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主要拆成兩個大部分:首先,我會比較 6 間德國商學院的申請要求和學費,並介紹德國法蘭克福商學院特有的三天上課制度;接著,我會分享關於德國學費在稅務上可以享受的優惠資訊。有興趣就繼續往下看吧!
德國的千分位符號是 "." 小數點是 "," 為了避免文字和圖片資訊出現混亂,這裡我會一律採用這套標準!
個人背景
我是 2021.09 入學的,一共念了 5 個學期,其中第三個學期可以被視為 Gap Semester,因為我在這個學期搬了家,做了全職實習生(每周 40 個小時)。
我在這 5 個學期之間做了 3 份實習
- 2022.07-2022.12:德國波恩,股票研究實習生
- 2023.01-2023.08:遠距(公司在台灣),股票研究助理
- 2024.03-2024.09:德國法蘭克福,在一家指數軟體新創做產品開發實習生
標準的求學時間是 2 年(4 個學期),如果你想要延後畢業時間,最多可以讀 8 個學期(如果你找到 10 個學期這個數字 - 這是新冠肺炎期間入學的學生有的特殊待遇)
德國公立 v.s. 私立商學院的差別
接下來我會舉幾家在德國比較知名的公立&私立商學院去做對比,所有的資料都是基於 2025.01 網路上可得的資訊。如果你比較晚讀到這篇文章,建議你到各個網站去搜尋一下,以免資訊過時。
申請要求
語言:德國大部分的碩士學程都有提供全英文授課,或是德文跟英文雙軌制並行(如 Uni Mannheim),申請時不需要太擔心會因為德文不夠好而無法過關。如果你申請的是學士學程,大部分學校都是要求德語 C1 水平的。然而,私立商學院,以及幾家瞄準國際生的學校(文章結尾有補充)則會免除這項要求。
是否可轉科系就讀:大部分的德國公立學校都是不允許轉專業就讀的。舉例來說,假設我大學唸的是德文系,我就不能申請德國商科或是工科碩士。例外狀況是,假設你在大學時是雙主修,或是你有輔系,並且修滿一定的學分,這樣你才能夠申請一個不同方向的碩士學程。私立商學院則沒有這樣的規定,因此,如果你在大學並沒有修到足夠的工商管理學分,也不想重新讀一個大學學位,那私立商學院就比較適合你。
Essay:幾乎所有的商學院都會要求學生寫動機信,或是針對一個主題寫下自己的想法。但曼海姆並沒有這項要求,TUM MMT 則要求寫一篇蠻工程相關的論文,記得是跟建築材料有關的,其他商學院則是寫動機信。
面試:私立商學院幾乎都要求面試(FSFM, WHU),科隆的 CEMS 也有要求,但是一般的學程就需要再查一查,而曼海姆是沒有要求面試的。這方面其實也可以看得出來,當招收的學生數量過多時,且申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時,校方會直接採用申請文件來決定是否錄取。如果你對申請學校的過程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
學費

德國商學院學費比較
EU 是歐盟(European Uniom),EEA 則是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除去歐盟成員國外,還包括了三個非歐盟的國家,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這些國家雖然不是歐盟成員,但透過 EEA 協議,享有與歐盟成員國類似的市場准入權。
德國本來是採取公立學校免學費的,但某些聯邦政府在最近這幾年做了修改。舉例來說,曼海姆大學自 2017 年秋季學期起,對非歐盟國家的學生開始收取學費。而 TUM 從 2024/25 冬季學期開始(文章撰寫此刻)收取每學期 2.000-6.000 歐元的學費。
更多德國留學相關文章都在:https://chiahuitsai.com/category/germany/
住宿費
除了學費之外,我認為很重要,必須要考量進去的成本是住宿費用。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學校有提供宿舍,那每個月的月租通常來說不會超過 500 歐元,但如果你是在大城市如柏林、法蘭克福或是慕尼黑念書,學校也沒有提供宿舍的話,那每個月的房租就可能會落在 700-1.000 歐元左右。
課程安排
針對高昂的學費,不同的商學院的做法也不同。舉例來說,FSFM 創立了所謂的三天上課制,而 WHU 則強調學習和工作的區分,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儘早完成學業然後全心全意去實習。
如果你對其他學校的課程計畫有興趣,尤其是學費高昂的私立商學院,建議你到這些學校的官網寫信詢問,或是和他們的招生團隊約一個線上面談時間進行諮詢。
Master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EMS MIM)
這篇文章特別強調的是科隆大學的 CEMS 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學程。有別於其他商管學程,CEMS 是一個全球性的商管學院聯盟,每個國家都只有一間學校會加入 CEMS 成員。舉例來說,法國是 HEC Paris,英國是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日本是慶應義塾大學等,都是排名很頂尖的學校,而身為 CEMS 的學生,可以(也一定要)到一間 CEMS 成員院校進行交換一學期。
這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 2021 年的課程安排,為時兩年的碩士管理課程中,第一年會在科隆大學,第二年任一個學期則會到其中一間 CEMS 院校進行交換。如果你對 CEMS 有興趣,我會建議你到 LinkedIn 搜尋 CEMS 的校友問問他們的意見。未來我有計畫有訪問曾經就讀 CEMS 的同學關於他們的求學經驗,有興趣的話別忘記 Follow 這個部落格才不會錯過!
FSFM 三天上課制度
所謂的三天課程制度,就是每個星期是 2 個平日加上周六到學校上課,剩下的 3 個平日就讓學生自由運用。這樣子的課程設計主要是讓法蘭克福商學院的學生有更多機會可以到企業去累積實習經驗。
假設你過去在台灣有實習或是工作經驗,到德國後你可能會發現這些經驗有些被打折扣。畢竟某些台灣公司可能只在台灣或是亞洲地區有市場,德國人對這些公司完全不熟;又或者是說,即便是像微軟、亞馬遜等全球大公司,但畢竟不是跟德國人一起共事,故增加德國在地實習/工作經驗是很重要的。
以下我會分享一下關於德國實習和台灣實習的差異,並分享一些我身邊念 FSFM 的同學的實際經驗。
三個平日可以怎麼使用
學校的官方說法是:學生可以一邊上課一邊累積工作經驗。在德國,學生可以做的實習分成兩種。第一種叫做學生工(Working Student / Werkstudent:in),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 20 小時,時薪制,自行繳交健保。第二種就是實習生(Intern / Praktikant:in):每周工作 40 小時,月薪制,健保是雇主跟學生各出一半。
因此,更詳細地說,FSFM 是希望學生能夠一邊上課、一邊當學生工。通常德國對實習生的要求是最少 3 個月的合約,但 6 個月的合約時長是最常見的。至於學生工,公司通常會希望可以待一年。由於許多德國企業都會要求求職者必須具備學生身分才能夠實習,故 FSFM 的制度確實讓求學者有機會更早開始同時兼顧學業和職場經驗的累積。
不過,由於有些公司他們更傾向先全職雇用一個學生,之後再讓他們轉為學生工繼續留在公司工作,故第一份學生工作經驗就從學生工開始做起可能比較不常見。
然而,我身邊的同學其實有發現,假設你剛到德國時還不太會德文,其實找實習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此,假設你在德國的第一個學期沒有找到任何實習機會,你可以利用這段期間去上密集德文課。
根據我找工作的經驗(2024),如果你是商科碩士,大概率你會被要求有 B2 以上的德語水平。如果你想找的是管顧業,除了一些車廠他們內部的諮詢部門之外,大部分都是要 C1 甚至是母語水平的德語能力。
即便這些私立商科學院提供了多樣的職涯資源,但很多活動可能都是用德語進行,聽不懂德文的話就很難參與,也就白白浪費了繳了昂貴學費所提供的資源了。
如果你對德國留學想了解更多,歡迎透過電子信箱聯繫我 hello@chiahuitsai.com
學費可以退稅嗎
另一個我曾經聽過、也曾經被問過的事情是:私立商學院的學費是否可以退稅?經過我和身邊在 FSFM 求學的同學討論,以及自己上網搜尋過的結果後,這邊是我的結論:學費不能退稅、但的確能減少你必須負擔的稅負。
首先,先講一下退稅的概念:德國 2025 年的免稅額為 12.096 歐元,這個數字在 2026 年會調整到 12.336 歐元。免稅額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全年收入(Einkommen)低於這個數字,那你是不用繳交任何所得稅(Einkommensteuer )的。假設你的全年收入超過這個數字,例如 12.097 歐元,那這多出的 1 歐元就會採取最低所得稅稅率(14%)來繳稅。
在納稅表上,德國政府又將納稅人依照他們的職業類型拆成兩大類,並根據婚姻已經第幾份工作做出 6 個級別:

兩大納稅人類別介紹(自行整理)

六類稅級(自行整理)
以下附上了 2025 年由德國政府所公布的稅額表:
一般(Allgemeine)職業類別
特殊(Besondere)職業類別
德國同樣也是採用累進稅率制度,以下這張圖描繪了不同收入區間,所得稅率的變化(重點在於坡度!14-24% 的增幅非常快,但超過 42% 則有很長一段距離,你每多賺一歐元都是被扣除 0.42 歐做為所得稅)
這邊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解釋這張圖的意思。假設班傑明 2025 年的年收入為 60.000 歐元,扣除 12.096 免稅額之後,第 12.097 - 17.443 歐元的所得稅額會從 14% 開始增加到 24%,第 17.444 - 60.000 歐元的所得稅額則會從 24% 開始往上走,最後可能會落在 38% 之類。假設班傑明屬於稅級 I,且在一般的民營公司上班,那我們可以推測其 2025 全年所得稅負為 9.729 歐元,平均所得稅為 16.215%。
在了解以上這些資訊之後,我們就可以來研究學費折抵稅額的案子。舉例來說,FSFM 跟 WHU 這兩間學校的碩士學程,兩年下來的學費都將近 4 萬歐元(約台幣 136 萬),這些學費可以被視作個人虧損,是可以延續到往後年度去重新計算個人收入的。
a. 假設畢業後薪資水平不錯
假設班傑明從 FSFM 畢業後順利找到一份年薪 60.000 歐元的工作,並在 2025.01 入職。根據德國納稅人協會(Bund der Steuerzahler Deutschland)的資料顯示,如果該名學生所攻讀的是第二學位(Zweitstudium),例如碩士學位,那他的學費可以被視為「損失」,並帶到未來的年度進行扣抵。
第二學位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1. 已經完成職業培訓(Ausbildung)或學業後首次攻讀學位的學生。
2. 在職進修的學生(如 Dual Studium / 雙元制學習)。
3. 攻讀第二學位的學生,例如碩士課程。
4. 博士研究生(即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
也就是說,班傑明在碩士期間總共繳了 40.000 歐元的學費,這 40.000 歐元可以從應稅收入中被扣除,故班傑明的年收入在所得稅計算上變成了 20.000(60.000-40.000) 歐元。回到前面我附加的表格,班傑明本來要繳交的所得稅為 9.729 歐,扣除後變成了 498 歐,等於省下了 9.231 歐的所得稅(平均每個月省下 769.25 歐的所得稅)。
b. 假設一個比較低的薪資
如果我們假設班傑明在畢業後拿到的第一份工作年薪只有 30.000 歐元,基於 2025 年最低稅額為 12.096 歐元,在 2025 年只會有 17.904(30.000-12.096) 歐元的學費會被用做抵銷應付所得稅之金額。因此,剩下的 22.096 歐元就會在往後的年度作為稅額抵扣。在這一個年度,班傑明本來應該要繳 2.427 歐的所得稅,但由於虧損結轉,班傑明不需要繳任何所得稅。
假設班傑明第二年漲薪,年薪來到 40.000 歐元,在這一個年度,班傑明可以用光所有的虧損,故所得稅計算基礎變成 17.904(40.000-22.096)歐元,這個數字也超過了 2026 年的免稅額(12.336 歐元),而剩餘的計算基礎也不用繳任何所得稅,故在 2026 年,班傑明可以省下大約 4.629 歐元的稅額。在 2025 以及 2026 年,班傑明一共省下了 7.056 歐元。
假設你在碩士期間繳了 40.000 歐元的學費,根據畢業後的薪資高低,我們可以預期至少有 7.000 歐左右的所得稅是可以省下來的。
如果你想念的是學士,也就是所謂的第一學位(Erststudium),或是你從事的職業訓練(Ausbildung)並不包含任何「實質工作」- 如飛行員訓練(Pilotausbildung),那你最高虧損折抵就只有 6.000 歐元,且只能當年進行抵扣,不可以帶到未來!
如何報稅
在德國,除非你的金流非常複雜,而且你有強烈動機找專業稅務師優化你的稅務安排,不然你可以自己報稅。德國報稅平台很多,我自己使用的是 Taxfix 這個平台,如果你是第一次報稅,我蠻推薦的,主要原因包含:
- 他提供英文&德文兩種版本
- 所有的項目他都有提供解釋,你不用擔心不知道要怎麼填寫
- App 設計得很簡潔明瞭,馬上就能上手
Taxfix 的收費(手續費/服務費)方案分成兩種:
- 39,99€
- 35.99 + 10% 退稅額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退稅額是 1.000 歐元,那第二種方案的費用就是 135.99 €。這筆錢會先被 Taxfix 給扣除,剩餘的退稅額會轉到你的帳戶。如果你沒有德國帳戶也沒關係,Taxfix 支援國際帳戶,記得準備好你的 SEPA 以及 BIC 資料!
點擊我的 Taxfix 連結下載 APP 並進行報稅,你可以享有 50% 的費用折扣(= 20€ 手續費)
我知道 Check24 的 SteuerCheck 是免費的服務,但具體來說會不會影響到你退稅的金額這我就不太確定。根據我在 Taxfix 的經驗,我第一年 (2022) 做了五個半月的實習,當時的退稅額是 794€,第二年 (2024) 做了六個月實習,退了 1.274€。至少我在 Taxfix 的使用體驗是很好的,所以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