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我的 2025 年度計畫
avatar-img
Yawen

新年新希望!我的 2025 年度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的2025:從方格子的年度回顧開始

數據結果和我自己最喜歡的文章並不相同

新的一年來臨,各種「新年新希望」的信件與訊息如雪片般飛來。然而,真正引起我注意的不多,而方格子的年度回顧信件正是其中之一。

這封信不僅回顧了2024年在平台上的熱門主題、分類和關鍵字,還帶來了一些個人化數據:我在方格子加入多久了?最常活躍的時段是什麼時候?哪一篇文章吸引了最多讀者?

數據顯示,我2024年最多人閱讀的文章是一篇有關113年學測的內容,然而,如果要我選一篇2024年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我會推薦雙語教育研討會系列中的《教學在地化》。其中我分享了一位英國學者的論點:「教育不僅僅是語言學習的工具,更應該是文化和社會認同的一部分。」這段話,真的完完全全的打中我的心。

轉變與低調的生活

回顧不能只回顧一年!

在2023年時,我在方格子寫下的文章中提到,我2023年的新年新希望是探索「Test for Teaching」的可能性,尋找教學與考試評量的需求與關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離開了考試中心,加入語言學習平台;線上平台與軟體公司的工作,並參與英語學習社團的運營,這些經歷讓我貼近教學與學習現場,但同時也讓我更加相信:語言學習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說好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為了考試或獲得分數。

而2024年,我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甚至在下半年的時候,我幾乎沒有在方格子浮出水面,不但雙語教育研討會的文章擱置,關於學測、統測與會考等升學考試的文章也一篇沒完成,2024年發生的這些變化,主要是源自於工作和生活上所做的一些嘗試,迫使我重新調整生活的步調與作息,不得不將方格子的文章暫時放下。

回顧2024這一年,我做出了很多當初我沒有預料到的決定,雖然對一些決定仍感到困惑,但我並不後悔。這些選擇無論結果如何,都成為了我成長的重要部分,也讓我對2025的到來有了一個方向。

學習語言的迷思

所謂的「商用英文」、「旅遊英文」,真的存在嗎?

這兩年,我在教學/學習現場,我經常聽到學生說想學英文,理由大同小異:出國旅遊、工作需求,甚至有人會說:我只想要學商用英文,因為職場上會需要。每當聽到這些理由,我總忍不住想要嘆氣。所謂的「商用英文」,真的存在嗎?

目前市面上的商用英文課程,大多提供固定句型、單字表,甚至短影片形式的內容,例如「In English, we don't say ..., we say …」。這些模板式的學習,看似方便,卻忽略了語言學習的核心——內化與靈活運用。正如雅思考試中監考員會提醒的:「Pre-prepared answers will lose marks.」

如果學習的內容無法內化為自身技能,那麼最終也無法真正運用,而語言教育的價值在於幫助學生找到能落地生根的知識,讓語言成為表達自己和文化認同的橋樑。

展望2025:讓英語為故事服務

我的新年新希望

2023年,為了尋找「Test for Teaching」,我離開測驗中心進入教學與學習為中心的工作場域,到2024年,在雙語教育國際研討會中,聽到學者提到:「語言學習不應該僅僅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講好自己的故事。」正是這些經歷,讓我訂下了我2025年的方向。

2025年的到來,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推動「英語學習在地化」。語言的學習不該只是為考試背誦單字和句型,也不該只是旅遊英文或商用英文,而是要能用英語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學習也不該只限於旅遊英文或商用英文,而是要能用英語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教育應該是讓學習者可以探索自身的橋樑。

最後

raw-image


加入方格子兩年多,期間因為各種原因,時不時地消失。
感謝一路以來,看過我文章的所有人,也感謝各位的留言與愛心。
甚至有因為看完文章來跟我交流討論的,真的非常的感謝,也非常的感動。

在2025年的一開始,我打開了會員沙龍。
但我的文章應該都還是免費觀看的,打開付費功能,最主要還是希望讓大家可以多多催促我,畢竟如果有人付了費,我自然會拿出相對應的誠意,逼迫自己不能隨隨便便就消失。新的一年,一樣要麻煩大家多多關照。

我是Yawen,我藉著寫方格子,整理並分享自己的想法,並邀請大家與我討論與交流:

按下【愛心】,表示你喜歡這篇文章。
按下【追蹤】,我會繼續寫類似的文章。
按下【訂閱】,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不是方格子會員,也可以到我的instagram留言或與我討論

我的Mail:[email protected]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內容總結
新年新希望!我的 2025 年度計畫
0
/5
avatar-img
Yawen
42會員
76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awen 的其他內容
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我們在教育上,總習慣用文字與書面資料來證明我們做過的事情,但我們是否過度依賴文字和書面資料了呢? 我高中時遇到的老師,不按牌理出牌出的作業,和大學時期認認真真的寫出來的畢業報告,到底哪一樣才更能代表我的學習經歷呢? 對於學習歷程檔案,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讓學生證明自己曾經的學習經歷?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你是否聽過這樣完全相反的兩句話: 「我最近很忙,下次吧!」 「我最近什麼時候有空!」 這篇文章討論了忙碌與空閒的人生態度,兩句話所代表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為什麼我這麼想? 對我自己的反思又是什麼呢?
這一篇文章講述了我在英國宿舍生活其間,與來自不同國家室友間發生的事情,包含生活習慣的不同和生活態度的差異。 台灣俗諺說:「髒髒吃,髒髒大。」 英國人不只停留在吃,他們說:「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上週因為出了趟遠門旅行,所以週五沒有更新內容,所以來分享一下這一趟旅行中,所體驗到的兩岸三地四種文化,還有這趟旅行所引發的一些故事,並整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我們在教育上,總習慣用文字與書面資料來證明我們做過的事情,但我們是否過度依賴文字和書面資料了呢? 我高中時遇到的老師,不按牌理出牌出的作業,和大學時期認認真真的寫出來的畢業報告,到底哪一樣才更能代表我的學習經歷呢? 對於學習歷程檔案,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讓學生證明自己曾經的學習經歷?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你是否聽過這樣完全相反的兩句話: 「我最近很忙,下次吧!」 「我最近什麼時候有空!」 這篇文章討論了忙碌與空閒的人生態度,兩句話所代表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為什麼我這麼想? 對我自己的反思又是什麼呢?
這一篇文章講述了我在英國宿舍生活其間,與來自不同國家室友間發生的事情,包含生活習慣的不同和生活態度的差異。 台灣俗諺說:「髒髒吃,髒髒大。」 英國人不只停留在吃,他們說:「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上週因為出了趟遠門旅行,所以週五沒有更新內容,所以來分享一下這一趟旅行中,所體驗到的兩岸三地四種文化,還有這趟旅行所引發的一些故事,並整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