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llit_official/@15ya_egg
「이거는 감성이야」(這就是感性啊)。在韓劇與綜藝節目中常常聽到藝人們這樣感嘆。而近期韓國女團NewJeans與Illit相繼來台拍攝MV與形象照,其中呈現的台灣街景使韓國人深深著迷,出現了「台灣感性」一詞。「感性」到底是什麼呢?是什麼讓韓國人們發出這樣的感嘆?
「感性」其實與「美感」有關! 「感性」的韓文為「감성」,根據naver辭典的定義:感性原意為「相對於理性中的情感部分」,現已延伸至「심미(審美)」的領域,可以被解釋成「美感」、「氛圍」,也就是說,看見美、感受氛圍而產生的情緒,就是「感性」。
走進一家咖啡廳,或是身處大自然的感受,也可以是一種感性。source: @ahyeahwriting
當我們走進美術館,欣賞藝術家留存千古的畫作,感受到那份美麗;或是走進深山,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懾,這樣被「美」撼動的情緒,便可稱作「感性」。但這種情緒不一定需要那麼彭湃。即便是下過雨後微濕的街道、下班後拿到的一杯咖啡,或是餐廳裡喧鬧的聲音,只要能從所見中感受到情緒的波動,都是值得感嘆的「感性」時光。
除了情緒,「感性」也可以用來表示「使人感受到某種氛圍的事物」本身。例如,Y2K感性指的是讓人感受到 2000 年代之美的事物,通常具有獨特的年代感色彩。인스타감성的hashtag則是「ins感性」,表示適合放在網路上的照片,等同於中國人常用於網路社群的「ins感」或「網感」。
在韓國,對感性的追求已經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甚至成為文化與商業的重要關鍵詞。
電視節目與報章雜誌也會使用"感性"在文章中。source: naver/@xeesoxee
例如,綜藝節目《갬성캠핑》(感性露營)便是典型案例,透過讓主持人們體驗異國生活,營造氛圍與情感共鳴,帶領觀眾感受旅遊的氛圍與悸動。同樣的,韓國女星韓韶禧的紋身,被韓國媒體形容「像藝術品一樣,充分表現了他的個性與感性」(그녀의 개성과 감성을 그대로 담아낸 예술 작품처럼 다가왔다),可見,「感性」不只是被氛圍塑造出來的集體共鳴,也可以成為個人態度的象徵。
kpop明星們開始使用復古相機,連帶提升對平價兒童相機的需求。source: @jennierubyjane/韓國酷澎
在行銷與產品設計領域,「感性」更能成為影響消費決策的關鍵。例如,受到「Y2K感性」影響,加上K-pop偶像的加持,具有復古造型又有年代感成像的CCD相機成為Z世代瘋搶的新寵兒。但因價格昂貴,市場便開始以「兒童相機」作為其平價替代品。兒童相機具有小巧可愛的外型,成像又同樣帶有懷舊感,還可選擇濾鏡、邊框來裝飾,更擁有錄影和數位檔案輸出的功能。既能滿足對復古感性的追求,又兼具實用性,成為年輕世代的新興潮流單品。這正是成功運用「感性」打造市場需求的經典案例。
韓國明星來台,常常在台灣的街頭巷弄拍照。source: @igotyuandme/ @solarkeem / @seonho__kim
對到哪都追求「感性」的韓國人來說,台灣也有種「台灣感性(대만감성)」。近期因應台韓觀光交流興盛,加上K-pop明星來台拍攝的加持,在韓國人來台遊玩的貼文中,經常看到「台灣感性」的標籤。在那些貼文中,除了知名觀光景點風景照和格式美食外,也會看見他們在台灣不起眼的居民區巷弄、天橋、路邊公園等地留下紀念照。且不只是遊客,從K-pop明星來台活動隨手拍的紀念照,到正式的MV或宣傳照拍攝,他們都不在知名地標或華麗的背景,而是選擇於台灣居民生活的角落紀錄這一切。
去年年底,韓國知名製作人羅英錫(羅PD)在Youtube節目紀錄了來台灣台南觀光的過程。影片中紀錄了台南的舊城區,充滿情調的小酒館,光是聽著音樂就沉醉的氛圍,深深吸引如羅PD一樣的韓國人們,讓他們不禁感嘆台南是「F感性的城市」,讓人一走入街道,就像MBTI中變成代表感性的F一樣,沉溺於其獨特的氛圍。
韓國女團illit和New Jeans都有在台灣拍攝過。source: @illit_official / @NewJeans_ADOR
New Jeans《How Sweet》MV中出現的平交道、柑仔店、黃色網狀格線;ILLIT形象照中的辛亥站、帶有塗鴉的紅磚牆、潮濕的柏油路地板,這些景色,平時台灣人覺得普通甚至有點混亂骯髒,韓國人卻看見了其中的感性美,呈現出日常卻又獨特的樣貌。
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卻成了他們眼中的感性風景,也讓我們換個角度看自己的家鄉。
既然有「台灣感性」,那是不是也能換個角度來看看「韓國感性」呢?身為在韓國生活半年的台灣人,筆者時常在日常中觀察到韓國人意外可愛的「感性」時刻,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韓國人的冬天感性。
在下雪的季節,韓國街頭隨處可見手工雪人。source: @ahyeahwriting
大概11月中旬,首爾的街頭便會開始降下片片白雪。這時,穿著西裝的上班族可能會在通勤途中蹲下,細心地捏出一個小雪人後,滿意地起身離開;下課後的大學生們則會帶上模具與防水手套,在校園裡打雪仗,甚至試著堆起巨大雪人。這些畫面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而街道轉角處,一隻隻形狀各異的手作雪人,或是一整排透過模具印出的雪鴨,彷彿為冷冽的冬日城市增添了一絲童趣。對於來自不下雪地區的人而言,這樣的景象格外新奇,這或許就是韓國人遇見雪時展現的「感性」吧!
「感性」的定義或許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但那份因觸動而駐足的心情始終不變。也許是一張精心構圖的照片,也許是電視節目裡捕捉的異國風景,甚至是每天習以為常、卻未曾細看的街道,只要稍微換個角度,生活裡的感性隨處可見。下一次遇到這些生活中的「美」時,不如停下來感受一下這樣的「感性」吧!
About Me
instagram: ahyeahwriting
我是耶耶,新竹文組大學生。喜歡寫作、閱讀、舞台劇、動漫,偶而跳跳舞。 這裡可以看到我的文字作品,還是個方格子新手,請多指教。
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找我聊聊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