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道經-第四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與世間塵埃融合無別。

它幽深寂靜,彷彿若有若無。

我不知道它的來歷,但它似乎早於天地萬物,甚至先於天帝而存在。



3. 解釋


「道」無形無相,卻無所不在,取之不盡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說明「道」如同無窮無盡的虛空,即使無限地使用,它仍然不會枯竭。它不像物質資源會被耗盡,而是一種永恆流動、源源不絕的存在。道的本質是空,正因為是空,它才可以容納萬物,如同水能適應各種容器,風能穿越一切障礙。


在人生中,真正的智慧並非來自於固守某種知識,而是來自於持續的學習與適應。就像水永不停止地流動,智慧也是活的,會隨著經驗而成長。如果一個人執著於過去的知識,不願意接受新的變化,他的智慧就會枯竭,無法真正與時俱進。


道深不可測,卻是一切的根源

「淵兮,似萬物之宗」,形容道如深淵,無法窺探其底部,但萬物皆由此生。道並非某種具體的存在,而是一種根本性的運行法則,如同宇宙的秩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支配著一切的變化。


科學家不斷探索宇宙,但宇宙的最終起源依然是個謎。人們可以發現規律,但無法掌控規律,就像我們可以順應道,但無法創造道。當人們試圖違背自然法則,強行改變事物的運行,往往會導致失衡與混亂。因此,智慧的人不會試圖征服自然,而是選擇與之協調,順勢而行。


道不強出鋒芒,而是圓融無爭,與世間和諧共存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並不鋒芒畢露,而是讓一切變得圓融,使爭端消解,使光芒柔和,使自己與塵世無別。這意味著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張揚,而在於柔和與包容。


一位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過於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懂得適時地收斂鋒芒,與環境融為一體。過於鋒利的刀容易折斷,過於耀眼的光芒容易引來嫉妒與爭奪。在現實生活中,低調的人往往更能長久地發展,而過於強勢、咄咄逼人的人,雖然一時風光,卻容易樹敵,終究難以長存。


道如同虛空,似有似無,超越世間的一切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這句話形容道的幽深與難以捉摸,它並非某個人創造的,也不是某種具體的存在,而是一種超越世間的運行法則。道的存在並不明顯,但它卻無所不在,如同空氣般讓一切得以存續。


就像時間,我們無法觸摸時間,但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一切。道的存在也是如此,它不是一種具象的物質,但它支配著宇宙的運行,早於天地萬物,甚至先於我們所能理解的一切概念。這也告訴我們,真正深遠的事物,往往不是最明顯的,而是需要內心去體悟的。


結論


大道無窮無盡,它並不具體存在,卻包容萬物。它柔和而不爭,卻能化解紛爭,使一切圓融無礙。它不刻意展現自身,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世界。當我們懂得順應道的運行,而不是試圖強行控制世界,我們才能真正與世界和諧共處,達到無為而治的智慧境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3會員
608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1.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 白話文 真實的話語往往不華麗,華麗的話語往往不真實。真正善良的人不善於爭辯,善於爭辯的人往往內心並不善良。有真正智
2025/02/08
1.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 白話文 真實的話語往往不華麗,華麗的話語往往不真實。真正善良的人不善於爭辯,善於爭辯的人往往內心並不善良。有真正智
2025/02/08
1.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 白話文 理想的社會是國土狹小、人口稀少的。即使擁有先進的器具,也不去
2025/02/08
1.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 白話文 理想的社會是國土狹小、人口稀少的。即使擁有先進的器具,也不去
2025/02/08
1. 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 白話文 與人化解大怨時,必然還會留下殘餘的怨恨。若以德報怨,真的能稱為善行嗎?因此,聖人持左契而不苛責於人。有德之人主持契約,會遵守信義;無德之人則只知道催逼索討。
2025/02/08
1. 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 白話文 與人化解大怨時,必然還會留下殘餘的怨恨。若以德報怨,真的能稱為善行嗎?因此,聖人持左契而不苛責於人。有德之人主持契約,會遵守信義;無德之人則只知道催逼索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平和而廣泛,不可能有多餘的。 淵兮似萬物之宗; ➡它博大精深是所有動植物的根源; 挫其銳、解其紛、
Thumbnail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平和而廣泛,不可能有多餘的。 淵兮似萬物之宗; ➡它博大精深是所有動植物的根源; 挫其銳、解其紛、
Thumbnail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其全篇重點在於「清、靜」二字。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是全篇的討論核心。 所以下句接著說處於清靜的狀態:「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之後文章便由此開始鋪陳如何達到清與靜。
Thumbnail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其全篇重點在於「清、靜」二字。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是全篇的討論核心。 所以下句接著說處於清靜的狀態:「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之後文章便由此開始鋪陳如何達到清與靜。
Thumbnail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Thumbnail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Thumbnail
今天由我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
Thumbnail
今天由我來講道,那麼道是什麼呢?「道」這一個字,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
Thumbnail
一直談到這裡,大家有看清楚「道」的樣子了嗎?當你站在十字路口時,光照在哪條路上你即會看到哪條路,也許看到一條路,也許看到兩條路,也許看到兩個方向。也許看到四個方向。當然也跟你的「目」望向哪裡有關。
Thumbnail
一直談到這裡,大家有看清楚「道」的樣子了嗎?當你站在十字路口時,光照在哪條路上你即會看到哪條路,也許看到一條路,也許看到兩條路,也許看到兩個方向。也許看到四個方向。當然也跟你的「目」望向哪裡有關。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先秦時代有三本關於道家的著作流傳於世。老子,莊子,列子。三位作者的名字是有深意的,一個表示由來已久,一個表示全,一個表示裂。往下研讀道德經,會發現這三個觀念縱貫全經。
Thumbnail
先秦時代有三本關於道家的著作流傳於世。老子,莊子,列子。三位作者的名字是有深意的,一個表示由來已久,一個表示全,一個表示裂。往下研讀道德經,會發現這三個觀念縱貫全經。
Thumbnail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Thumbnail
孔,可解為大,或為空;容,也兩解,一為形象,二為容納,因此「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有兩種涵義:一是大德之人,無所不容,循道而作;二是以空為德,乃能動作從道。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譯注,兼之個人見解和思緒整理。
Thumbnail
《道德經》譯注,兼之個人見解和思緒整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