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從一個故事來談起。
一張裁員通知
這是一個平常的工作日,45歲的阿輝穿著熨得平整的襯衫,像往常一樣坐在辦公室裡處理著日常報表。他不知道,那封標註著「內部會議通知」的郵件將徹底改變他的生活。
會議室裡只有三個人:阿輝、他的部門主管和一名人資同事。主管有些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眼神飄向窗外,像是在逃避什麼。人資代表遞上了一份文件,語氣平靜卻冰冷:「公司因應業務調整,決定結束您的合約。我們會提供一筆遣散費,細節在文件裡。」
阿輝握著那份文件,指尖發白。他的腦袋裡嗡嗡作響,像是被塞滿了棉花。他努力保持鎮定,站起身來微微鞠躬:「謝謝。」走出會議室的時候,他的腳步有些發虛,像是在走一條無盡的下坡路。
假裝一切如常
回到家的路上,阿輝反覆告訴自己不要慌。窗外的街景飛速掠過,他卻無法像平時那樣專注於每個紅綠燈的變換。他不知道怎麼跟家人開口,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他的心裡充滿了未知的恐懼。
當天晚上,阿輝照常和家人一起吃晚飯,表面上一切如常。他陪小女兒完成了數學作業,然後回到書房,打開電腦,開始默默瀏覽各大求職網站。他不想讓家人知道,至少,不想讓他們知道得太早。
重複與沉默
接下來的一周,阿輝的生活變得機械又枯燥。他每天早晨依舊穿著整齊的襯衫,假裝要出門上班,但實際上是走到家裡附近的咖啡館,打開筆記本電腦開始投遞履歷。他像是上了發條的鐘錶,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搜尋職缺、修改履歷、投遞、等待。
等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每次手機響起,他都帶著希望接起電話,但大多數時候,只是保險公司的推銷,或者來自家人的簡訊。他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和家人交流。
聚會中的隱忍
一個周末,阿輝參加了朋友的聚會。聚會上,大家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聊著最近的升遷和加薪,和公司年後的新計劃。一位朋友突然問起:「阿輝,你最近怎麼樣?公司還好嗎?」阿輝端著酒杯的手僵了一下,隨即露出一個微笑:「挺好的,忙得不可開交。」說完,他低頭喝了一口酒,假裝自己很忙,生怕朋友再問下去。他的耳邊嗡嗡作響,聚會上的笑聲像一把把無形的刀,切割著他的自尊。
那天晚上回家後,阿輝坐在車裡,久久沒有下車。他看著後視鏡裡自己的臉,那是一張疲憊而陌生的面孔。他的眼圈發紅,手指緊緊握著方向盤,胸口像是壓著一塊沉重的石頭。
孩子的提問
阿輝的沉默和低落並沒有逃過家人的眼睛。小女兒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突然問他:「爸爸,你是不是生氣了?為什麼最近都不笑了?」
阿輝愣了一下,強擠出一個笑容:「沒有啊,爸爸只是有點累。」女兒不滿意這個回答,皺著眉頭說:「可是你以前累了還是會陪我們玩呀。」這句話像一根細針,扎進了阿輝的心。他低下頭,用力咀嚼著口中的食物,掩飾自己快要泛紅的眼眶。
面對自己的脆弱
有一天深夜,阿輝坐在書房裡,盯著電腦螢幕發呆。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則加油站的招聘廣告,那是一份基層工作,薪水微薄,但至少可以緩解燃眉之急。他猶豫著是否要點下申請鍵。他想起自己曾經管理過的團隊,想起那些年輕時努力爬上的職位階梯,然後再看看眼前的這份工作,他的手不禁顫抖起來。
「我真的要淪落到這種地步嗎?」他喃喃自語,聲音輕得連自己都幾乎聽不見。他覺得羞愧,覺得失敗,但更多的是無助。他無法向太太訴說,也無法向朋友傾訴,因為這些情緒太沉重,讓他無從開口。
無聲的戰爭
失業的日子裡,阿輝感覺自己像是在打一場無聲的戰爭。他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他害怕被家人看不起,害怕被社會淘汰,更害怕自己永遠找不到回到正軌的方法。
有時候,他甚至懷疑,過去那些努力究竟有什麼意義。每天早晨醒來,他都需要鼓起極大的勇氣,才能開始新的一天。然而他依然堅持著,因為他知道,這場戰爭雖然艱難,但他必須找到出口。
阿輝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他依然在和失業的困境搏鬥。但他的經歷道出了許多人面對失業時的恐懼與掙扎,也讓我們明白,這是一段需要被理解和支持的旅程。
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像阿輝這樣的情境,提供具體的建議和心理調適的方法,幫助那些正在戰鬥中的人找到希望的出口。
當人生進入中年,工作往往成為身份認同的核心之一。不過如果遭遇到中年失業這樣的重大變故,對你的心理影響可能非常深遠。長期以工作成就來定義自我價值的人,在失業後,可能會開始質疑自己的意義與價值。
備註:什麼是身份認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身份認同是一種對“我是誰”的內在理解,它包含了你對自己在家庭、工作、社會等多重角色中的定位與價值的認可。
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阿輝的情況:
失業是一種重大的生活壓力源,特別對中年男性而言,工作通常是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失去工作不只可能引發經濟壓力,也會對自尊和角色認同造成衝擊。
不斷投遞履歷並考慮轉向其他領域(如加油站工作),可能是他試圖應對這種壓力的行為表現,但同時也顯示他正面臨以下挑戰:
到了中年階段,人們常常會面臨對過去成就的反思及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而失業則加重了這一危機感,使得故事中的主角阿輝,經歷了以下的心理狀態:
阿輝的行為,其實顯示出多重心理防禦和應對策略:
如果阿輝的情況一直沒改善的話,可能會進一步發現下面的狀況。
針對阿輝的狀況,以下我提供幾個具體的方法,如果你也是有這方面困擾的話,希望這些建議也可以幫助你在這段時間找到心理平衡,並重建自信與方向。
如前面提到,失業或許是一個讓你重新審視自我價值的機會。你的價值不只是來自職場,還可以展現在家庭、社會,以及你自身的內在動力中。
去你忙於工作,也許沒什麼機會與孩子一起完成學校的作業,現在你反而有了時間可以進行這件事。例如:協助他們準備科學展覽或完成手工藝製作。在促進親子互動的同時,還能讓你感受到在家庭中的意義。
主動參與家庭活動,例如:計劃每週的家庭聚餐,或者帶孩子到戶外運動,你可以讓家庭生活更具活力,同時也能讓你重新找到日常生活的節奏。
我知道很多失業者在陷入心理焦慮和對未來不安的狀態時,要你突然去參加什麼社區活動是相當困難的,但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只要處於一個人的狀態時只會讓心理更不安,不過換個角度來思考,試著去參與一些自己從沒想過的活動,有時才會讓你走的出來。
假設你住在中南部鄉下一點的地方,其實可以考慮參與地方的廟會活動或社區的文化節慶,你可以協助活動的籌備,例如:協調人力或分發物資,這能幫助你融入社區,並且建立新的聯繫。
如果你住在都市的話,有興趣也可以加入鄰里發展協會,或你在地的社區大學(同時都有),可以參與課程學習,或協助課程推廣。這些地方常常需要義工協助招生或活動執行。(比你想像中的還缺人手)
進一步的話,如果你有什麼特殊的專業技能,例如:財務管理或工藝手作,甚至可以在社區或社區大學內舉辦課程來分享你的專長。一來可以幫助到他人,同時也能讓你找到自我價值感。
利用這次的機會,也許你可以試著回想年輕時的一些興趣愛好,例如:攝影、繪畫、音樂,或者運動,重新拾起這些活動,讓生活多一些色彩。
可以將你的作品或心得分享在社群媒體上,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也有助於建立新的社交圈。
回想你過去職場上的亮點,例如:曾經成功完成的專案、解決的難題或獲得的獎勵。試著寫下這些經驗,並列出你的技能清單。這些成就與技能可能是你未來尋找新方向的重要基礎。
不妨問問自己:「如果不是依靠職位或薪水來定義自己,我還擁有哪些價值?」
這個問題可以幫助你跳脫外界對身份的框架,找到你內心真正重視的事物,例如未完成的夢想或想要投入的領域。
失業可能讓你感到迷茫,但這段期間也可以是重建自信的好時機。
以下是幾個具體的方法,幫助你逐步找回自信。
試著將每天的生活劃分成簡單且可執行的小任務,例如:
這些小步驟能讓你逐漸感受到控制感,並透過完成任務累積信心。
如果你常常有負面想法,例如:「我沒用」或「我再也找不到工作」,試著轉換這些念頭。
比方說,將「我失敗了」改成「我正在經歷一個調整期,這是我成長的機會」。
這樣的做法不是阿Q,而是試著hack自己大腦認知的方式來進一步克服自己在心理上的某些問題。
我知道有些人會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心理遊戲」,但我個人認為就算只是一種把戲,它也是一個有用的遊戲,可以改變一個人面對失敗與挫折的心理態度,進一步影響自己的情緒以及未來的行為。(不管怎樣,最終對你有幫助的,就是有用的)
如果能持續進行這樣的內心對話,就可以讓你更有勇氣面對困難。
你可以嘗試新的興趣或活動,例如:
我想看到這裡你會發現,我們的目標和建議都是希望讓你找到掌握感和自我價值。
要記住一件事:你不需要獨自面對這些挑戰,尋求外部的支持可以幫助你更快地找到解決方法。
可以考慮主動向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和困難。他們的理解與支持,能讓你感到溫暖,並且減少孤獨感。如果你覺得難以啟齒,我覺得甚至可以選擇先以書信,或訊息的方式進行交流。(開不了口,就寫出來吧。)
其實有一些地區都有針對失業者的支持團體或在地政府的勞工部份也會辦理相關的活動 (案例),這些職涯發展活動、討論會裡頭也會分享不少求職資訊,甚至提供免費的職涯培訓。參與這些活動,除了可以學到新知識,也能從他人的經驗中找到力量。
我知道很多人無法跟家人朋友提到自已失業的事,一來可能覺得這件事很丟臉,二來怕他們的擔心或過度的關心(這個我懂)。
但如果你真的發現自己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建議你可以考慮尋求心理諮商或職涯顧問的協助。他們可以幫助你釐清內心的壓力來源,並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
註:有這方面的需求,歡迎與我聯絡,若迎先加入我的工作LINE ID: @057worbw ,也可用手機打開 Line 掃瞄下方QR Code ,或直接點擊連結:https://page.line.me/057worbw
你可以試著思考未來3到5年的目標,並將它們分解成短期的計劃。以下是一些具體建議:
失業雖然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時期,但也為你提供了重新審視人生的機會。
透過重新定義自我價值、建立心理與行為上的自信,以及尋求外部的支持,你可以在這段過渡期中找到新的方向與希望。
最終,你將重新掌控生活,並在多層面的角色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