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4.12月
各位聽眾!熱烈掌聲歡迎健康新聞界的重量級人物 — — 媒體高層貞瑩!這次她攜手慢病好日子的小編佳安,再度登場,為大家精選2024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健康新聞!
從重大醫療突破到影響深遠的政策變革,這集內容滿滿乾貨,讓你快速掌握健康領域的年度大事。立即收聽,看看你關注的健康議題有沒有上榜吧!小編OS:媒體高層幫你做的精選,不聽說不過去吧!
小編開場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在那邊」,今天是2024年12月26號,這也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次錄音和錄影。在這個時間點,總是讓人充滿期待,因為今天我們將進行一個年度回顧。小編特別期待,因為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票選的2024年十大健康新聞。他們的選擇會是哪些對國家、社會、人民都有價值的新聞呢?我們一同來看看。
首先,讓我們來介紹今天的兩位嘉賓。第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佳安,她將為我們帶來她的觀點和選擇。佳安,曾經在節目中分享過有關慢性病和新住民的議題,迴響相當不錯。
接下來是貞瑩,她是一位具有深厚經驗的新聞從業人員,曾在2022年來節目中談過十大健康新聞,今天她也回來與大家分享她對2024年健康新聞的看法。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選擇吧!
川普2.0時代來臨 為醫療永續帶來衝擊
在最近的討論中,我們聚焦在一條引人注目的新聞 — — 川普2.0時代的到來,這將對醫療永續產生何種影響?
貞瑩首先提到,雖然團隊之間並未事先溝通,她仍選擇以此新聞為切入點,並拋出一個問題:「川普2.0對醫療健康有什麼影響呢?」小編面對這個問題笑言:「川普連上任都還沒上任,你就要問他的健康新聞,這根本是考試嘛!」佳安則表示:「我不確定答案,但我很好奇妳的看法。」
貞瑩隨即分享了她的觀察:根據她的閱讀與分析,川普計劃於2025年再度上任,這一消息已經引發了全球對其政策方向的熱議。特別是在減碳措施和節能策略方面,川普過往的態度引起了各方擔憂。他對全球節能減碳一向不以為然,甚至在尚未上任之前就曾明確表示,可能會調整現有的碳排放標準。這一系列舉措被視為全球永續進程的倒退。
美國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體,其政策走向往往會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連鎖反應。例如,歐洲目前相對穩定,但也開始受到影響;而台灣,由於與歐洲策略高度相關,勢必也會受到波及。如果美國在永續議題上採取保守甚至倒退的立場,這將對全球醫療永續帶來深遠影響。
貞瑩進一步指出,永續與健康息息相關,例如氣候變遷導致的空氣污染(如PM2.5),再到地震、天災等極端氣候事件,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此外,醫療院所的營運也可能因氣候變遷而面臨挑戰。因此,從氣候到健康,川普2.0時代的政策轉向值得所有人高度關注。
這段分析不僅揭示了氣候政策對醫療永續的深遠影響,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全球政治與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繫。
【延伸閱讀】 當心川普2.0衝擊全球減碳|經濟日報
美國醫保的亂象 誰為高額醫療費買單
佳安分享了一則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的新聞:美國一家醫療保險巨頭的執行長遭到槍殺。這起事件不僅成為媒體的焦點,也在社群媒體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她提到,兇嫌的背景與人們對典型罪犯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一般認為,殺人兇手往往來自複雜家庭或不幸環境,但這名兇嫌卻出身於富裕家庭,並且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原本擁有光明的前途。然而,他選擇實施如此極端的行為,甚至在子彈彈殼上刻下「拒絕」(DENIED)的字樣,似乎是在控訴美國醫療保險系統中高拒絕率的問題。
根據相關數據,美國約有50%的醫療保險申請遭到拒絕,對於那些已經陷入困境的人來說,這樣的結果無異於雪上加霜。這起事件不僅揭露了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中的種種不公平,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高昂醫療費用對社會的壓力與影響。
儘管兇嫌的行為應當受到譴責,輿論卻意外地將他塑造成「全民英雄」。這樣的反應,很可能反映了大眾對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滿與失望。
小編補充道,美國的醫療保險與臺灣的健保體系有著天壤之別。在美國,申請到醫療保險與否,幾乎決定了生活的質量,可以說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即便有保險,患者仍需支付高昂的自費部分,讓人難以負擔。而在臺灣,醫療健保的普及讓人們享受了低成本的醫療服務,但也因此讓許多人視為理所當然,忽略了這套制度背後龐大的財政壓力。
延續這個話題,小編提到,拜登政府今年對藥品價格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要求藥廠降低藥品價格,甚至以停止銷售作為威脅。這一舉措對外商藥廠帶來了巨大挑戰,也讓企業意識到,即使按照規矩運作,也未必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這一切反映了美國醫療市場的艱難現狀,以及政策變化對行業與民眾的多重影響。
這段討論不僅突顯了美國醫療保險的困境,亦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所享有的醫療福利與背後的社會成本。
【延伸閱讀】
美國醫師剖析原因:醫保龍頭 CEO 遭槍殺,凶嫌卻被當成「全民英雄」?|換日線 📌https://lihi.cc/tmhKr
健保新規上路!取消停復保制度
在健保相關新聞中,貞瑩提到了一則與移居國外人士密切相關的政策更新 — — 臺灣取消了健保的停復保制度,這項改變對許多長期居住海外的人帶來了直接影響。
貞瑩解釋,以前移居國外的人可以暫時停止健保給付,等到回臺灣時再復保,繼續享受健保服務。然而,因為利用這項政策的人越來越多,政府決定取消這一措施。她舉例說,有些朋友和親戚住在歐美,通常半年或更長時間才回國一次,回來時就趕緊復保並使用臺灣的醫療服務,例如進行門診或其他健康檢查。
小編補充道,雖然新規讓制度變得更嚴謹,但政府並非完全拒絕海外人士的健保權益,而是希望條件更加實在一些,這對整體健保資源來說也是一種幫助。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這條新聞時,貞瑩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表示,自己有親戚住在美國,回國時常住在她家,結果她經常收到健保的通知單,讓她困惑是否需要替他們支付欠款。這些經驗讓她對健保停復保制度的變化特別關注。
小編進一步分析,這項政策的調整,反映了健保制度日漸細緻化的過程。雖然健保的初衷是以大規模平等為前提,但隨著財政壓力增大,資源分配需要更加合理,這項改革也顯示了政府對健保資源管理的正向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長期待在海外的國人注意 健保停復保今取消影響21萬人|聯合新聞網 📌https://lihi.cc/r241Z
超慢跑掀起樂齡商機 成為銀髮族熱門運動
近年來,超慢跑逐漸成為銀髮族間熱門的運動選項,也帶起了相關的健康話題與商機。佳安分享,雖然超慢跑的概念早在幾年前已經出現,但2024年卻掀起了新的熱潮,小編補充,尤其針對年長者的健康需求,如巴金森病患者,醫界與社會大力提倡長者參與超慢跑。
在此背景下,不少與超慢跑相關的商品和服務也應運而生。佳安提到,從專門的超慢跑墊子到YouTube上長達數小時的超慢跑教學影片都備受關注,其中還包含在地化的發展 — — 所謂的「猿猴式超慢跑」。這種方式模仿猿猴甩臂、身體前傾的動作,據說能欺騙大腦產生跑步或衝刺的感覺,儘管此說法尚未經過專家驗證,但其趣味性確實吸引了不少人嘗試。
然而,對於是否實際參與超慢跑,現場討論中卻沒有任何人舉手表示支持。貞瑩更坦言自己曾經試過,但覺得「超級無聊」,並無法理解如何在原地跑步的同時追劇。小編則分享了自己面對同事推薦超慢跑時的抗拒心理:「我已經知道要運動了,但就是做不到。」甚至在被推薦超慢跑後產生了「我已經進入這個年齡層了嗎?」的煩躁情緒。
不過,儘管對超慢跑的實際參與存在分歧,小編仍認為這股熱潮反映了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商機的迅速挖掘能力。「連相關的輔具都出現了,這說明商業腦袋運作之快。」他笑言,看著這些商機新聞,卻沒能自己想出類似的點子,實在令人感嘆。
儘管超慢跑引起了廣泛討論,從健康效益到姿勢的正確性仍然是爭議的焦點。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項運動已成功吸引了市場與媒體的關注,甚至進一步帶動了樂齡健康產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
超慢跑比走路更能減肥,還跑出千萬樂齡商機|遠見雜誌 📌https://lihi.cc/fDCKa
全球暖化加劇導致 登革熱病媒蚊北漂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貞瑩提到登革熱的病媒蚊逐漸北漂,這現象不僅影響台灣,也在全球範圍內顯著呈現。小編有感說道,氣候變遷讓台灣的登革熱疫情逐漸向北擴展,甚至影響到一些地區的日常文化活動。例如,他分享了家鄉彌陀的中秋烤肉傳統,前一年因登革熱疫情的蔓延,村民們紛紛取消了門前的烤肉聚會,導致一項長久以來的文化習俗快速改變。
雖然病媒蚊北漂似乎是自然發展的現象,但其實背後與氣候變遷密不可分。小編提到,北漂現象原以為是由南向北的自然擴散,但貞瑩補充了科學化的觀察,並引用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24年全球登革熱病例高達1270萬例,是前一年的一倍,幾乎相當於台灣一半的人口數量。這數據令人震驚,也顯示出登革熱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蔓延。
此外,小編也探討了蚊子作為病媒的特殊性。蚊子不僅能傳播登革熱,還可引發日本腦炎、瘧疾等疾病,對動物則可導致心絲蟲病,成為許多致命疾病的元兇。小編表示,節目團隊曾試圖深入了解蚊子的生物特性及其傳染能力,但礙於缺乏專家的協助,尚未能完成相關專題。
最後,貞瑩建議可以尋找國衛院等機構的專家進行合作,為社會普及更多關於蚊子的科學知識。不過小編也提到,科學專家的專業與媒體的視角之間需要媒合,才能將複雜的科學內容轉化為大眾易懂的資訊。
【延伸閱讀】
研究:全球5分之1 登革熱病例與氣候變遷有關|聯合新聞網 📌https://lihi.cc/fQ1Nf
【延伸閱讀】 S4. EP6|ChatGPT告訴你蚊子如何毀滅文明?原來蚊子這麼兇狠?!你不知道的滅蚊密技大公開! 📌https://lihi3.cc/nvmSf
仰睡壞處多?!小心神經退化風險
2024年最新的研究揭示,仰睡可能會增加巴金森病、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佳安提到,阿茲海默協會每年發布的研究中,今年的發現格外引人關注。他們觀察到,睡覺時臉朝天花板的仰睡姿勢可能與這些神經系統疾病有關,雖然具體原因尚未確定,但研究推測這或許與脊髓或血液循環相關。
小編則進一步聯想到,從嬰兒時期開始,許多家庭習慣讓嬰兒仰睡,甚至用枕頭固定頭部位置,這是否在無形中影響了健康?過去的審美習慣如「扁頭」或「扣頭」的偏好,也折射出睡姿的文化影響。佳安談到,然而,這次的研究更具實際健康意涵,特別是它連結了仰睡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係,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又可能成為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因子。
佳安補充說,先前訪問的神經內科專家指出,睡眠障礙如快速動眼障礙或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兩到三成的患者在五年內罹患巴金森病。儘管目前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從睡姿到睡眠品質,再到神經退化疾病,這之間的潛在關聯顯然值得進一步探究。
人類對自身的了解,尤其是對大腦的運作,仍有許多未知領域。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睡眠習慣的調整可能在健康維護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或許是我們未來需要更多關注的課題之一。
【延伸閱讀】
仰睡壞處多?降低失智、阿茲海默症風險的最佳睡姿是?|銀天下 📌https://lihi.cc/3tYEg
失智症新藥即將面世 帶動台灣照護希望
全球迎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2025年首款失智症新藥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准。貞瑩提到,這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藥物,不僅為患者與家屬帶來了希望,也可能推動基因檢測、精準診斷等相關服務的發展。她認為,這不僅僅是針對已有症狀的群體,而是提醒大家更加重視預防、關注大腦健康的重要性。
小編則補充說,腦科學和相關疾病的治療一直是醫學發展的難點,尤其在療效評估上,由於無法像血壓或血糖那樣精確量化,讓藥物研發充滿挑戰。回顧以往的經歷,許多針對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雖然備受期待,卻因臨床試驗失敗而未能問世,這次新藥的成功認可,可說是歷經多年努力的成果。
此外,貞瑩也提到,腦科學的發展仍有許多未知領域,包括思覺失調等疾病,治療方式的突破可能還需要時間。小編談到,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未來在認知功能改善上的藥物也值得期待。例如,他用一個簡單的案例解釋,「認知功能」的提升,像是媽媽很期待他的小孩,可以回到當初幫他下碗麵的狀況,那這個認知功能這件事情,可能在下碗麵這件事情上有些幫助,或許能讓患者回到能夠完成簡單日常工作的狀態,這對於家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進展。
然而,這些突破的背後,也有藥廠面臨的巨大壓力。小編指出,藥物研發的高成本與高風險,使得投資者對長期回報不明確的項目望而卻步。相較於像減肥藥這樣市場需求明確的產品,神經相關藥物的研發無疑更為艱難。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增加,這個領域的發展仍然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2024失智永續論壇新診斷、新治療、新曙光 台灣邁入失智症照護元年|元氣網
放空竟成熱門課?美國最紅腦科學
在今年美國各大名校的自由選修課程中,一門名為「放空課」的課程意外登上最熱門榜首。佳安分享,這門課程的靈感來自神經學家的研究,他們發現大腦只有在完全沒有接收任何指令的狀態下,才能有效整理「資料庫」,將日常吸收的資訊進行梳理與聯結,從而激發創造力。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洗澡時特別容易冒出靈感。然而,現代生活節奏快速,大多數人已經逐漸喪失真正「放空」的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放空的技巧,這門課設計了極具挑戰的規定,例如課堂不得攜帶手機,並在專屬的放空空間內進行練習。而有趣的是,這股風潮已被引入台灣,並結合了旅遊設計。在南投的集集線,某些小站並無特別的景點,卻被賦予了「放空」的新意。例如,在有流浪貓聚集的小站,課程要求參加者輕鬆地撫摸貓咪;而在草地空曠的地點,則邀請大家平躺下來仰望天空,透過這些活動達到放空效果。
然而,小編提出一個觀點:「嚴格來說,這其實並不是完全的放空,而是一種轉移專注的方式。」他補充說,有些人天生不善於靜止,例如那些在計畫野餐時,會詳細安排時間、地點、行程的人,他們或許無需這類課程,因為他們已經樂在規劃中。而對於需要放空的人,這樣的課程或許能提供一個跳脫日常壓力的契機。
話題延伸到MBTI人格測驗時,佳安分享了他的經歷,提到在不同的狀態下(工作或非工作),測出的結果會截然不同。這也讓小編強調,MBTI的測驗應該以私底下的狀態為基準,而非工作情境。I(內向型)與E(外向型)的差異,其實不在於性格,而是能量來源:內向型從獨處中恢復能量,外向型則透過與他人互動獲得能量。這樣的理解讓大家對流行的MBTI風潮有了更正確的認識,也進一步點出,人們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會受到環境與壓力的影響。
【延伸閱讀】
跟著美國最紅腦科學「放空」 找到你的啊哈時刻!|聯合新聞網 📌https://lihi.cc/pBnWI
【延伸閱讀】
耍廢也需要學!「集集集度放空學校」36堂課教你無所事事|遠見雜誌 📌https://lihi.cc/qNRXw
衛服部擴大青壯世代 心理健康補助方案
貞瑩分享了一個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重要政策:台灣原本針對青少年提供一年三次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後來這項政策由教育部推廣至衛福部,並進一步放寬至45歲以上的青壯年族群。這樣的政策擴展反映出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而貞瑩特別提到,近期名人過世的新聞,以及小說家瓊瑤引發的醫療決定討論,都強化了社會對這類議題的關注。她認為,這些事件對社會的影響深遠,也凸顯了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要性。
談及思覺失調,小編表示,這些問題是隨著認知發展被更多人了解,而不是新出現的現象。以往,許多情緒崩潰或心理疾病的徵兆在青少年階段已經出現,特別是國高中時期,但過去對此缺乏足夠的關注。當時的人們往往認為情緒問題只是青春期的短暫現象,而忽視了潛在的心理疾病。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問題若未及時介入,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例如輕生的風險。
貞瑩補充說,心理支持的資源在職場中同樣重要。她曾向公司的HR詢問相關管道,才了解到一些可用的心理諮商資源。然而,她認為,許多職場員工對這些資源並不了解。除了尋求專業幫助,與朋友或同事聊天也可以成為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
小編進一步指出,目前心理健康支持的環境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人們常難以區分身邊人是需要專業支持,還是僅僅希望有人傾聽。而識能的不足,讓普通人在面對這類情況時顯得力不從心。小編認為,心理健康議題不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與資源,讓每個人都能更好地處理和理解這些問題,從而建立一個更加支持性的社會環境。
★提醒您,給自己一個機會:
諮詢專線: 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 1995
【延伸閱讀】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生福利部 📌https://sps.mohw.gov.tw/mhs
擺脫社會框架 無趣也能活出精彩
佳安提到,最近在歐美的一個社群平台上,一種名為「無趣運動」的活動引起了熱烈討論。這項活動的起源來自於年輕人對當前社群文化的反思與反動,尤其是針對那些渴望過「有趣生活」的壓力。
現代人每天滑手機,充斥著各種旅遊、美食與活動的資訊,讓人不禁感到焦慮,彷彿生活中一定要充滿趣味才能被認可。然而,「有趣」的生活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僅是金錢與時間,還包含對心理和社群形象的維持。佳安分享,這樣的壓力甚至延伸到職場,有人因羨慕他人的多彩多姿而感到自我不足或產生壓力,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無趣運動」的初衷正是打破這種框架。一群男生首先發起,鼓勵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甚至「無聊」的小事。這些分享不追求吸引關注,而是希望人們能夠放下手機,專注於身邊的小細節。例如,有人分享家附近五金行推出的螺絲起子,或者注意到某棵樹的奇特形狀。這些內容看似無趣,卻充滿真實感,反映出對平凡生活的重新發現與接納。
隨著活動的推廣,女生社群也加入其中,分享餅乾的美麗外觀或日常中的微小發現。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分享,但與以往的光鮮亮麗不同,它是一種低調且真誠的反動,提醒人們生活不必追求過度裝飾,無趣本身也可以是充滿意義的。
佳安認為,「無趣運動」的流行反映了當代人對社群文化與生活方式的思考與調整。追求有趣固然能讓生活多姿多彩,但適時放下這份執念,接納生活的平凡,反而能帶來更多心理上的自由與輕鬆。
【延伸閱讀】
懶得當「有趣的靈魂」:歐美流行起 「Dull Movement」 風潮,爽當一個無聊卻自在的人|A Day Magazine 📌https://lihi.cc/DLaTU
食安風暴席捲台灣
貞瑩提到,今年臺灣發生了好幾起食安風暴,這些事件都與食材的安全性有關,並且對消費者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最近一次的事件來自台東的粽子,甚至造成了死亡案例。對貞瑩而言,蘇丹紅事件影響最深,她自稱曾經「中獎」,因為她喜愛吃的蝦味先曾經出現蘇丹紅的問題,雖然現在已經修正並確保食品安全,但這件事仍讓人印象深刻。蘇丹紅風暴的影響仍在持續,儘管有時候零星的檢查仍然發現違規的產品,這顯示食安問題對社會的警覺性持續存在。
小編則提到,提起味全這個品牌,他依然感到不滿的情緒。貞瑩回應,此品牌確實做了許多積極的改進,並透過ESG計畫來累積品牌形象,強調企業應該以行動來證明其改變的誠意。雖然企業進行了這些努力,但小編也提醒,ESG和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不應被當作漂綠(Greenwashing)的手段,這是目前討論企業責任時的一大焦點。因此,雖然食品安全事件逐漸改善,企業的真誠與行動依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延伸閱讀】
2024食安3風暴吃出10條人命!寶林茶室、蝸牛小米粽、蘇丹紅掀恐慌|壹蘋新聞網 📌https://lihi.cc/5WuBj
在台新住民高齡化 抱團養老互助安身
佳安轉場提到,隨著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新住民群體的老年問題也逐漸浮現。根據資料,50歲以上的新住民人口已達20萬,這個數字在新住民總數中佔比大約三分之一。佳安分享了花蓮一群新住民姐妹成立長照機構的故事。這些新住民在過去,由於制度不完善,很多人當時嫁給年長的台灣人,且未生育,因此他們的老後生活面臨挑戰。她強調,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些新住民如何安身立命成為社會重要議題。
此外,社會上也有許多群體在關注老後的挑戰,包括思覺失調患者的照顧問題,以及愛滋感染者的老後問題。隨著各種群體逐漸進入老年,社會關注他們未來的生活狀況變得尤為迫切。小編補充,現在甚至連動物的老後問題也成為討論焦點,顯示社會對老年問題的重視不斷擴大。
貞瑩則分享了吳若權的故事,關於他如何照顧自己年邁的母親與外籍看護的情境。外籍看護在台灣已經是照顧中高齡者的重要力量,但他們也面臨年齡增長和健康問題,這使得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與支持。這不僅是新住民問題,也與外籍看護的生活和工作狀況密切相關。
小編進一步指出,台灣的醫療環境雖已隨著社會結構變化,但其實仍未完全跟上。隨著老人群體的增多,醫療資源和環境的適應性需隨之調整,特別是對於高齡或外籍陪伴的患者來說,語言隔閡和醫療信息的理解問題仍然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延伸閱讀】
新住民長照/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元氣網 📌https://lihi.cc/KQMUY
【延伸閱讀】
S5. EP6|在台3成新住民步入50歲以上,慢病資訊宣傳刻不容緩?健康好夥伴衛教網,你不可不知道!Feat.慢病好日子📌https://lihi.cc/USgtK
【延伸閱讀】
S4. EP13|慢性疾病問題可大可小?別只說要有耐心,分享實戰照顧經驗才能幫助人!Feat.慢病好日子 📌https://lihi2.com/pATV7
醫護人力短缺加劇!台灣關床韓國罷工
貞瑩指出,今年台灣與韓國都面臨了醫護人力短缺的嚴重問題。在韓國,政府為解決醫療人力不足,決定擴大醫學院招生名額。此舉引發醫師不滿,認為這將降低醫療品質,且無法解決偏遠地區醫師短缺問題,因此發起大規模罷工抗議。而在台灣,許多人可能需要等待數天才能住進病房。貞瑩提到,曾經需要高額費用的單人病床,現在也成為了「一位難求」,這突顯了醫護人員不足對醫療體系帶來的嚴重影響。
小編則反思,這一問題其實也反映了社會對醫護人員的不夠尊重和理解。很多人對醫護工作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將醫護人員當作僕人,對他們提出過多不合理的要求。他強調,醫護人員的專業能力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而社會往往忽視了他們的辛勞,尤其在面對病人家屬的不滿時,醫護人員還需要承擔額外的壓力,這讓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
小編表示,自己曾參與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支持的工作,並且見證了他們的敬業精神。他提到,醫護人員除了日常的專業工作外,還會自己發現病患生活中的不便,並努力改進。比如,他們發現病人的尿袋管子容易堵塞,便自己開發了解決方案;又或是改良輪椅設計,讓病人可以更方便地下床。他提到,這些醫護人員在日常的繁重工作中,還要不斷尋找方法來改善病患的生活質量,這樣的努力和付出值得每一個人更深的理解和支持。
貞瑩表示,大家對醫護人員的辛苦感同身受,並認為這是社會需要關注和改變的重要議題。
【延伸閱讀】
護理師荒 醫院掀關病床潮|聯合新聞網 📌https://lihi.cc/n45z0
第一線罷工醫生 經歷雙重身分掙扎
佳安分享了一篇關於韓國醫護罷工的文章,該文章聚焦於這場罷工中的輿論變化。然而,他們的行為和言辭卻未能有效地引起民眾的同情,反而讓社會產生對立情緒。隨著罷工進行,網路上的輿論不斷變化,一支影片在罷工的第100天意外成為了最受關注的內容。這支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住院醫師,儘管他不在演講流程中,但他自己拿起麥克風,代表年輕醫師發聲。他在臺下醫師的掌聲中提到,這三個月的罷工讓醫師們失去了社會信任。隨後,他分享了一段親身經歷,講述自己父親因急性中風需要醫療處置,但作為醫師的他卻無法幫助自己的父親。這讓他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作為醫師與病人家屬的雙重身份掙扎。他呼籲醫師們應該理解雙方的困境,並且尋找一個能夠獲得雙方尊重的解決方法。
小編則補充,社會往往選擇避開不愉快的現實,趨吉避兇,這也是為什麼醫療困境和社會問題常常被忽視。他指出,即便有些人願意關心這些議題,整體社會的趨勢仍是選擇輕鬆愉快的新聞與娛樂,而忽略那些需要解決的深層問題。他認為,若社會依然用過去的方式處理這些問題,將無法有效解決當前的困境。
【延伸閱讀】
韓國醫師大罷工,住院醫師消失的100天:醫院瀕臨破產、護理師夾縫求存|報導者 📌https://lihi.cc/ZQepH
早餐穀片不健康?!健康食品標準變更
貞瑩提到了一個與飲食有關的話題,詢問大家是否有吃早餐穀片。小編回答之前常吃,貞瑩則回應,過去早餐穀片被認為是一個健康的食材,但今年開始,根據美國的一些指引,早餐穀片卻被除名,取而代之的是深海鮭魚和健康的油脂,這些食物被認為是更健康的選擇。貞瑩表示,這個變化讓她感到驚訝,因為早餐穀片長久以來被視為健康食品的一部分。
小編表示,這條新聞是否只是短期的話題,貞瑩認同這一點,並感嘆這與她原先的理解有所不同。隨後,小編提到,這則新聞曾被選為十大健康新聞之一,並詢問它的真正意涵。佳安則幽默地補充道「民以食為天」,強調飲食與生活息息相關,並為話題作結,表示早餐應該好好吃。
【延伸閱讀】
美國FDA更新「健康食品」標準 早餐穀片被排除在外|壹蘋新聞網 📌https://lihi.cc/zk9gj
太緊張會導致心碎?小心增加心臟病風險
佳安在討論今年的健康新聞時,特別提到了一個與熱血賽事相關的有趣新聞。儘管這則新聞的研究並非來自今年,但由於今年的棒球賽和奧運熱潮,這項研究被再次引用。佳安指出,許多人在觀看棒球或其他賽事時,常會感到「心臟快不行了」,這種情況是否真的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她提到,在一篇來自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中,有關世界盃期間的研究顯示,在觀看賽事時,觀眾的心臟病發作率竟然增加了2.6倍。
這篇研究指出,當人們面臨劇烈的情緒壓力時,可能會經歷所謂的「心碎症候群」,這是一種由於情緒波動引發的身體反應。佳安解釋道,這並非指感情上的心碎,而是一種實際的身體狀況,當人們在激烈的情緒波動下,像是在看球賽時的緊張感,可能會導致胸悶等症狀,這樣的情緒負擔對心臟造成壓力,甚至有可能引發心臟病發作。
小編則好奇地詢問,這些心臟病發作的病例是否大多發生在有心臟病史的人身上,或者是那些平時健康的人。佳安表示,雖然他沒有查到原文的具體內容,但這些發現確實值得我們注意,提醒大家在享受熱血賽事時,也要留意心臟健康。
最後,小編戲謔地問這是否和感情有關,尤其是當突然遭遇情緒打擊,如分手等情況時,佳安則回應說,這種情緒壓力也許會對心臟造成影響,儘管「心碎症候群」本身並不是因為感情原因造成的。
【延伸閱讀】
看經典賽「心臟痛」是真的!研究:觀看激烈賽事心臟病發增2.6倍|HEHO健康 📌https://lihi.cc/0TzXa
全球孤獨危機蔓延各國尋求解決辦法
佳安分享了一則關於全球孤獨問題的時事,特別提到各國如何試圖應對這一挑戰。她提到,幾年前英國設立了孤獨大臣,並且日本也出了相關立法。今年,南韓則推出了為期五年的計劃,目標是打造「零孤獨城市」,並且投入了大量資源。佳安提到,這項計劃背後的根據是長期孤獨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這種危害甚至可以與每天抽15根煙相提並論。
此外,佳安指出,台灣在2024年安眠藥的使用量也讓人震驚,使用的安眠藥數量相當於1879座101大樓的高度,顯示出台灣民眾在應對壓力方面的困難。她認為,這些現象反映了現代社會對社交和孤獨問題的高度關注,並且強調社交對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小編則提出,這些問題還是要考慮到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頻繁的社交活動。佳安分享了一位精神科醫師的看法,這位醫師認為,孤獨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候獨處反而能幫助我們反思自己的人際需求。這樣的靜思讓人了解與某些人相處是否真正舒服。
小編認為,人際關係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並且每個人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無論是選擇與少數幾個人交往,還是更多社交的場合。
貞瑩則指出,佳安曾經提到過,如果她退休後生活,最希望的情況就是不會有人以送餐的名義來關心她。佳安澄清,她的意思是不要讓這種形式的關心過於頻繁,尤其是當她感覺自己可以獨立生活時。
最後,小編補充道,對於獨居問題,尤其是沒有孩子的情況,台灣的獨居長者緊急服務鈴的申請比例較低,這與社會對於獨居的接受程度以及長期孤獨的影響有關。佳安則強調,雖然獨居並不一定等同於孤獨,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社會議題。
【延伸閱讀】
「孤獨死」有解?日本立法防治、首爾斥資打造零孤獨城市|遠見雜誌 📌https://lihi.cc/35wJ7
佳安提到,最近瓊瑤的事件引發了網路上的兩極反應。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關於善終的討論時刻,應該尊重當事人的選擇;但也有另一方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是美化輕生,甚至助長了不健康的觀念。她好奇地問貞瑩和小編,兩位站在哪一方?
小編指出,網絡上的討論確實充滿對立,有些人覺得這是值得尊重的選擇,另一方則對用「翩然」這樣的詞語來形容感到不滿。他進一步分享,最近與動物安樂死的話題也有類似的爭議,儘管法規相對寬鬆,但仍難以達成共識。小編感慨地提到,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教育可能仍有缺陷,並且對生命的價值可能有偏差。他認為,應該去改變社會對生命的看法,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的生命,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佳安則強調,她並不是想問大家是否支持這樣的做法,而是對於如何正確討論這樣的議題感到好奇。她認為,如果要談論善終這個話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大家以正向的態度來討論,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她提到,事實上,許多人對於這樣的談法存在分歧,所以應該思考如何提出這些敏感話題,才能真正促進有益的討論。
小編也提到,作為新聞從業人員,如何報導這類事件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他指出,許多新聞的標題和報導方式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這樣的報導方式可能會引導觀眾的情緒,甚至改變他們對事件的看法。他補充道,現在的新聞常常讓人需要鼓起勇氣去閱讀,尤其是那些帶有偏見和觀點的報導,這讓他感到困擾。
健康代表字出爐!民眾選出:安穩好讚
在2025年即將來臨之際,貞瑩帶來了壓軸話題 — — 2024年度的健康代表字票選結果。這次票選由佳安團隊的「慢病好日子」舉辦,共吸引了超過二千人次的參與。票選的字有十個選項,包括「好」、「變」、「安」、「韌」、「越」、「讚」、「進」、「穩」、「癒」、「轉」。
最終,獲選的四個字是「安」、「穩」、「好」、「讚」。
貞瑩分享說,雖然她並非主持人,但她非常希望能為2025年帶來一些積極的期望。她詢問參與的團隊成員,如何選擇他們的代表字。
小編選擇了「越」,解釋說這個字給他一種變化的感覺。雖然不確定變化是往好是壞,但他認為社會和生活都在劇烈變動中,這個字代表了動盪與改變。
工作同仁則選擇了「癒」,她表示今年感覺世界有些辛苦,因此需要一些療癒的力量,希望明年能夠更好。她認為這個字對她而言,代表了對明年希望的寄託。
貞瑩則選擇了「韌」,她解釋道,無論外界如何變化,自己仍然要鍛煉出足夠的韌性,應對一切變化。她認為,無論未來的挑戰如何,都能夠保持堅韌的態度,這是她對2025年的期許。
不過,儘管「癒」字獲得不少支持,最終的選票結果顯示,民眾更渴望穩定和安定的感覺。這四個字「安」、「穩」、「好」、「讚」的選擇,顯示出大家對於未來的期望,更多的是希望在變動中保持穩定與安定。
【延伸閱讀】
醫療科技展落幕 「慢病好日子」健康代表字票選出爐|元氣網 📌https://lihi.cc/rzSXK
小編結語
非常感謝兩位德高望重的新聞從業人員,來跟我們分享他們2024年的十大健康新聞。從他們的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出,回歸內心世界這個議題或許會成為社會的主要走向。隨著外界的不可控因素越來越多,人們似乎更加關注並尋求能掌控的部分,這讓我們對內心的關注變得更加深刻。希望在2025年,我們能再次回顧這個趨勢,看看它是否會繼續強化,或者有新的變化。再次感謝貞瑩與佳安,也感謝大家的收聽,希望2025年大家都能活得更開心,拜拜!
🎧 想聽完整的訪談內容嗎?歡迎點擊收聽、收看本集節目
🔸完整節目請收聽🎧https://lihi.cc/1uKzu
🎦【節目影片看這裡】小編在那邊
健康新聞媒體高層來了!帶你回顧 2024 年度重大健康新聞|小編在那邊 S5. EP10(一)
2024年度健康新聞重要回顧!有關大腦健康不可以不知道的事?!|小編在那邊 S5. EP10(二)
2024年度健康新聞重要回顧!全球高齡化來襲!醫療體系面臨重大的挑戰|小編在那邊 S5. EP10(三)
2024年度健康新聞重要回顧!情緒大波動竟可能引發心臟病發作!|小編在那邊 S5. EP10(四)
謝謝你的閱讀,請給小編一個愛心吧!💖
並把文章收藏起來!也請多多分享和留言交流~
Follow 小編在那邊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各大Podcast平台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