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嗎?——當偏好影響了你的「理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在大家都愛強調「理性討論」,但一談到房價、投資、健康、教育,理性往往就像巔峰時段的停車位——理論上應該存在,但真正需要時,怎麼繞都找不到。

「我覺得這間學校的教育方式比較好!」

「這款電動車才是未來,買它就對了!」

「現在不買房,以後一定會後悔!」

可是,這些「結論」真的是經過深思熟慮,還是單純來自個人偏好?


我們真的在「思考」,還是只是在「支持自己想相信的東西」?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確證偏誤」(Confirmation Bias),意思是我們傾向只接受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而忽略反對的證據。

例如:

• 投資股票時,你會搜尋「這支股票未來前景如何?」但不會搜尋「這支股票可能有哪些風險?」

• 買手機時,你會點開「為什麼這支手機超值?」的影片,而不會點「這支手機的缺點分析」

• 決定健身方式時,你會相信「這套運動有效!」的文章,而忽略「這套運動可能不適合你現在的體能狀態」的建議

這就像你選晚餐時,決定要吃牛排,然後只問:「這家牛排店好吃嗎?」卻不問:「這家餐廳的衛生條件如何?」結果吃完拉了一整天肚子。


如何避免「喜歡的就是對的」這種陷阱?

1. 先想問題,再找答案

很多人是先有答案,再去找符合的證據。但真正的思考方式應該是:「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有哪些?哪個比較有理據?」

2. 分清楚「事實」與「偏好」

「我覺得這間學校比較好」是個人感受,而「這間學校的師生比例較低,學生能獲得更多關注」才是可檢驗的事實。

3. 檢查你的推理鏈

你的結論是不是這樣來的?

👉 問題:「現在適合買房嗎?」

👉 結論:「適合,因為房價只會漲不會跌!」

👉 理由:「大家都這麼說!」

這種推理就有漏洞。相比之下,應該是:

👉 問題:「現在適合買房嗎?」

👉 結論:「可能適合,但要視個人需求與財務狀況而定。」

👉 理由:「根據近十年房價趨勢、利率變化,以及租金與購房成本的比較……」

這樣才能確保你的結論建立在合理推理與證據上,而不只是「感覺對」。


結論:真理不是挑自己喜歡的,而是需要建立在穩固的理據之上。

下次當你對某件事「深信不疑」,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

✔ 我是在找事實,還是在找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

✔ 這個結論的依據是什麼?是數據、邏輯,還是只是因為我喜歡它?

✔ 如果我錯了,會怎樣?

因為真正的理性,不是讓你「贏得辯論」,而是幫助你「找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將思維當作一片土地,分享我們該如何像耕耘一樣照顧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學會讓心情變得平靜,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來討論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語氣比內容還重要。 只要夠篤定,錯的都能變對的;只要聲量夠大,荒謬的話都能變成「常識」。 但問題是——你想贏,還是想知道真相? 說服 vs. 追求真理 我們都遇過這種情況: 🔹 朋友A:「現在一定要買房!房價永遠只會漲!」 🔹 朋友B:「現在買房是盤子!一定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確定?」 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親友聚餐,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房價一定會跌!」 💬「這支股票穩賺不賠!」 💬「早上喝咖啡傷身體!」 💬「不結婚一定會後悔!」 但……你確定嗎? 自信 vs. 正確:你確定和你對了,哪個比較重要? 有
有一天,小烏龜托比慢吞吞地爬到河邊,心裡像打結的草一樣亂糟糟的。他看著眼前的兩條小路,一條通向閃亮亮的果子樹,果子看起來甜美又誘人;另一條通向朋友們快樂的聚會,大家正等著他一起玩遊戲。 托比皺著眉頭,喃喃自語:“唉,我該怎麼選呢?又想吃果子,又不想錯過朋友們的笑聲,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貓頭鷹
有一天,大笨熊巴魯爾站在池塘邊,盯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深深嘆了一口氣:“哎,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得像電視裡的大英雄一樣帥氣又厲害啊?” 突然,一個聲音從樹上傳來:“巴魯爾!你嘆的氣都快把樹葉吹下來啦!”原來是小猴子奇奇,正倒掛在樹上吃香蕉。 巴魯爾揉了揉腦袋,無奈地說:“奇奇,我覺得自己太沒救了!大
大家還記得《賭神》電影嗎?主角總是吃上一片巧克力來穩定心情,當時覺得很酷,現在想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突然覺得,我每天給咖啡多加一點奶泡的習慣,或許也是同款操作。 我們總說要追求幸福,但幸福常被想得太過遙遠,像是那些住在豪宅、開著跑車的網紅生活。但其實,幸福未必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或鉅額
現代人的腦袋裡,總是住著一些「必須」的小聲音,隨時隨地指揮著我們的生活: 「我必須表現得完美,否則就是失敗。」 「別人必須對我友善和公平,否則我沒法接受。」 「這個世界必須更友好,才不會讓我抓狂。」 乍聽之下,這些要求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實上,它們就像連續劇裡那些不合邏輯的情節——看起來動人,
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語氣比內容還重要。 只要夠篤定,錯的都能變對的;只要聲量夠大,荒謬的話都能變成「常識」。 但問題是——你想贏,還是想知道真相? 說服 vs. 追求真理 我們都遇過這種情況: 🔹 朋友A:「現在一定要買房!房價永遠只會漲!」 🔹 朋友B:「現在買房是盤子!一定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確定?」 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親友聚餐,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房價一定會跌!」 💬「這支股票穩賺不賠!」 💬「早上喝咖啡傷身體!」 💬「不結婚一定會後悔!」 但……你確定嗎? 自信 vs. 正確:你確定和你對了,哪個比較重要? 有
有一天,小烏龜托比慢吞吞地爬到河邊,心裡像打結的草一樣亂糟糟的。他看著眼前的兩條小路,一條通向閃亮亮的果子樹,果子看起來甜美又誘人;另一條通向朋友們快樂的聚會,大家正等著他一起玩遊戲。 托比皺著眉頭,喃喃自語:“唉,我該怎麼選呢?又想吃果子,又不想錯過朋友們的笑聲,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貓頭鷹
有一天,大笨熊巴魯爾站在池塘邊,盯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深深嘆了一口氣:“哎,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得像電視裡的大英雄一樣帥氣又厲害啊?” 突然,一個聲音從樹上傳來:“巴魯爾!你嘆的氣都快把樹葉吹下來啦!”原來是小猴子奇奇,正倒掛在樹上吃香蕉。 巴魯爾揉了揉腦袋,無奈地說:“奇奇,我覺得自己太沒救了!大
大家還記得《賭神》電影嗎?主角總是吃上一片巧克力來穩定心情,當時覺得很酷,現在想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突然覺得,我每天給咖啡多加一點奶泡的習慣,或許也是同款操作。 我們總說要追求幸福,但幸福常被想得太過遙遠,像是那些住在豪宅、開著跑車的網紅生活。但其實,幸福未必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或鉅額
現代人的腦袋裡,總是住著一些「必須」的小聲音,隨時隨地指揮著我們的生活: 「我必須表現得完美,否則就是失敗。」 「別人必須對我友善和公平,否則我沒法接受。」 「這個世界必須更友好,才不會讓我抓狂。」 乍聽之下,這些要求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實上,它們就像連續劇裡那些不合邏輯的情節——看起來動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人本來就是矛盾的、互相衝突的個體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我們各級的教育體系又普遍缺乏邏輯學科或思考方法的課程設計,所以,在公衆言論領域,常常聽聞有心人貌似「精確」實則「曖昧」的表述,國人也往往不能判斷其意義真僞及説話人的真實意向。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人本來就是矛盾的、互相衝突的個體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我們各級的教育體系又普遍缺乏邏輯學科或思考方法的課程設計,所以,在公衆言論領域,常常聽聞有心人貌似「精確」實則「曖昧」的表述,國人也往往不能判斷其意義真僞及説話人的真實意向。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