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觸動我的一句話
有一陣子,我發現自己好像有了『教授』職業病。
我很容易在內心對別人有了『評論』,不像先前的我總是很容易看到他人的優點和可愛。
畢竟,我們經常被賦予評鑑委員、口試委員、評審委員的角色,像是審閱研究生的論文、或期刊文章時,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就是我們的責任。因此,我好像不知不覺,對於表達架構、邏輯、有沒有用心準備,有了越來越嚴格的標準。
有一次,我參加非暴力溝通『從評論中挖金』的課程,上課的老師是一位我很喜歡的講師。她在課程中說一個故事,要我們覺察我們在她說故事的過程中,心中產生的『評論』(非暴力溝通很鼓勵對評論的覺察)。大部分的同學都是針對故事中的角色提出自己的評論,而我卻對講師本身提出了評論:『老師的故事講得很不流暢,是不是沒有先備課啊?既然要說這個故事,不是應該要在課前好好先練習嗎?』更慘的是,老師要我們覺察並念出自己的評論時,我還傻傻地唸出了我的這個評論,頓時讓這位講師很尷尬,我也馬上覺察自己的失言,懊惱、難過了好一陣子。
後來幾次,不管是聽演講或是在一些線上的共學活動,我發現自己也滿容易對他人產生評論的,例如:『啊,這樣太沒架構、邏輯了吧?!』、『這樣沒準備是不是很浪費大家的時間啊?』,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聽到其他夥伴對講者的正面回饋:『很欣賞你的率真、輕鬆、笑容有感染力,讓自己跟著放鬆、愉悅….』或是『謝謝提供了另類的思考模式,收穫很多….』時,我感到孤單、困惑,為什麽他們看的和我不一樣?為什麽我不能像以前一樣總是看別人的優點?我其實有點自責,對自己變得嚴苛,感到罪過。
後來,我從朋友分享的一句話中,解脫了出來。
這句話據說是源自於流浪者之歌(但我因此去看完這本書後,卻找不到這句話,所以不確定來源,但是不影響這句話的力量。)
這句話是這樣說的:
『你眼中的我,不是我,
我眼中的我,不是我,
我眼中的你,才是我。』
自己到底是誰呢?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自己眼中的你、別人眼中的你都不是你,你眼中的別人才是最能反映出真正的你。
我眼中的別人,不夠有邏輯、架構、沒有好好備課,其實反映出我對自己的擔心,我的確很在意自己的課程是不是有邏輯、架構、能不能讓學員有豐盛的學習。
啊!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啊!原來在不知不覺對別人的嚴苛中,反映了我內在的擔心,而這擔心,是源自於想要對別人有正面影響、希望自己有能力、能夠奉獻、分享。
有了這樣的覺察,我整個人輕鬆了起來。
一輕鬆,我眼中的他人又都變得可愛、美好了!
這代表我自己很可愛、美好,才能映照出他人的可愛、美好啊!哈哈!
這是不是很美妙,越能欣賞別人,就代表自己內在有那份美好,多棒啊!
『我眼中的你,才是我』真的值得好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