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會問我為什麼學習「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它在工作上有什麼幫助?
我個人認為SCPC就像是學習「底層邏輯」,只是它建立的是我與人談話的基礎。而這個「人」可能是工作上的伙伴、可能是員工、可能是個案,使用在不同情境,就有不同工具與使用擴充方法。
當我學到SCPC之後,看待事件與處理思考的角度已經渾然不同於以往。
在以諮詢師身份作對話時,「腦中的思緒」與「傾聽 - 引導對話」就已開啟雙向迴路了。
SCPC在思考脈絡上,就是「拆解問題」:將複雜問題分解為幾個部分,逐一分析每個可能的假設,進行細緻的審視與評估。
當你要作判斷與決策時,都是依賴你的「預測」與「假設」。
根據研究,身而為人每天大約要做 35,000 個決定。這些決定包括從簡單的選擇(如早餐吃什麼)到複雜的決策(如工作上的重要決定)【由於需要做出大量的決定,這可能會導致所謂的「決策疲勞」。當然這也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以後也可以再來聊聊】。
而我在與人工作的同時,常常需要思考“他目前可能遇到什麼困難” 、 “他想表達什麼” 或是“他想達成什麼目標” ,這個假設之下,我才能提出好的引導提問語句。
假如我對個案的假設有誤區,能不能很快自己有覺察?
下什麼樣的提問句來確定這個假設是正確的?
身為HR或是主管們,每天在對決「員工為何不這樣那樣」或是「上層主管為何這樣那樣下決策?」;業務在想「如何能達到業績」;接案者在思考「客戶哪裡來?要什麼?我能給予什麼幫助。」每一個判斷思考點上的大腦迴路如何形成?有沒有更優化的方法?
一直到我閱讀「超級預測」書籍後,我找到一個論述完全能驗證並說明清楚的邏輯,而且也反應出,為什麼我常說「SCPC諮詢師的思路永遠是清晰明白地用高維度觀看一個人的“職涯”,並且使用科學的角度在預測與分析下一步可以如何走得更優雅與活得更自在。」
在「超級預測」(Philip E.Tetlock/Dan Gardner著)書中,統計超級預測員在各種比賽中更準確者,擁有以下特質:
一、智力與知識雖然比一般人高,旦遠不及所謂天才等級(普遍定義是智商在135以上)。換句話說,比賽中「非常聰明的人」預測能力有時遠比「超級預測員」準確率差得多。
二、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很重要,旦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
三、超級預測員大多在用的方法-費米推論法。
四、持續更新:預測不是靜態的,他們會隨著新的資訊出現,不斷修正自己的判斷,避免僵化。
這裡直接引用書中原文說明「費米思考法」:
一、外部優先:定錨;引申在諮詢情境中,我們會更小心分辨個案心中的「事實」與「臆測」,因為個案很常會將「自己的猜想」認定為「繼定事實」而產生多餘的困境。
【當我們進行預估時,我們往往會以某個數字為開始,然後進行調整。我們用以作為開始的數字稱為錨。它很重要,因為一個不好的錨很容易產生失準的預估。而擇一個壞錨的情況,令人吃驚地容易。】-書摘自〈超級預測Philip E.Tetlock/Dan Gardner著〉
二、內部觀點:細節。在SCPC技術中,強調「焦點提問」也就在於因為一次的諮詢時間有限,我們也非心理諮商師,我們陪伴個案的重點在為個案釐清“下一步的行動”
【參考過外部觀點,那麼現在,你終於可以探索內部觀點了。在先前阿拉法特的問題裡,那表示要挖掘中東的政治與歷史。而資料有很多。因此,你把一間小圖書館塞滿書,然後待在裡面讀六個月資料。對嗎?錯。這樣的勤奮很令人欽佩,但它也是誤導。如果你漫無目標地檢查一棵樹,然後另一棵,然後再一棵,你很快會迷失在森林中。一個好的內部觀點探索,不意味要到處漫遊,吸收任何以及所有資料,並且希望那種洞見以某種方式浮現。那是有目標而且有目的的:它是一種調查,不是一種漫步。】-書摘自〈超級預測Philip E.Tetlock/Dan Gardner著〉
三、論點號對照、綜合。
【把問題拆解成幾個部分。將已知與未知盡可能分清楚,並將每個假設都仔細審查過。採用外部觀點,並將問題置入一個對比角度,淡化它的獨特性,並將它當作是一個較廣泛現象的特例。接著採用內部觀點,突顯問題的獨特性。也要探索你的觀點與其他人觀點之間的相似與相異處,並特別注意預測市場以及吸取群眾智慧的方法。將這些不同的觀點全部綜合成一種如蜻蜓視力般敏銳的景象。】-書摘自〈超級預測Philip E.Tetlock/Dan Gardner著〉
我認為書中想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任何人都能使用並學得成「如何分析與處理問題」的方法。
SCPC技術將「預測」和「假設」的概念充份應用在職業地圖設計中,就如《超級預測》中提到的「外部優先」原則,「知彼-知己-再知彼」從外部環境框架下,找到自身的優勢技能後去發揮,從而找到活得更優雅的職家平衡。
在一本好書上看到自己所學並使用的方法論,也同時透過書中的反思和結合學習到的技術,讓自己更能善用這樣的技術在助人工作上,只能說工具應用上英雄所見略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