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經講記》01 緣起

《大吉祥經講記》01 緣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良因法師 講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raw-image

諸位同學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跟大家談一談一個主題––《大吉祥經》。

過年時大家都希望得到吉祥,我們看除夕時,十二點鐘大家開始放鞭炮,這時的心態是什麼呢?希望透過鞭炮,把去年一年當中的穢氣、不吉祥的事情全部驅趕開,希望新的一年一切吉祥。所以吉祥是大家共同歡喜、希望的。

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佛法智慧,縱然放鞭炮希望祈求吉祥,卻不見得能滿願,因為吉祥與否的關鍵不在外相,而在我們的內心當我們的內心跟清淨心相應時,一切吉祥。

譬如持戒、吃素、放生、念佛、拜佛等等善業,皆與自性清淨心相應,所以自然能感召福業現前,也就一切吉祥。這遠勝見面時互道新年恭喜、放鞭炮等等,那些都是沒有實質的意義。所以新春伊始,我們透過《吉祥經》的學習,就是要知道與自性清淨心相應,是最吉祥的。

但怎麼樣才能漸漸地跟自性清淨心相應呢?這有他的善巧方法。我們沒有辦法像高僧大德一樣,念念與無生相應 ,因此必須要有善巧方便,《吉祥經》就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這部經說法的緣起 , 就是有一位天神來請問佛陀,怎樣最吉祥?佛陀就為他開示這部經。雖然經文不是很多,但是內容卻很豐富,包括世間、出世間的善業,可以說修學佛法的重點都裡面,所以今天選這部經,跟大家一起學習。

raw-image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 , 一容姿美麗之天神,夜半過後,遍照祇樹園各隅。接近世尊之前,敬禮世尊,立於一方。天神以偈白世尊:】

佛陀祇孤獨園的時候 , 有一天晚上過半夜的時後,有一位非常莊嚴的天神來到眼前,頂禮後祈求佛陀來說法,他請甚麼法呢?

經文:

【諸天諸人等 思念諸吉祥 仰望諸福報 語我最吉祥】

天上諸天、人間諸人都歡喜吉祥,仰望得到福報。就像藥師法門,大家都非常歡喜學習,因為藥師法門可以求財、求健康、求福報,所以世間人都希望得到福報、得到吉祥。因此天神就代表大眾來請問佛陀,請佛開示:以佛法的角度來看,怎麼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得到吉祥呢?

raw-image

以下是佛陀的開示

經文:

勿近諸愚者 親近諸賢者 供養應供者】

「勿近諸愚者」

首先要離開愚者,所謂的愚者並不是說這個人很笨,而是說這個人不明白佛法的因果道理,不信因果、不信輪迴,甚至認為這個是迷信,這樣的人稱之為愚者。

為甚麼呢?因為如果不相信因果,可能做甚麼事情就都沒有個約束。現代靠個人道德力量,面對這麼複雜的社會,這麼多染污的環境,還是很有限的,所以必須要有佛法的因果的教育。所以如果一個人不信佛法、不信因果,我們要儘量要遠離。

或許他可能是你過去的好朋友,但是學了佛之後,他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的階段當中,還是不信因果、不信佛法,你還是盡量遠離好。不要覺得他是我過去的好朋友,這樣離開他好像覺得很遺憾,似乎人生缺少了甚麼?其實不是的,因為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我們本身的念力又不是很夠,常常久久下來,會受到他的影響。

「親近諸賢者」

古代孟母三遷,為了孟子的成長,他要三次搬家,選擇好的鄰居。孟子是亞聖,那種善根都要這樣子,何況是我們?所以與真正學佛修行人在一起,這就是親近諸賢者

我們修行人就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要對自己太有自信,一定要選擇好的同參道友、好的朋友來交往,這個很要緊。

「供養應供者」

應供者就是世間的善人,或者是修行人,乃至出家修行人。常常供養的話,自然就會漸漸受其影響,改掉我們不好的習性。

raw-image

第一段經文告訴我們,好的同參道友、朋友很要緊,能與善友一起相聚,那就是最吉祥的事情,因為大家都能不斷的進步。

就像來到這個共修會,一個禮拜就一天,每次共修時間也不是很長,但是在這共修當中,大家的念力互相激盪、互相加持。就像物理學上說的共振,大家頻率都一樣,則會共振。共振的時候,每個頻率會更強,這就是共修的意思。在共修當中,我們藉助大眾的加持力,把一個禮拜的塵勞垢習洗淨、沉澱下來,所以同參道友很重要!很重要!有這個基礎,往後修行才能真正相續,功德才不會漏失。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