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復健者畫展~策展概念與訊息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在這裡沒有一位聞名世界的文森.梵谷,
而是上百位在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社區復健中心),經歷美好創作時光的我們。

初秋的台北,社區精神復健中心的學員帶著作品北上,親自佈置了屬於他們的畫展~文森.梵谷不在這

身為陪伴精神康復者創作的藝術治療師我,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與市民朋友一起來思考,藝術活動如何能幫助精神康復者∶抒發情緒-表達想法-建立關係,甚至進一步融入社會〭

此展覽以藝術治療概念規劃三個展覽主題和一個工具展區,闡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附設社區復健中心如何建構一個安全、被尊重、被接納與支持的環境,來鼓勵學員融入社區參與藝術創作。

透過安排我們將現場畫作區分成四個主題區,以呈現凱旋醫院精神復健藝術治療團體致力營造的支持性環境∶

一、尊重個人自主與隱私∶學員對作品意涵擁有絕對的詮釋權,也包含拒絕詮釋的權力。

二、發展個人美感與特質∶學員可以定義屬於自己的美感,選擇自己偏好的媒材和主題。

三、接納現狀與關係的重塑∶提供學員一個開放而接納的環境,重新模塑正向的人際關係。

四、藝術治療道具展區∶小小道具能幫助沒有美術基礎的學員們體驗創作的美好。

    此外,台灣每隔一段時間有關精神康復者該積極融入社區或是隔離照護的議題就會被重新檢視,然而我們的社區文化是否能承接住精神康復者?允許更多的接納?

我們相信只有身處包容和善意的家庭、校園與社會,人們的身心方得以處於安適的狀態social well-being。在這些正向的因子不斷地被剝奪與削弱的現代社會體制中,我們也希望每一位關心精神健康的市民都能思考,是否只有精神康復者需要上述所提及的支持性環境?或許在為精神康復者建造更友善的環境同時,我們同時也為自己打造一個更安適的社區。

我們期待這個展覽不只是跟大眾分享學員們的創作,更盼望藉此展覽喚起每一位民眾對營造「精神心理友善家園」的意識。                             

策展人:藝術治療師許乃文 diana0809@usa.net

1948年世衛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健康的定義提到健康是一個國家人民擁有完整身體、心理及社會的安適狀態(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的身體現象而已。

 

Vincent Van Gogh is not here.

You can’t find the world-renowned Vincent Van Gogh here, but rather, you can find hundreds of us stand here united in the Day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enter) to experience wonderfully creative moments.

Through this exhibition, we want to engage in dialogue with citizens and friends, collectively pondering how art activities can assist in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expressing emotions, conveying ideas,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and even further helping integrating into society. This exhibi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rt therapy, plans three exhibition themes and a tool exhibition area, elucidating how the Kaohsiung Municipal Kai-Syuan Hospital-Affiliate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enter constructs a safe, respected, accepted, 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 to encourage participant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ommunity through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artworks on display, you can find artworks and explan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llowing themes:

 Respect for individuality and privacy: Participants have absolute interpretive rights to introduce their works, also have the right to refuse interpretation.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esthe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Participants can define their own sense of beauty, choose their preferred materials and themes.

 Acceptan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shaping of relationships: Providing participants with an open and welcoming environment to rebuild posi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t therapy tool exhibition area: Small tools can help participants without artistic background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creation.

In Taiwan,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are periodically re-examined. However, is it on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who need such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We believe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we need to provide inclusive and benevolent families, campuses, and societies. In a modern society where these positive factors are constantly being deprived and weakened, we hope this exhibition will not only share the beautiful creations of our participants but also awaken citizens’ awareness of creating a "psychologically friendly home."

Curator: Hsu Nai-Wen.

In 1948,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efined health a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銀杏花園-藝術治療 Ginkgo Garden
1會員
4內容數
銀杏花園的文章內容大量取自於我的法文論文和英文專文, 如需引用請註明原始作者為[許乃文藝術治療師] 。
2025/01/30
藝術創作更是集合了動作、認知、情感的多元刺激活動。然而當藝術創作成為治療方式,其理論架構、操作方式、治療目標,便與腦部運作和疾病特性密不可分。
Thumbnail
2025/01/30
藝術創作更是集合了動作、認知、情感的多元刺激活動。然而當藝術創作成為治療方式,其理論架構、操作方式、治療目標,便與腦部運作和疾病特性密不可分。
Thumbnail
2025/01/30
2024年11月,一場連結織品藝術家、攝影師與失智長者的跨世代藝術展覽。展出失智長輩順意阿嬤和鳳鳴阿公的創作,畫作展現了他們在老化過程中豐富的生命樣貌與創作潛能。展覽亮點之一為青銀共創作品「織.記憶的漁網」,藝術家陳彥瑋與南部失智據點長輩共同完成。攝影師林劭謙則記錄下整個活動過程,留下珍貴影像。
Thumbnail
2025/01/30
2024年11月,一場連結織品藝術家、攝影師與失智長者的跨世代藝術展覽。展出失智長輩順意阿嬤和鳳鳴阿公的創作,畫作展現了他們在老化過程中豐富的生命樣貌與創作潛能。展覽亮點之一為青銀共創作品「織.記憶的漁網」,藝術家陳彥瑋與南部失智據點長輩共同完成。攝影師林劭謙則記錄下整個活動過程,留下珍貴影像。
Thumbnail
2025/01/30
以下守則是我寫給南山人壽藝術陪伴志工們的小提醒,也跟願意陪伴長者創作的你分享。 1. 理解高齡藝術輔療的目的: 藝術活動的主要目的並非是完成作品〭而是要提高⾧輩的自信、增強自主能力、促進人際互動,並且藉著創作過程中的五感刺激和認知活動達到延緩失能的目的〭 2. 用尊重與耐心來陪伴: 過程中請尊重
Thumbnail
2025/01/30
以下守則是我寫給南山人壽藝術陪伴志工們的小提醒,也跟願意陪伴長者創作的你分享。 1. 理解高齡藝術輔療的目的: 藝術活動的主要目的並非是完成作品〭而是要提高⾧輩的自信、增強自主能力、促進人際互動,並且藉著創作過程中的五感刺激和認知活動達到延緩失能的目的〭 2. 用尊重與耐心來陪伴: 過程中請尊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內容單純參加活動體驗感受,不是推薦、業配文...... 昨日下午的時段,來參加講座名字很特別的活動,是關於藝術治療的,街景看起來很美很舒服,走著就到了今天參加地方,氣氛真的很不錯。
Thumbnail
以下內容單純參加活動體驗感受,不是推薦、業配文...... 昨日下午的時段,來參加講座名字很特別的活動,是關於藝術治療的,街景看起來很美很舒服,走著就到了今天參加地方,氣氛真的很不錯。
Thumbnail
你對藝術治療也感到好奇嗎? 為甚麼畫畫可以當作一種自我探索與療癒的方式呢?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具備非語言溝通的特質,治療對象較一般心理治療更廣。 目前潛意諮商有兩位實習藝術治療師提供服務,歡迎大家點擊報名網址~給自己更多元的自我照顧!
Thumbnail
你對藝術治療也感到好奇嗎? 為甚麼畫畫可以當作一種自我探索與療癒的方式呢?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具備非語言溝通的特質,治療對象較一般心理治療更廣。 目前潛意諮商有兩位實習藝術治療師提供服務,歡迎大家點擊報名網址~給自己更多元的自我照顧!
Thumbnail
相遇梵谷的《星夜》、與孤獨的靈魂連結。
Thumbnail
相遇梵谷的《星夜》、與孤獨的靈魂連結。
Thumbnail
這場有兩位資深社區工作者與精神科主任對話,各有不同切入要點,奮力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理念,希望在自己工作岡位與彼此之間如何有所關聯的想像。
Thumbnail
這場有兩位資深社區工作者與精神科主任對話,各有不同切入要點,奮力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理念,希望在自己工作岡位與彼此之間如何有所關聯的想像。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以福利服務中心立案,是隱藏在萬芳社區的一個小小的日間型開放空間,我們基本業務是提供電話或現場的諮詢服務,也會辦理大家有興趣的專題講座及休閒活動,提供精障夥伴們人際互動交流的實踐場域。期待夥伴對於活泉的各項活動內容提出疑問也貢獻想法,分工協力來完成,鼓勵會員成立自主社團,讓會員有舞台發揮長才。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以福利服務中心立案,是隱藏在萬芳社區的一個小小的日間型開放空間,我們基本業務是提供電話或現場的諮詢服務,也會辦理大家有興趣的專題講座及休閒活動,提供精障夥伴們人際互動交流的實踐場域。期待夥伴對於活泉的各項活動內容提出疑問也貢獻想法,分工協力來完成,鼓勵會員成立自主社團,讓會員有舞台發揮長才。
Thumbnail
最近終於報名了一直很想體驗的藝術治療工作坊, 創作過程感受到一股情緒從悲傷化為平靜, 藝療師回饋是在情緒流動的過程裡, 自己理解了自己, 能和這種感覺相遇十分美好:)
Thumbnail
最近終於報名了一直很想體驗的藝術治療工作坊, 創作過程感受到一股情緒從悲傷化為平靜, 藝療師回饋是在情緒流動的過程裡, 自己理解了自己, 能和這種感覺相遇十分美好:)
Thumbnail
不同的嘗試,發現不同的可能 與靖雯的相遇,在九點四十分的台南。瑪莎羅芙咖啡店。(980116)        很久沒回台南,很久沒回成大,有點印象的路,雖然還是轉錯了彎。        本來跟靖雯約好九點,卻遲了四十分鐘。原來,在星期五的晚上,從虎尾上交流道還要五十分鐘才會到台南永康交流道,從永康交
Thumbnail
不同的嘗試,發現不同的可能 與靖雯的相遇,在九點四十分的台南。瑪莎羅芙咖啡店。(980116)        很久沒回台南,很久沒回成大,有點印象的路,雖然還是轉錯了彎。        本來跟靖雯約好九點,卻遲了四十分鐘。原來,在星期五的晚上,從虎尾上交流道還要五十分鐘才會到台南永康交流道,從永康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