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導學者"角色:重新定義中年職場價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一、引言


你可以試想下面這樣一個場景:

在一家新創科技公司的開放式辦公室裡,牆上貼滿了彩色便利貼,記錄著各種腦力激盪的點子。幾位20多歲的年輕同事圍坐在長桌前,討論著一款新產品的行銷策略。他們語速快、充滿激情,不時滑動手機查詢最新的數據,或用筆在白板上畫出大膽的創意圖案。

而同一間辦公室的角落,一位40多歲的產品經理坐在電腦前,仔細瀏覽報告中的數據表格。他的表情專注,偶爾會用筆在紙上做筆記,顯得一派沉穩。他並非不願參與年輕人的討論,而是因為他知道,在激情討論背後,還需要有人負責評估這些點子是否實際可行。

會議開始了,年輕團隊的主導者侃侃而談,展示他們的「病毒式行銷」計劃,聲稱能讓產品在短時間內爆紅。與會者紛紛點頭,氣氛熱烈。然而,當這位中年產品經理發言時,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的客戶群中,60%是35歲以上的消費者,他們是否真的會被這種行銷方式吸引?還是會覺得這太過炫技,無法理解我們的產品價值?」

這句話讓整個房間安靜下來。年輕團隊的人沉思片刻,承認忽略了這一點,並開始重新調整策略。這位中年的產品經理,憑藉多年的市場洞察與對消費者心理的理解,成功地挽回了一次可能的失誤。

上述的場景雖然是虛構的,但也部份真實地反映出現代職場中「多代共存」的現狀,也就是不同世代的人會共事一起解決問題,但彼此工作經驗、思維模式卻又很大的差異。

一方面,年輕人以敏捷的思維與技術能力在前線衝鋒;另一方面,中年人則以沉穩的視角和豐富的經驗為整體決策把關。然而這樣的合作並非總是順利,而且現實中更多時間並沒有故事那麼理想。

有時,中年工作者可能會覺得自己被邊緣化,因為年輕人的聲音更容易在以創新和速度為核心的職場文化中被聽見。反過來說,年輕人也可能覺得中年同事過於保守,對冒險的提案持懷疑態度。

其實這種代際之間的衝突,對公司或任何世代的職場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身為中年朋友的你,如果想在新時代的職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不能把自己當作一個局外人,你可以憑藉經驗與智慧,成為團隊穩定與成功的關鍵。

...

二、中年人常見的職場挑戰

1. 被「標籤化」的偏見

在快速變遷的職場環境中,中年人常被貼上「跟不上時代」「不擅長使用新技術」或「缺乏創意」的標籤。這些偏見影響了他們在團隊中的地位,也限制了他們的職涯發展。

例如,一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47歲專案經理曾跟我透露說,當公司宣布要導入人工智慧工具時,他的上司選擇讓年輕團隊主導這個項目,而他只能負責技術實施後的監控環節。他後來跟我說:「他們覺得我的經驗過於傳統,無法適應這樣的新技術。」

其實這樣的判斷忽略了中年人在專案管理、資源整合與長期規劃方面的獨特價值。有許多中年人具備在混亂中找到規律的能力,能適應新環境,並且能夠憑藉經驗補足年輕團隊在大局思維上的不足。

2. 多重壓力的夾擊

中年人需要應對職場上的變化,還承擔著家庭與經濟上的壓力。他們往往是「三明治世代」,同時需要照顧年幼的孩子與年邁的父母。

例如:一位42歲的行銷主管曾這樣跟我形容他每天的生活:「早上送孩子上學,白天忙於開會,晚上還要抽空處理父母的醫療需求和長照問題。時間根本不夠用。」這種情況會讓中年人在面對職場變遷時,經常感到無力與倦怠。

經濟壓力同樣是一大挑戰。許多中年朋友需要為孩子的教育儲蓄,還要應對父母的醫療費用,這使得中年朋友們難以冒險轉職、嘗試新的機會,或者是有能力選擇低收入,但更有意義的工作。

這些多重壓力限制了他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和生涯發展的機會。

3. 職場規則的更新

現代職場越來越注重技術革新與數據驅動的決策,這給許多中年人帶來適應上的壓力。他們需要學習新工具,還要適應與年輕同事截然不同的溝通風格與工作節奏。

像是,一些企業強調透明化的即時溝通工具(如 Slack),或是以數據為基礎的績效評估系統,這些對於習慣面對面協作的中年工作者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文化衝擊。

比如說,一位45歲的媒體編輯的來訪者跟我說,在公司全面採用數據分析來指導「內容選題」後,她一開始感到無所適從,但逐漸學會如何利用數據來支持自己的創意提案。
她坦言:「這過程一開始就像迷路,但當我逐漸明白數據背後的邏輯,反而覺得這是提升決策效率的好工具。」

這說明了,其實中年人在面對規則改變時,仍然可以學習與適應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mentern":為中年人開創新價值的角色

這裡我想提出一個概念叫:mentern,它是我在《Wisdom at Work: The Making of a Modern Elder》這本書中所看到一個概念,我想中文也許可以翻譯成「導學者」。

raw-image


什麼是導學者?

導學是一種融合「導師」(mentor)與「學徒」(intern)的雙重角色,這種新身份被稱為「導學者」(mentern)。

導學者不僅僅只是傳授經驗的指導者,還是積極汲取新知的學習者。他們在職場中扮演雙向交流的角色,既分享多年累積的智慧,也從年輕世代的創新與技術中學習。

這樣的角色定位為中年人開創了嶄新的可能性。

中年朋友本身具備有的高情商、深厚的人生洞察力,以及廣泛的社會網絡,可以讓他們能在職場中為年輕一代提供方向和支持。同時,他們如果能夠長期保持好奇心與學習熱忱的話,則讓他們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與新技術。

導學的雙向價值

1. 傳遞智慧與學習新知
中年人在職場中累積的洞察力與經驗是重要的資產。

他們可以協助團隊提升決策的穩健性,同時透過學習新興工具與技術,更新自己的專業能力。例如:參與數據分析或雲端協作的培訓課程,可以讓導學者更具適應力。

2. 促進代際合作與文化融合
不同世代之間的合作常面臨文化與溝通的挑戰,而導學者可以憑藉經驗,來協助團隊整合不同視角,讓合作更加順暢。

一般來說,年輕人比較擅長創新,而中年人則擅長掌控風險,雙方的合作結合往往能帶來更具創造力的成果。

例如:某科技公司將一位35歲的技術專案經理,與一名55歲的資深顧問組成搭檔。專案經理專注於技術開發,而顧問則負責用戶需求的深入研究。透過雙方的密切合作,成功推出了一項突破性產品。

3. 重新定義個人價值
對中年人而言,導學提供了重新審視個人價值的機會。他們不再只是追求薪酬或職位,而是更加重視對他人和組織的貢獻,這種價值感的轉變有助於提升工作的滿足感。

我有一位來訪者:黃先生,他擁有近20年企業教育訓練及顧問機構的工作經驗,最近年初失業之後,最近意外進入了一家教育科技領域的新創公司,進公司後他一方面主動協助團隊設計出更好的學習體體,以及更有力的講師合作方案,二來自己投入學習AI工具在線上教育領域的最新技術,在這過程中黃先生找到了自己的熱情,並重新感受到工作的意義。

三、導學者應具備的核心特質


1. 學習與指導並重的心態
導學者需要同時擁抱學習與分享。這會要求你需要具備持續學習的熱忱,並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知識,同時應該積極參與內部或外部的培訓課程,例如:數位技能提升、產業趨勢分析或新工具應用。此外與年輕同事的交流除了是一種分享經驗的過程,更是一個觀察新世代思維與行為模式的機會。

像這樣學習與指導的平衡能讓導學者在專業技能上保持與時俱進,並且在跨世代合作中展現更大的價值。例如,他們可以學習如何運用人工智慧進行數據分析,同時指導團隊理解數據應用的商業邏輯。


2. 系統性思維與全局觀
中年人累積的經驗讓他們能夠從全局角度看待問題。他們能迅速辨識出影響專案成敗的關鍵因素,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這種系統性思維在導學過程中特別重要,因為它能幫助年輕同事學會以全面的視角處理問題,而不是只著眼於單一環節。

例如:李先生是一位曾在傳統產業任職多年的供應鏈管理專家,當他轉型至一家新創電商公司後,憑藉過往的經驗,協助團隊優化物流與倉儲規劃。他在觀察整個運營流程後,建議簡化倉儲管理環節並引進自動化設備,讓訂單處理效率提升了30%。這些建議不僅實現了業務的高效運行,也讓其他團隊成員學到了如何從全局出發進行問題分析。

擁有全局觀的導學者,能幫助團隊避免因忽視細節或脫離大方向而導致的錯誤。他們的決策不僅關注短期效益,還能平衡長期影響。


3. 同理心與耐心
導學是一個需要高度情感智商的過程。同理心幫助導學者理解對方的處境與感受,而耐心則使他們能夠在輔導中展現更多包容與支持。中年人通常更能理解壓力與失敗對個人的影響,因此,他們在指導過程中更具啟發性。

比方說:王先生是一位有著多年人資工作經驗和職涯諮詢專業的人士,在公司工作時他平時會特別重視同事們的情緒狀態,並且在團隊合作及討論過程中,耐心聆聽年輕同事們的疑惑及煩惱,並主動分享自己過去面對類似挑戰時的經驗,讓對方感受到支持。

他的一位同事後來私下跟他表示:「覺得和他溝通合作時,常會讓自己感到成長,並且相信自己也能夠突破困難。」

導學者應該學會觀察並回應對方的需求,例如:在壓力較大的時候提供適當的建議,而非過度干預。同時,適時給予正向的回饋與鼓勵,能有效提升對方的自信與表現。


4. 激發創造力與協作能力
導學者不應該只是經驗的分享者,更應該是創造力的催化劑。

他們可以透過啟發性的提問來激發團隊成員提出新點子,並且促進跨部門的協作。這種方式除了能夠有效提升團隊的問題解決能力,也能強化團隊的凝聚力。

四、導學者的具體實踐策略

1. 設定清晰目標,建立共同方向
每一次導學合作應該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完成一個專案、解決某項問題或提升某項技能。目標的明確性有助於雙方保持一致的方向,並在過程中不斷調整以達成預期。


2. 安排定期回顧與檢討機制
建立定期回顧的時間點,雙方可以檢視進展、交流心得,並調整接下來的行動計劃。這樣的檢討過程能有效促進雙方的學習與成長。

比方說,吳先生在公司與比他年輕的團隊伙伴合作時,大家會每兩週進行一次回顧,針對專案進展進行檢討。他的經驗幫助團隊快速解決問題,而團隊的技術專長也讓他掌握了新工具的運用。


3. 利用多元工具提升互動效率
學會善用數位工具,例如:線上會議平台、即時協作軟體或數據共享系統,能夠大幅提升導學的效率,便利雙方的溝通,也讓學習與指導過程更加靈活。

4. 培養彼此的信任與尊重
導學的雙向關係需要建立在信任與尊重之上。導學者應該用心傾聽對方的需求,並以平等的態度進行交流,讓合作更具深度與持續性。

5. 結合實務與創新,鼓勵雙向分享
導學過程中,應該將實務經驗與創新想法相結合。中年人在傳遞專業經驗時,也應鼓勵年輕人分享對新技術與趨勢的看法,形成互相啟發的良性循環。

並且在指導的過程中,應該給出實際可操作的建議,而非空泛的理論。例如:當面對具體問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清晰的解決步驟,讓對方能快速採取行動。

結語

在快速變遷的職場中,中年人不再只是資深經驗的象徵,而是能夠結合導師與學徒雙重角色的「導學者」。

這樣的角色讓中年人在指導年輕世代的同時,也能積極學習新知識與技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全新定位。導學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心態轉變——從單向的傳授,走向雙向的合作與共創。

身為中年工作者,你的價值來自於多年累積的洞察力、穩健的視角,以及能統整全局的能力。而這些特質,正是年輕團隊在創新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同時,保持開放心態和持續學習的熱忱,能讓你在數位化與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持續成長,甚至成為新時代的榜樣。

「在分享中成長,在學習中綻放,真正的成功來自於成就他人。」希望每位中年朋友們都能在新的職場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熱情。

...

當你在面對職涯瓶頸,或是感到職業發展停滯不前,也許正是時候尋求一些專業支持。

讓我們一起找到突破的方向,歡迎預約我的諮詢服務,為你的未來開啟新的可能。

raw-image

點擊預約我的諮詢服務

avatar-img
12會員
27內容數
探索中年之路,在中年時期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 中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轉變的階段,面對身體的變化、職涯的再定位以及家庭角色的調整,如何在現有的生活軌跡上開創新的可能,是我們要一起討論的主題。 將聚焦於中年人的心理調適、生活重心的再探索,以及突破自我瓶頸的方法,讓我們在中年時期也能擁抱新的成長與機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二曲線的修煉 的其他內容
「人生清單」(Bucket List)是指個人在有生之年希望完成的目標、夢想或體驗的列表。這些項目可能涵蓋旅行、學習新技能、挑戰自我或修復人際關係等各個方面。 制定人生清單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人生目標,激勵自己積極行動,從而過上更有意義和滿足的生活。 到了中年階段往往是生命的重要轉折點。
中年是人生旅途中獨特而重要的階段,既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 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感受到職場壓力的頂峰,同時也面臨身體老化、家庭責任增加、與個人目標迷失的多重壓力。對某些人而言,中年或許象徵著穩定與成就,然而,對更多人來說,這卻是自我質疑與不安的高峰期。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反思:是否真的過著自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職場人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來經營。 一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考量如何利用資源創造價值,同樣的,職場工作者也可以借這個概念,學習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能力和資源來創造職場價值,並持續提升自身能力,應對職場挑戰。 下面我想跟你分享,我們身為職場工作者要如何借鑑企業經營策略的方法,使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地
年後是許多職場人士考慮跳槽的時機,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機會。然而,跳槽並不是單純的選擇,而是一個對未來職涯和人生規劃有深遠影響的決策。這不只涉及薪資和職位,也牽動著個人長遠的發展。 在面臨跳槽時,仔細評估和充分準備非常重要。如果你忽略了細節或草率行動,可能會讓自己錯失良機,甚至
在面對不穩定的就業市場中,中年朋友們要如何透過主動的職涯管理來確保長期的就業能力呢?
「人生清單」(Bucket List)是指個人在有生之年希望完成的目標、夢想或體驗的列表。這些項目可能涵蓋旅行、學習新技能、挑戰自我或修復人際關係等各個方面。 制定人生清單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人生目標,激勵自己積極行動,從而過上更有意義和滿足的生活。 到了中年階段往往是生命的重要轉折點。
中年是人生旅途中獨特而重要的階段,既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 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感受到職場壓力的頂峰,同時也面臨身體老化、家庭責任增加、與個人目標迷失的多重壓力。對某些人而言,中年或許象徵著穩定與成就,然而,對更多人來說,這卻是自我質疑與不安的高峰期。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反思:是否真的過著自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職場人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來經營。 一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考量如何利用資源創造價值,同樣的,職場工作者也可以借這個概念,學習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能力和資源來創造職場價值,並持續提升自身能力,應對職場挑戰。 下面我想跟你分享,我們身為職場工作者要如何借鑑企業經營策略的方法,使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地
年後是許多職場人士考慮跳槽的時機,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機會。然而,跳槽並不是單純的選擇,而是一個對未來職涯和人生規劃有深遠影響的決策。這不只涉及薪資和職位,也牽動著個人長遠的發展。 在面臨跳槽時,仔細評估和充分準備非常重要。如果你忽略了細節或草率行動,可能會讓自己錯失良機,甚至
在面對不穩定的就業市場中,中年朋友們要如何透過主動的職涯管理來確保長期的就業能力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Thumbnail
有沒有人曾經遇過愛裝熟到讓人不舒服的同事呢? 我有。 / S個性活潑, 和誰都能聊上幾句, 有人在旁邊聊天都可以隨機插話 「你們在講那個嗎?」 「什麼什麼我也要看!」 身為I人的我,想著可能這就是E人的厲害之處,什麼話題都能加入,樂於和人聊天講幹話,也默默佩服到能輕鬆
Thumbnail
年輕的工程師是公司裡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我們部門幾乎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我一直認為他們有很大的熱情和動力。   其實主管和我們加一加只有6、7個人左右,而每位工程師都很尊重我,我才進來公司二個月他們就稱我為姐,原因是第一、我年紀比較年長,第二、他們認為我的經驗比他們多。   其實我也需要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一間會議室,一個身形微胖的產品經理,親切地笑著對面試的工程說到 「我們公司作風很美式的啦,要做什麼都可以,你看大家穿得很Free啊,也不用穿西裝打領帶。大家都平行單位可以討論」 殊不知,在他說這句話的幾個月前,他臉紅脖子粗地跟所有人說「這是我的產品!要照我說的做。」 我很驚訝一個人可以前後轉變這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最近看到些年輕的新進同事工作的態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 相較我這一批進來的人,訓練嚴謹紮實,且態度好有責任感,現在來的新人並不想多學,除了學完基本該學的以外,空下的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摸魚;我和另一個同事聊起,她也覺得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很多都是如此。 以前我們那時當新人時,空檔還會主動去問資深老鳥是否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
Thumbnail
拾。ten覺得有很多可以說… 前輩 拾。ten很早就出社會了,大約在高職時代,暑假就開始在親戚的行銷公司當工讀生了。 也很幸運遇到很熱心的前輩指導跟照顧我, 活動企劃的女前輩,是我在社會大學的第一位鄰座同事, 跟著她也學習到不少日後,在做執行各大活動的眉角,讓我在辦公司旅遊、尾牙、春酒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Thumbnail
有沒有人曾經遇過愛裝熟到讓人不舒服的同事呢? 我有。 / S個性活潑, 和誰都能聊上幾句, 有人在旁邊聊天都可以隨機插話 「你們在講那個嗎?」 「什麼什麼我也要看!」 身為I人的我,想著可能這就是E人的厲害之處,什麼話題都能加入,樂於和人聊天講幹話,也默默佩服到能輕鬆
Thumbnail
年輕的工程師是公司裡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我們部門幾乎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我一直認為他們有很大的熱情和動力。   其實主管和我們加一加只有6、7個人左右,而每位工程師都很尊重我,我才進來公司二個月他們就稱我為姐,原因是第一、我年紀比較年長,第二、他們認為我的經驗比他們多。   其實我也需要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一間會議室,一個身形微胖的產品經理,親切地笑著對面試的工程說到 「我們公司作風很美式的啦,要做什麼都可以,你看大家穿得很Free啊,也不用穿西裝打領帶。大家都平行單位可以討論」 殊不知,在他說這句話的幾個月前,他臉紅脖子粗地跟所有人說「這是我的產品!要照我說的做。」 我很驚訝一個人可以前後轉變這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最近看到些年輕的新進同事工作的態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 相較我這一批進來的人,訓練嚴謹紮實,且態度好有責任感,現在來的新人並不想多學,除了學完基本該學的以外,空下的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摸魚;我和另一個同事聊起,她也覺得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很多都是如此。 以前我們那時當新人時,空檔還會主動去問資深老鳥是否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
Thumbnail
拾。ten覺得有很多可以說… 前輩 拾。ten很早就出社會了,大約在高職時代,暑假就開始在親戚的行銷公司當工讀生了。 也很幸運遇到很熱心的前輩指導跟照顧我, 活動企劃的女前輩,是我在社會大學的第一位鄰座同事, 跟著她也學習到不少日後,在做執行各大活動的眉角,讓我在辦公司旅遊、尾牙、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