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投放中,ROI(投資回報率)一直是熱門討論的指標,但是否所有的廣告投放都應以ROI為首要目標?事實上,廣告效益的評估應結合行銷漏斗的概念,根據不同廣告平台的特性與其對應的行銷漏斗位置設定相應的KPI,才能讓預算運用更具效益。
以個人過往在電商平台的經驗,Meta 平台(包含 Facebook 和 Instagram)更適合行銷漏斗的上層,因為用戶在這些平台的主要行為是探索與發現,而非立即購買。因此Meta 廣告的轉換率通常較低,尤其是針對高單價或需要決策時間較長的商品(如家電或旅遊服務)。
因此在 Meta 平台上更應該關注以下指標:
Google 搜尋廣告則定位於行銷漏斗的中下層,目標用戶通常已處於購買決策的最後階段,搜尋關鍵字來尋找具體解決方案。
因此,在 Google 搜尋廣告中,使用 ROI 或 ROAS(廣告支出回報率)來評估效益會更貼合實際。
根據行銷目標,以全局觀思考佈局廣告投放,分配行銷漏斗上中下層的廣告投放預算。
廣告投放不應僅以 ROI 為單一指標,而是要根據行銷漏斗的不同階段合理設定 KPI,並進行全局化的數據整合與分析。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行銷預算效益最大化,為品牌與業績帶來長遠的成長。
ps. 每個產業對應的廣告投放策略會有所差異,但核心概念就是基於用戶購買歷程與其相對應使用的平台,以行銷漏斗思維設計與評估廣告投放策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