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家裡作客,看到成堆未處理的咖啡渣和包裝盒,感嘆島上果然比市區更容易環保,空間大,回收箱又多。
很慚愧,我是直到工作後才開始學習處理垃圾的,回收的習慣也是在前幾段關係中慢慢養成的,還都是些最基礎的分類:玻璃、金屬罐、紙張紙盒以及塑料外包裝等。那時對於工序稍複雜的,我既不會又懶惰,是以總跳過。以前住的小區,回收車每個月來半天,分類很細,我非常依賴工作人員指揮。這種似是而非的狀態一直持續著,我不敢說自己很環保,但也不覺得自己不環保。
轉折點是一個牛奶盒。我上島不久,朋友來探我。應該是沖了咖啡吧,見我回收咖啡渣卻無視牛奶盒,她不禁疑惑。我說:「我不會,而且很麻煩吧。」朋友無奈,親自上手。
我還記得她先嫌棄地看了眼巴掌大的小剪刀,再撕開奶盒頂層,三面剪開,然後就著水龍頭,輕輕揉搓著內層。水流不大,滑過陽光和她又長又白的手指,淅淅瀝瀝,窗外麻雀啾啾。洗凈后,奶盒三邊立在小窗台上,像在搭房子。
那日稍晚,她陪我將堆積了好一段時間的回收物拎去回收站。有個紙袋我忘了拆布繩,有兩三個快遞盒我折得很馬虎,有些紙包裝我沒有壓平,⋯⋯她全部幫我重新處理了。
朋友並非有耐心之人,見她如此安靜投入於手上之事,我又感動又慚愧。也是從那時起,我重新學習看標籤,學習如何分類回收:有些要剪開壓扁,有些要清洗瀝乾,有些要移除零件。家裡日漸堆起了奶盒、用完的洗漱用品、速凍餃子內盒⋯⋯全是些以前疏於處理的。
整個過程中,我還有個意外的收穫:慢下來,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
我很喜歡認真投入的人,或許正因為自己不總是做到。我常常幾件事一起做,對於不重要的小事也容易急躁,沒那麼細心。就像對待回收,我以前的態度是做了比不做好,不必盡善盡美。這種態度有時或很高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這麼有效率嗎?我常說專注當下,意思是不焦慮未來,投入現在的工作。但當下可以再實相些,是手上正在做的具體的事。有點像正念。
但我還沒學會處理廚餘。在農場工作的朋友會收集、發酵、自製肥料——我自知做不到。不過島上有廚餘回收站,每週也有流動街站。這是我新年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