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禮與洗禮:認罪、悔改、救贖與赦罪(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糟糕,這系列文章講那麼久才講完割禮,我們來說洗禮。

洗禮其實同樣是爭議不小的儀式(這樣說好了,光我說這是個「儀式」可能已經有人不高興了,要說這是「聖禮」),但用水的起源老實說不清楚,但新約時代之前看來洗禮已經很常見,不限於基督徒,因為施洗約翰就幫人洗禮,連猶太教高層都有人受洗勒!只是這樣做意義在那不大清楚(雖說是認罪悔改的洗禮沒錯,但這些人都行過割禮,早就完成猶太教入會禮儀了),反正很早就有了。

其實類似的禮儀可以回到出埃及記,摩西用血灑向以色列人作為聖化與歸入上帝子民的儀式,後來在會幕時代也需要洗手,不過意義上還是有點差異。

但洗禮可沒那麼簡單,去維基百科查一下就會發現爭議很大了,最簡單分歧點就是洗禮本身只是個入會儀式,還是帶有某種神奇的力量?

對,就因為這種衝突,所以新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還有一些異端也從這裡面出現。

先說,如果割禮帶有某種聖化人的神奇力量,讓你在行割禮之後「真的」出現某種靈性上的差異……我想很多人不會認同這一點,畢竟女性沒有割禮(再說一次,女性割禮是完全不同的宗教起源,與猶太教基督教無關),而且猶太教徒都是出生後八天就行割禮,很顯然這個嬰兒不會因為行過割禮就突然變得比較神聖。

如果你這樣想,那洗禮呢?

好吧!身為改革宗長老會信徒,當然是不相信洗禮本身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只是把這個儀式當成某種傳統入會儀式,具有傳統意義(這部份當然可以帶有神聖意含),但不是說受洗之後你就真的有哪裡不一樣,雖然可能真的有不一樣,但那是因為個人與上帝在受洗的時候「立約」,當你決定要守約,你的確會有所不同。

所以洗禮的確可能帶來改變,但不是因為這個儀式,而是因為透過執行這個傳統儀式,你決定走向過去有無數人也做過得誓約,並因此有了改變。

你要說上帝有在其中作工,這我願意相信,但結論一樣,如果你把洗禮的儀式本身神聖化,那就會變儀式主義,因為重點是「認罪悔改」,而不是那個洗禮的行為,畢竟聖經裡有太多沒有受洗依然得救的人--我最愛舉的例子,就是釘在耶穌旁邊那位罪人,那既沒受洗也沒時間做好事,他只是向上帝認罪而已(有沒有悔改我們甚至不敢確定)。

所以我們接著會談認罪悔改,但關於洗禮還是有東西要提的,因為有太多奇怪的教導跟洗禮有關,上面我提到洗禮本身到底是儀式,還是本身就帶有神奇的力量,很顯然應該是前者,就算受洗的確帶來某種明顯的改變,那也是「上帝的恩典」,絕不該解釋成「因為我們執行洗禮行為,就自動取得某種神聖召喚」,因為這會變成「因行為稱義」,其實已經是拜偶像的行為了,而且把對真理的渴慕貶低為巫術。

但還有更離譜的教派,把受洗與聖靈的洗一起攪和進來,尤其是靈恩派的教導,那可是乖乖的不得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15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4/20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Thumbnail
2025/04/20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Thumbnail
2025/04/16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Thumbnail
2025/04/16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割禮是聖經裡有記載的規矩,最早是亞伯拉罕行割禮,後來變成律法內容。 說起來割禮其實是非常古老的儀式,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原始目的不大清楚,但的確有一些衛生上的好處,不過伴隨的感染危險其實也很高,雖說因為是很古老的技術,說不定許多消毒或照顧傷口的技術都是從這邊來的…… 總之這個奇怪的行為(其
Thumbnail
割禮是聖經裡有記載的規矩,最早是亞伯拉罕行割禮,後來變成律法內容。 說起來割禮其實是非常古老的儀式,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原始目的不大清楚,但的確有一些衛生上的好處,不過伴隨的感染危險其實也很高,雖說因為是很古老的技術,說不定許多消毒或照顧傷口的技術都是從這邊來的…… 總之這個奇怪的行為(其
Thumbnail
我在小組討論的是羅馬書第4章的內容,這裡講到割禮對外邦人來說是不必要的儀式,一個人是否被視為教會成員,或者一個人是否可以得救,看的不是割禮(行為),而是你是否對救贖有信心。 其實保羅多次講到這件事,加拉太書就講過一堆。 這裡要先說明一下歷史背景,保羅寫這些文章的時候,時間是公元一世紀,耶穌死後幾
Thumbnail
我在小組討論的是羅馬書第4章的內容,這裡講到割禮對外邦人來說是不必要的儀式,一個人是否被視為教會成員,或者一個人是否可以得救,看的不是割禮(行為),而是你是否對救贖有信心。 其實保羅多次講到這件事,加拉太書就講過一堆。 這裡要先說明一下歷史背景,保羅寫這些文章的時候,時間是公元一世紀,耶穌死後幾
Thumbnail
解要》你千万不要陷入这样的错误思想: 基督教是一个爱与宽恕的宗教,所以我犯的错或罪,神都会原谅我! 保罗在此提醒大家,神是慈爱的神,同时也是公义的神。你的认罪悔改,神可以宽恕,但神惩罚的方式多样,经验中,难以逃避。保罗看重传福音的重要性,耶稣的福音是来自神的事工,教会的弟兄 姐妹同心同工传福音,共同
Thumbnail
解要》你千万不要陷入这样的错误思想: 基督教是一个爱与宽恕的宗教,所以我犯的错或罪,神都会原谅我! 保罗在此提醒大家,神是慈爱的神,同时也是公义的神。你的认罪悔改,神可以宽恕,但神惩罚的方式多样,经验中,难以逃避。保罗看重传福音的重要性,耶稣的福音是来自神的事工,教会的弟兄 姐妹同心同工传福音,共同
Thumbnail
終於來到士師記,這可是全本聖經中最血腥暴力的一卷,雖說列王記和歷代志也很多血腥場景,但那有點像在看三國志,畢竟都是政治鬥爭,但是士師記野蠻多了…… 但卻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上帝,我強調過,上帝是愛沒錯,但上帝「不只」是愛。有限的人在無限的上帝面前,還會感到無限的恐懼,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一無是處。 第
Thumbnail
終於來到士師記,這可是全本聖經中最血腥暴力的一卷,雖說列王記和歷代志也很多血腥場景,但那有點像在看三國志,畢竟都是政治鬥爭,但是士師記野蠻多了…… 但卻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上帝,我強調過,上帝是愛沒錯,但上帝「不只」是愛。有限的人在無限的上帝面前,還會感到無限的恐懼,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一無是處。 第
Thumbnail
關於戰爭的部份就很有意思了,其實看到士師記,就會發現以色列人幾乎只要碰到會方有戰車、鐵器的,都會打輸…… 簡單說,迦南地有不少國家都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尤其是赫人(西台帝國),相較之下還停在青銅時代的以色列人,在科技文明上是輸人家一大截的…… 要知道,申命記的年代距今大概3500年左右,是非常久遠的年
Thumbnail
關於戰爭的部份就很有意思了,其實看到士師記,就會發現以色列人幾乎只要碰到會方有戰車、鐵器的,都會打輸…… 簡單說,迦南地有不少國家都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尤其是赫人(西台帝國),相較之下還停在青銅時代的以色列人,在科技文明上是輸人家一大截的…… 要知道,申命記的年代距今大概3500年左右,是非常久遠的年
Thumbnail
書名:摩爾門經尼腓一書第十章 作者:古代先知寫作而成,由約瑟斯密透過神的恩賜翻譯而成 章節:22節 古代的先知們都見證彌賽亞(耶穌基督)的來臨,並說到施洗約翰會在約旦河為耶穌基督施洗,並且也談到許多有關以色列家族的毀滅及人民被俘虜的狀況。 經文出處: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7他還講到一位先
Thumbnail
書名:摩爾門經尼腓一書第十章 作者:古代先知寫作而成,由約瑟斯密透過神的恩賜翻譯而成 章節:22節 古代的先知們都見證彌賽亞(耶穌基督)的來臨,並說到施洗約翰會在約旦河為耶穌基督施洗,並且也談到許多有關以色列家族的毀滅及人民被俘虜的狀況。 經文出處: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7他還講到一位先
Thumbnail
第23章提到宗教節期,這些節期直到今日還是以色列人重要的節日,甚至有人會特別選這個節期的期間去以色列觀光,體驗不同的風情(因為守節期關係,很多店家其實是不開的,飲食有有相當多限制,請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個已經延續三千年以上的節期--大衛王登基是西元前一千年多一點,出埃及又早個幾百年)。 然後中間突
Thumbnail
第23章提到宗教節期,這些節期直到今日還是以色列人重要的節日,甚至有人會特別選這個節期的期間去以色列觀光,體驗不同的風情(因為守節期關係,很多店家其實是不開的,飲食有有相當多限制,請以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個已經延續三千年以上的節期--大衛王登基是西元前一千年多一點,出埃及又早個幾百年)。 然後中間突
Thumbnail
第12章開始是一系列關於疾病的條例,尤其是皮膚病,因為中東地區水源缺乏,人是不大可能常洗澡的,跟血有關的更要注意(腐敗速度超級快),而人口密度增加更會讓這問題變嚴重(一般游牧民族規模通常不過百人,但以色列人現在是幾十萬人)。總之,公共衛生是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這裡跟衛生有關的條例非常多,大多跟隔離
Thumbnail
第12章開始是一系列關於疾病的條例,尤其是皮膚病,因為中東地區水源缺乏,人是不大可能常洗澡的,跟血有關的更要注意(腐敗速度超級快),而人口密度增加更會讓這問題變嚴重(一般游牧民族規模通常不過百人,但以色列人現在是幾十萬人)。總之,公共衛生是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這裡跟衛生有關的條例非常多,大多跟隔離
Thumbnail
好啦!上次說完上帝與摩西大發脾氣,於是這次以色列人安分了,然後摩西再一次上山,重刻一次十誡石板,順便多領更多細節的指示,然後下山來。 這次可就容光煥發了,因為上帝讓他臉發光。 再來就按照前面幾章的規矩,開始建造整個會幕及相關設備(所以經文幾乎重複,古代這樣重複紀錄似乎是慣例,說實在的讀起來很累)。
Thumbnail
好啦!上次說完上帝與摩西大發脾氣,於是這次以色列人安分了,然後摩西再一次上山,重刻一次十誡石板,順便多領更多細節的指示,然後下山來。 這次可就容光煥發了,因為上帝讓他臉發光。 再來就按照前面幾章的規矩,開始建造整個會幕及相關設備(所以經文幾乎重複,古代這樣重複紀錄似乎是慣例,說實在的讀起來很累)。
Thumbnail
第一世紀的教會以驚人的幅度增長,要歸功於聖靈的能力。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後,門徒一度極為懼怕,甚至躲在屋內不敢外出。復活的耶穌給了他們盼望,聖靈降臨,讓他們有能力把福音傳開。 耶穌用水和聖靈為衆人施洗,在祂復活升天後,聖靈降在聚集的門徒頭上,使他們說起各國的方言來,讓從各地而來的猶太人驚訝不已。彼得
Thumbnail
第一世紀的教會以驚人的幅度增長,要歸功於聖靈的能力。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後,門徒一度極為懼怕,甚至躲在屋內不敢外出。復活的耶穌給了他們盼望,聖靈降臨,讓他們有能力把福音傳開。 耶穌用水和聖靈為衆人施洗,在祂復活升天後,聖靈降在聚集的門徒頭上,使他們說起各國的方言來,讓從各地而來的猶太人驚訝不已。彼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