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於2024年正式生效,至今已滿一周年。然而,這份協定的經濟效益卻不如當初預期,尼加拉瓜的出口僅占其總出口的1%,而中國商品的進口卻高達尼國總進口的15%。此一現象引發了尼加拉瓜社會對協定成效的廣泛討論,並突顯當地市場的深層挑戰。
中國企業的大量進入對尼加拉瓜經濟產生了多重影響。雖然這些企業在建築和製造業創造了部分就業機會,但這些職位多為低薪且技術含量較低,對當地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的貢獻有限。此外,部分本地製造商因無法承受價格競爭而被迫關閉,如某牛肉加工廠便因中國進口牛肉價格過低而縮減產能。
消費者方面,尼加拉瓜人對中國商品的接受度高,主要因為價格實惠。然而,這種現象使得本地企業壓力倍增,市場壟斷或寡頭競爭的風險逐漸顯現。
尼加拉瓜目前欠中國約10億美元,主要用於基建項目如港口和公路,但這些項目多被指責更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而非尼加拉瓜的實際需求。高額利息進一步加劇了尼加拉瓜的債務償還壓力,使其陷入經濟政策受制於人的困境。
此外,尼加拉瓜的主要出口市場仍為美國,出口額占其總出口的60%,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逐漸上升。如何平衡與中美兩大經濟體的關係,成為尼加拉瓜政府未來的重要挑戰。
專家建議,尼加拉瓜應重新談判自貿協定條款,以減少對本地企業的衝擊,同時加強對本地企業的補貼與支持,提升其競爭力。此外,尼加拉瓜需要尋求貿易多元化,與其他國家建立更多合作,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總體而言,尼加拉瓜與中國自貿協定的周年檢視反映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現狀。如何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找到平衡,將是尼加拉瓜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