式為 PayPal,若對 PayPal 的盜刷問題,使用有疑慮的,請謹慎評估。


工作內容與要求

Outlier.ai 的主要工作是針對不同領域(如旅遊、數學、生物)進行 AI 系統訓練。你的任務包括撰寫提示詞並評估 AI 的回應。雖然提示詞可以使用中文,但評分必須以英文完成,因此需具備一定的英文能力。

需特別注意,任務必須由你親自完成,禁止使用其他 AI 工具協助進行評分或生成提示詞。平台會進行檢測,若發現違規行為,帳號將被刪除。


付款結構與工作彈性

Outlier.ai 提供靈活的工作方式,每週透過 PayPal 支付報酬,付款日為每週二,但款項可能會於週三入帳。正式項目時薪高達 22.50 美元,而非正式或超時任務則為 6.75 美元。

平台不設每週最低工作時數,讓你可以自由安排時間。此外,對於某些緊急任務,平台還提供額外的獎金獎勵,很容易就被獎金制約,假日都在解任務。要注意的是,Outlier.ai 的計薪方式完全依據實際工作時間。例如,若完成一項預估需一小時的任務時,你僅花費 20 分鐘,那麼薪酬將按 20 分鐘計算:22.5*20/60=7.5 美元。

若按一天工作 8 小時,每週工作 5 天,月工作 22 天計算,總收入約為 22.5*8*22 = 3960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 12萬左右。


申請與訓練

申請過程需要提交英文履歷表,並完成基礎訓練題庫。這些訓練包含模擬實際工作情況,這些回答可能影響你是否通過面試,以及後續的項目分配,因此務必謹慎回答。

初次上手時,建議花 3-4 小時熟讀規則與說明書,規則書超級無敵長,基本上我是先花一天看規則書,第2天才開始進行訓練任務。剛開始執行任務時,可能需要約 40 分鐘,但隨著熟練度提高,後續任務完成時間可控制在 16-22 分鐘內。


工作量與項目管理

在平台上,任務無法跳過,每項任務需要完成或等待其自動過期。因此,我建議不要挑剔任務,因為任務的數量並非固定,有時甚至可能出現無任務可接的情況。

除了文字訓練,平台還提供數學與程式設計相關的高時薪項目。不過,由於我尚未參與這些類型的任務,因此無法提供更多詳細資訊。


加入前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reddit上,有人反映他們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未能收到報酬,或帳號突然被刪除,反應這是一個詐騙公司等等參考此處。然而,我個人至今均有按時收到報酬。特此提醒想加入的人,需對可能的情況有心理準備。

此外,需考量以下幾點:

  1. 資料隱私: 平台會收集你的個人證件與臉部資料,若對資料安全有疑慮,請三思而行。
  2. 初期投入: 訓練與熟悉規則可能需要額外時間與耐心。
  3. 語言能力: 任務需以英文進行評語撰寫。


社群支持與附加資訊

Outlier.ai 提供了社群功能,用戶可在平台上向管理人員提出問題或尋求幫助。管理人員也會分享新資訊與訓練課程,幫助用戶快速熟悉項目操作。

如果你對以上資訊感興趣,無論是想賺取額外收入,或是正在轉換跑道的空窗期,Outlier.ai 都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平台。在這裡,提供我的連結,方便有興趣的人快速加入。不過,在行動之前,請務必仔細考量注意事項,確保這是適合你的選擇。

avatar-img
9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疫情之初,人們囤積衛生紙;疫情之未,雲端服務業囤積伺服器;6 月 15 日解封的加州將面臨缺人、缺工、缺料及物價爆漲的後疫情之亂⋯⋯而這背後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不知道大家還好嗎?突然改成在家上班/上課,是不是有些不習慣,或是手忙腳亂呢?今天法科暫時不聊劇,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國外居家上班/上課超過一年後,所歸納出的三個提升居家生活的小提案。
這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公司開始實習遠距工作後,除了拜讀網路上已經有多年經驗的文章之外,可以藉這個機會嘗試使用新工具也算是我很喜歡的環節。以下就簡單的分享這幾天發現的好玩工具,雖然不一定在公司內部能推行起來,但至少有一個機會開始讓大家願意去摸索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因為疫情升溫,愈來愈多朋友必須在家工作、孩子也得在家遠距上課,維持正常作息時間,定時工作/上課或休息,變得非常重要。 有朋友說可在家中播放學校鐘聲來維持作息,這真是好主意,但要怎麼讓鐘聲按時自動響起呢?如果你家有 Apple TV、HomePod,就可以用下方的步驟,自動在設定的時間於指定的裝置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疫情之初,人們囤積衛生紙;疫情之未,雲端服務業囤積伺服器;6 月 15 日解封的加州將面臨缺人、缺工、缺料及物價爆漲的後疫情之亂⋯⋯而這背後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不知道大家還好嗎?突然改成在家上班/上課,是不是有些不習慣,或是手忙腳亂呢?今天法科暫時不聊劇,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國外居家上班/上課超過一年後,所歸納出的三個提升居家生活的小提案。
這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公司開始實習遠距工作後,除了拜讀網路上已經有多年經驗的文章之外,可以藉這個機會嘗試使用新工具也算是我很喜歡的環節。以下就簡單的分享這幾天發現的好玩工具,雖然不一定在公司內部能推行起來,但至少有一個機會開始讓大家願意去摸索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因為疫情升溫,愈來愈多朋友必須在家工作、孩子也得在家遠距上課,維持正常作息時間,定時工作/上課或休息,變得非常重要。 有朋友說可在家中播放學校鐘聲來維持作息,這真是好主意,但要怎麼讓鐘聲按時自動響起呢?如果你家有 Apple TV、HomePod,就可以用下方的步驟,自動在設定的時間於指定的裝置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