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的時候,有一隻每天抱在手上的米奇布偶,她喚作「小豆」,不論外出遊玩、搭車或睡覺,都要帶上小豆、抱在懷裡才能安心。有幾次全家到外地旅遊,把小豆忘在旅館,我們簡直比掉了行李還恐慌,總是不遠千里也要開車回頭找回小豆。
因為女兒每天抱在身上,小豆在她臉上磨來蹭去,有著濃濃乳臭味跟汗漬,雖然常常清洗,還是覺得不夠乾淨。有一回我一時失察,加了一點漂白水進去浸泡清洗,誰知小豆的黑色大耳朵跟頭髮竟然褪成淺褐色,一整個容貌大改,好像被整容過了一樣!我知道我闖禍了,女兒幼稚園放學回來,看到晾在後陽台上被「毁容」的小豆,大驚失色,當場嚎啕大哭,要我非得把小豆回復原狀不可。
可是能怎麼回復原狀呢?我只能死馬當活馬醫,隔天去文具店買了廣告顏料回來,試圖把小豆的頭髮跟耳朵再塗成黑色,可想而知這個笨方法一點用也沒有,塗上顏料後的部位變乾硬粗糙了,它不再能讓女兒貼在臉上磨蹭,只不過外觀看起來像修復原形的樣子罷了。花了好長時間安撫女兒,把小豆收在她的櫥櫃裡,想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我們再給她買新的布偶。就這樣,小豆一直待在女兒的櫥櫃裡,直到她上國中我們搬家時,漸漸淡忘它了,我們才把它處理掉。
相信許多人小時候都曾有過這樣一個陪伴自己幼年歲月的布偶、玩具或是枕頭、小被巾。不論它們多麽破舊,總是無法離身,有的人甚至到長大成人,都還會帶著小時候的小被巾被才能入睡,這是因為它們有自己熟悉的、想念的味道,有可以讓自己感到安心的神秘力量。在一個人記憶深處的這種想念的味道,往往也是人生中最不容易割捨的情感。
這種想念的味道,不只是小時候的布偶、枕被或玩具,食物常常也是成長記憶中最深刻的部分。現在許多美食廣告,不都常標榜「媽媽的味道」「阿嬤的味道」嗎?「古早味」也變成喚起大家舊時美食記憶跟幸福感的代名詞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有好廚藝的,阿嬤做的菜也未必好吃,何況早年飲食沒有現在的講究,食材也沒有今天的豐富多元,但為什麼「媽媽的味道」、「阿嬤的味道」還是這麼令人嚮往呢?其實不過就是一種陪伴自己成長的記憶讓那個令人想念的味道格外溫暖幸福吧!
在這個冬令時節,最能讓我升起想念的味道的,非「烏魚米粉」這道料理莫屬了,這可是南台灣最常見的冬季魚料理!我小時候每在冬天來臨時,媽媽總會到市場買一整條新鮮的大烏魚,回家剁成魚塊加水烹煮,讓魚肉在滾水中煮一會兒之後,就加入瀝過水的新竹米粉一起煮,再灑點米酒、胡椒、鹽,煮成一大鍋烏魚米粉湯,關火前丟進大把斜切的青蒜苗就完成了!全家圍在一起吃一鍋香濃的烏魚米粉,暖呼呼、香噴噴的,吸飽魚湯的米粉,滋味鮮甜滑潤,和著鮮嫰的大塊魚肉一起入肚,不用其他配菜也吃得很滿足。
長大離家北上求學後,就很少在台北吃到烏魚米粉,甚至也很難找到有人在賣,冬天的時候一個人待在學校宿舍,想念起媽媽的烏魚米粉,常感到有些孤單失落,等到放寒假回家,媽媽總是在第一時間就上桌烏魚米粉給我解饞。結婚之後,我仍是喜歡在冬天的烏魚季節煮上幾回烏魚米粉,也稍微改良了媽媽的做法:先把切塊的烏魚下油鍋略煎,再加水烹煮,另加入一些蛤蜊、魚丸、些許雞湯,讓味道更濃郁、湯頭更鮮美,米粉同煮就更有油脂,最後再加上青蒜苗就更香濃了!
這麼多年來,這個令我想念的味道,始終沒有被我遺忘,即使媽媽不在了,我依然延續了這個味道,也算是複製了兒時的幸福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