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習筆記01]台中榮總藝術治療師-安寧病房的實務經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題目: 安寧病房的實務經驗分享
講師: 王華雯 台中榮總 安寧病房 藝術治療師
時間: 2023.5.19
(!!以下內容僅為Sabrina的個人詮釋、理解,僅供參考 < ( ̄︶ ̄)> )


關於安寧醫療

  • 在醫療系統下,容易太強調效率,因為要解決各種的問題。過於重視「解決」問題層面。而可能忽略人的感受。
  • 過度將病患「去個人化」,例如念其病人號碼,是一種潛意識的防衛機轉。
  • 在安寧病房,病患的平均停留時間為兩周,藝術治療介入平均三次。對於,病人的離世,也是治療師的失落,治療師的自我照顧顯得很重要。
  • 在安寧系統下,醫生的角色會變得很小,因為安寧階段不是醫治為目標。
  • 注意自己的移情。過度情感投入,例如哭的比家屬還傷痛,會讓自己無法發揮專業效能。需要自我修復自身議題。
  • 照顧「人」,而非照顧「病」。還有其家人。


藝術治療師在安寧醫療系統下的調整

  • 和系統合作,如何讓其他專業知道藝術治療。「溝通」變得很重要。
  • 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標準。要變得很有「彈性」,例如,在病房進行藝術治療被量血壓打斷。要妥協有時候失去保密的環境(藝術創作空間有限)。
  • 治療師自身的吃喝玩樂很重要。
  • 治療時難過哭泣是沒問題的,只要不要影響工作。眼淚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
  • 誰都可以來安寧工作(新手也OK),只要整理好自身議題。

關於藝術治療

  • 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作品。而是內在(探索、發覺)的過程。
  • being with 比 doing for 還要重要。(「陪伴」比「做什麼」還重要)
  • 協助案主透過藝術來象徵其感受與經驗。而非藝術品本身。
  • 案主是生命的導師。
  • 留心是案主的需求,還是自己的需求。不要「神話」治療師自己。
  • 把照顧自己先做好。藝術治療師可透過藝術來完成自己對於案主的四道。


兒童對於死亡

  • 對於4-7歲的孩子,死亡是可逆的。會認為人死是可以復活的。
  • 小孩沒有哭泣,可能因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有可能嘻嘻哈哈,而被大人大罵。
  • 小孩可能會被大人嚇到。被要求要跪、要哭。


臨終前的臨床表現

  • 病人會難以入睡,死亡焦慮。
  • 對於藝術創作沒有興趣。


其他資源:

安心卡

  • 探索自己的善終需求是什麼?

繪本

  • 《當鴨子遇到死神》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YouTube影片

整體心得

在醫療系統,與各個職務專業人員溝通是關鍵。在系統中,勢必有需要調整(捨去)的堅持,需要很有彈性呀。

安寧是很不容易的領域。自我照顧,好好的吃喝玩樂是非常重要的。協助臨終者能透過藝術好好經驗,統整自己。同時好好完成四道(道謝、道愛、道別、道歉)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T_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年7月3日,是我結束全職實習心理師的第三天。 昨天十點就睡著,今天九點半才爬起來,想起來自己不用再早起去機構開門了呢。卸除職務,真的好、自、由。 今年已經要3X歲的我,想起自己6/30之前都是全職的無薪實習心理師,常常自己覺得好悲傷。因為身無分文也沒有社會地位(好像有點搞笑的說法)。
2023年7月3日,是我結束全職實習心理師的第三天。 昨天十點就睡著,今天九點半才爬起來,想起來自己不用再早起去機構開門了呢。卸除職務,真的好、自、由。 今年已經要3X歲的我,想起自己6/30之前都是全職的無薪實習心理師,常常自己覺得好悲傷。因為身無分文也沒有社會地位(好像有點搞笑的說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醫生在面對病童及其家屬時,內心所經歷的情感衝突及壓力。他們的愛與承受的情感痛苦,以及對病童的深切關懷。
當時看到這堂課, 覺的藝術療癒我喜歡, 沒想到報名的課程, 跟安寧照顧有關。 現場是腫瘤跟安寧病房護理師, 以及有藝術治療師。 我發現今年跟安寧這一塊好有緣。 現場很歡樂也很療癒。 學習到CALM的療法。 角色扮演當時罹癌的母親, 讓我更看見當時她的最大焦慮,
Thumbnail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在安寧緩和療護病房的工作者分享每日的服務經歷,以及對於安寧護理的信念與價值,並推薦愛瑞克的「內在成就」。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醫生在面對病童及其家屬時,內心所經歷的情感衝突及壓力。他們的愛與承受的情感痛苦,以及對病童的深切關懷。
當時看到這堂課, 覺的藝術療癒我喜歡, 沒想到報名的課程, 跟安寧照顧有關。 現場是腫瘤跟安寧病房護理師, 以及有藝術治療師。 我發現今年跟安寧這一塊好有緣。 現場很歡樂也很療癒。 學習到CALM的療法。 角色扮演當時罹癌的母親, 讓我更看見當時她的最大焦慮,
Thumbnail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在安寧緩和療護病房的工作者分享每日的服務經歷,以及對於安寧護理的信念與價值,並推薦愛瑞克的「內在成就」。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