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影評:原諒與放下,在信仰中找到救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屋》 美劇 2017

主演

山姆·沃辛頓、奧克塔維亞·斯賓塞、Aviv Alush、Sumire matsubara、蕾達·蜜雪兒、艾莉絲·布拉加、提姆·麥克羅

類型

奇幻/驚悚

簡介

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基督教電影,改編自威廉·楊的2007年同名小説《小屋》。由史都華·海澤丁執導[4]、約翰·富斯科編劇,山姆·沃辛頓、奧克塔維亞·斯賓塞和拉妲米契主演,劇情以基督教信仰為主軸。



心得

其實原諒很簡單,只要嘴上說說,誰還做不到原諒呢!

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你需要去原諒的人事物,其實你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你去批判一個人,認為他不好,他怎樣怎樣,各種的不討喜以及厭惡,但你憑甚麼去定義他的好壞呢?或許他在其他人的面前與在你的面前是不同的態度呢?

我的家庭也不盡人意,但我後來釋懷了,我選擇原諒他們,對他們的操作似若無睹,我認為以前口中說的原諒,其實並不是真的放下,心裡很在意,只是嘴硬的不肯承認,嘴上說說我原諒了,事實上有沒有原諒我自己清楚,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罷了,後來在國中時,聽了輔導老師的一席話,其實我不太理解,也不想理解,加上常常有人在我的耳邊說一些話,要我看清事實,我覺得厭煩,後來漸漸地長大了,我也一直不能放下,不能諒解,但我不太會去爭取了,直到高中畢業前夕,老師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懂了,也聽進去了,慢慢地決定犯過自己,一但放下了,整個人就輕鬆了許多。

原諒不是一時半刻,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

MACK一步步面對自己內心的糾結、執念,像是對父親的恨與罪惡感,對女兒的內疚與虧欠。最後,神要帶他走最難走的一段路,也就是放下對兇手的仇恨。-

當神要帶Mack進行這趟旅程的最後一個任務-「饒恕與放下」,祂就變成了一個父親的形象,告訴Mack說「今天要做的事情,你需要一個父親來陪伴你。」我們時常說天父、天父,其實上帝是男性或是女性不重要,神就是愛,愛就是包容、慈愛、忍耐、寬恕,神就是愛的最高意志與精神。

剛回到小屋MACK帶著從小對神許多的不信任,質問上帝「如果祢真的是神,當我痛苦的時候祢在哪裡?」,而上帝告訴他「當你只看見自己的痛苦,你就看不見我。」-有時候一旦被痛苦或仇恨蒙蔽了雙眼,就會看不見身旁美好的事物

很多時候我們在一個地方跌倒,就會被當下的痛苦綑綁,有可能是失去摯愛、或者更多時候是失去了部分的自我,對自己的價值甚至是生命感到懷疑。但其實,讓我們受傷的地方往往藏著最珍貴的寶藏,我們會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那些失敗跟痛苦,也就只是失敗跟痛苦,並不代表我們是「失敗的人」。-有時候一旦失去了真愛的東西,會一時被痛苦侵蝕心理,但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哀痛裡,要學會放下,站起來,重新面對人生,一時的痛苦與傷痛,是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過程,就像常常有人說,上帝給你的考驗,都是在你可以承受的範圍,是為了讓你成長,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時的失敗,不是代表你不如其他人,你很糟,一旦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你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否成長就要看你對事情的解讀能力,如果一直自怨自艾,不懂得重新出發,那你將不會成長

我認為最後可能是MACK聽了智慧女神的問題,換了個角度去想,所以理解了神對她的愛,就像人們常說我們是神的孩子,所以神愛著我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孤雨凡花的秘密基地
6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追劇心得、美食、跟小說創作
2025/04/30
基本資料 書名:消失的初心 作者:孤雨凡花 (原創) 主角:白凌 類型:玄幻、輕鬆、冒險,懸疑 簡介:白凌每夜都夢見一座金光閃耀的城市,卻無法記起它的全貌。為尋找夢境中的答案,他踏上旅程,遇見神祕老人,得知那是傳說中的黃金之城。然而,當他終於抵達時,眼前的城市卻與夢中截然不同。究竟是夢
2025/04/30
基本資料 書名:消失的初心 作者:孤雨凡花 (原創) 主角:白凌 類型:玄幻、輕鬆、冒險,懸疑 簡介:白凌每夜都夢見一座金光閃耀的城市,卻無法記起它的全貌。為尋找夢境中的答案,他踏上旅程,遇見神祕老人,得知那是傳說中的黃金之城。然而,當他終於抵達時,眼前的城市卻與夢中截然不同。究竟是夢
2025/04/23
  白凌回到了現實世界,但他的內心卻無比清明。他深知,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徬徨無措的青年,而是一個掌握了黃金之城智慧的覺醒者。他的眼中,世界變得不再單調,每個人、每件事都充滿了深意與聯繫。   他走在城市街頭,周圍的人群如潮水般湧動,而他卻感覺自己與這個世界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共鳴。他不再被浮華所迷惑,
2025/04/23
  白凌回到了現實世界,但他的內心卻無比清明。他深知,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徬徨無措的青年,而是一個掌握了黃金之城智慧的覺醒者。他的眼中,世界變得不再單調,每個人、每件事都充滿了深意與聯繫。   他走在城市街頭,周圍的人群如潮水般湧動,而他卻感覺自己與這個世界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共鳴。他不再被浮華所迷惑,
2025/04/16
  白凌踏出神殿時,整座黃金之城彷彿活了過來。原本寂靜無聲的街道上,開始響起低語聲,那是一種古老而神祕的語言,如同吟誦般在空氣中迴盪。他環顧四周,發現城牆上的符號正散發出柔和的光芒,彼此連結成一幅巨大的圖案,像是某種古老的預言正在蘇醒。   「你已經打開了智慧之門。」那位老人再度出現,靜靜站在遠處
2025/04/16
  白凌踏出神殿時,整座黃金之城彷彿活了過來。原本寂靜無聲的街道上,開始響起低語聲,那是一種古老而神祕的語言,如同吟誦般在空氣中迴盪。他環顧四周,發現城牆上的符號正散發出柔和的光芒,彼此連結成一幅巨大的圖案,像是某種古老的預言正在蘇醒。   「你已經打開了智慧之門。」那位老人再度出現,靜靜站在遠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中,《神選之地》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都值得一提。《神選之地》描述丹麥神父到冰島傳教的艱辛旅程,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則講述軍官去墾荒的故事。這些北歐電影以大自然為背景,展開動人的敘事,讓人深思宗教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中,《神選之地》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都值得一提。《神選之地》描述丹麥神父到冰島傳教的艱辛旅程,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則講述軍官去墾荒的故事。這些北歐電影以大自然為背景,展開動人的敘事,讓人深思宗教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在一個學術研討會的場合聆聽李達三教授(Professor John J.Deeney)演講,還記得他提及三個術語:"Bible in literature ,Bible on literature, Bible as literature,這三個術語涉及聖經與文學的互涉關係,印象特別深刻。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在一個學術研討會的場合聆聽李達三教授(Professor John J.Deeney)演講,還記得他提及三個術語:"Bible in literature ,Bible on literature, Bible as literature,這三個術語涉及聖經與文學的互涉關係,印象特別深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