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療法與漢丁頓舞蹈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漢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基因中CAG重複序列過多,導致製造出來的漢丁頓蛋白(huntingtin, Htt)變異,進而傷害腦部神經細胞。這種疾病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認知能力和情緒。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法,現有的治療僅能緩解症狀,無法阻止疾病惡化。此篇文獻探討了幹細胞療法作為潛在治療方式的進展,並分析其優缺點,希望能為未來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研究人員透過檢索醫學文獻,整理了幹細胞治療在漢丁頓舞蹈症方面的研究進展,發現利用幹細胞修復受損神經是很有希望的方向。
raw-image


神經幹細胞(NSCs)因為可以直接分化成腦部的神經細胞,被認為是最常被研究的幹細胞類型。研究顯示,神經幹細胞可以修復受損的腦部網路,並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來保護神經細胞。另外,間質幹細胞(MSCs)也顯示出潛力,它們可以促進神經再生、減少發炎反應,並且可能穿透血腦屏障。此外,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也可以從患者自身的細胞培養而來,這就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風險,但是製備過程較為複雜。胚胎幹細胞(ESCs)雖然有多種分化潛力,但因倫理問題和腫瘤風險較少被使用。

儘管幹細胞治療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改善運動和認知功能的潛力,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免疫排斥反應、腫瘤形成的風險、以及細胞如何安全且有效地進入大腦等技術問題。目前,臨床試驗大多在早期階段,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其長期療效和安全性。此外,研究人員也關注到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的潛力,可以精確地修正患者細胞中的基因缺陷,並產生健康的幹細胞以供移植。總結來說,幹細胞療法是很有希望的治療方向,但要成為漢丁頓舞蹈症的有效療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註:本文僅為科學期刊討論,並無醫學治療的建議。

參考文獻:Advances in Stem Cell Therapy for Huntington's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Shah S, Mansour HM, Lucke-Wold B. Cells. 2025 Jan 3;14(1):42. 


avatar-img
5會員
105內容數
歡迎來到伊桑的書摘!我是Ethan,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致力於每年閱讀一百本好書,並將從中汲取的智慧分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的內容專為那些追求長壽與智慧朋友而設計,涵蓋最新的科學研究、健康觀點,並以歐美醫藥哲學的角度探討疾病預防與養生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伊桑的書摘 的其他內容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過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的療法。這項技術在治療B細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疾病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 和 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的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
iPSCs的出現為許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細胞是透過將成體細胞重新編程而來的,具有分化成各種體細胞的潛力。與傳統的胚胎幹細胞相比,iPSCs沒有倫理上的爭議,且可以來自患者自身,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風險。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利用iPSCs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藥物篩選,甚至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傳統的血液惡性腫瘤治療,如化療、放療和骨髓移植,近年來,免疫療法的興起為癌症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其中,CAR-T細胞療法尤其受到矚目,它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病患自身的T細胞,使其能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目前美國FDA已批准六種CAR-T細胞產品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的B細胞惡性腫瘤,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內皮細胞是血管內壁的一層細胞,它們的功能對於維持血管健康至關重要。當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時,稱為內皮功能障礙(ED),這會導致血管收縮和舒張的不平衡,進而影響血液流動。
CAR-T 細胞療法是一種嶄新的癌症治療策略,被譽為「活體藥物」。它的原理是透過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 T 細胞,使其表面帶有能夠辨識癌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蛋白。這些經過改造的 CAR-T 細胞,就像導彈一樣,能夠精準地找到並攻擊癌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本文主要探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PSCs) 在體外製造紅血球的潛力,以解決目前血液供應短缺的問題。文章指出,雖然每年有超過一億單位的血液捐贈,但由於戰爭、天災和疾病等因素,對血液的需求不斷增加。此外,許多慢性病患者,如鐮刀型貧血症患者,也高度依賴輸血。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過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的療法。這項技術在治療B細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疾病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 和 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的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
iPSCs的出現為許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細胞是透過將成體細胞重新編程而來的,具有分化成各種體細胞的潛力。與傳統的胚胎幹細胞相比,iPSCs沒有倫理上的爭議,且可以來自患者自身,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風險。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利用iPSCs研究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藥物篩選,甚至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傳統的血液惡性腫瘤治療,如化療、放療和骨髓移植,近年來,免疫療法的興起為癌症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其中,CAR-T細胞療法尤其受到矚目,它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病患自身的T細胞,使其能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目前美國FDA已批准六種CAR-T細胞產品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的B細胞惡性腫瘤,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內皮細胞是血管內壁的一層細胞,它們的功能對於維持血管健康至關重要。當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時,稱為內皮功能障礙(ED),這會導致血管收縮和舒張的不平衡,進而影響血液流動。
CAR-T 細胞療法是一種嶄新的癌症治療策略,被譽為「活體藥物」。它的原理是透過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 T 細胞,使其表面帶有能夠辨識癌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蛋白。這些經過改造的 CAR-T 細胞,就像導彈一樣,能夠精準地找到並攻擊癌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本文主要探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PSCs) 在體外製造紅血球的潛力,以解決目前血液供應短缺的問題。文章指出,雖然每年有超過一億單位的血液捐贈,但由於戰爭、天災和疾病等因素,對血液的需求不斷增加。此外,許多慢性病患者,如鐮刀型貧血症患者,也高度依賴輸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
Thumbnail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勞心過度,用腦過度,旁邊的人就會提醒他,小心腦神經衰弱,腦細胞死光光。這是關心的話卻不是事實,因為每個人的腦細胞不知多少兆數,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到下輩子還有剩,因為腦細胞老舊淘汰會再新增,源源不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不用腦,缺少刺激,腦神經接到「類退休」的命令逐漸鬆弛下來,反應就鈍了,智
Thumbnail
在慧智基因舉辦的「因為有你,愛不罕見」公益畫展中,愛心與關懷凝聚成為一道光芒,照亮了罕見疾病領域的每個角落。慧智基因不僅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對罕見疾病患者的真摯關懷。
Thumbnail
生而為人,難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有些缺憾是天生帶來的,但是這些並不影響我們身為人的情感,反而因此使我們的情感色彩更為鮮艷。 小兒麻痺、腦萎縮、漸凍人等等先天帶來的病症,或許從基因學上可以找到一些規律,而在宗教學來說,他們統稱為「因果病」,猶如冤親債主一樣不可避免、無法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對這些困
不管怎麼說,這兩次的彈唱敬拜的過程,到下午的歌唱活動,就唱得太亢奮。 因為,我在民國99年到慈惠醫院進行訓練,而用訓練這詞,是因為自閉症歸類在疾病,反而以現代的思維,是認為極為奇怪。 所以,在知道自閉症的伴隨終身,就強制歸類到,人格特質。 對我而言,是訓練。 所以,從民國99年到今年,都過了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
Thumbnail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勞心過度,用腦過度,旁邊的人就會提醒他,小心腦神經衰弱,腦細胞死光光。這是關心的話卻不是事實,因為每個人的腦細胞不知多少兆數,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到下輩子還有剩,因為腦細胞老舊淘汰會再新增,源源不絕。相反的,如果長時間不用腦,缺少刺激,腦神經接到「類退休」的命令逐漸鬆弛下來,反應就鈍了,智
Thumbnail
在慧智基因舉辦的「因為有你,愛不罕見」公益畫展中,愛心與關懷凝聚成為一道光芒,照亮了罕見疾病領域的每個角落。慧智基因不僅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對罕見疾病患者的真摯關懷。
Thumbnail
生而為人,難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有些缺憾是天生帶來的,但是這些並不影響我們身為人的情感,反而因此使我們的情感色彩更為鮮艷。 小兒麻痺、腦萎縮、漸凍人等等先天帶來的病症,或許從基因學上可以找到一些規律,而在宗教學來說,他們統稱為「因果病」,猶如冤親債主一樣不可避免、無法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對這些困
不管怎麼說,這兩次的彈唱敬拜的過程,到下午的歌唱活動,就唱得太亢奮。 因為,我在民國99年到慈惠醫院進行訓練,而用訓練這詞,是因為自閉症歸類在疾病,反而以現代的思維,是認為極為奇怪。 所以,在知道自閉症的伴隨終身,就強制歸類到,人格特質。 對我而言,是訓練。 所以,從民國99年到今年,都過了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