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是一面最誠實的鏡子。它讓我們在與他人交織的情感中,看見自己的渴望、恐懼、優點與脆弱。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卻在關係中發現,真正的需求與期待遠比想像中複雜。
我曾經以為,愛是一種給予,是無條件地包容與遷就。當對方開心,我便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樣的關係讓我感到踏實。但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在這段關係裡開始失去界線,甚至變得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我以為是愛讓我無私,卻沒意識到,內心其實害怕失去,害怕不夠好,害怕不被愛。
當我開始意識到這點,我開始反思: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 我是否真的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對方?在這段關係裡,我究竟是在愛對方,還是透過對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學會愛自己,並不是自私,而是理解「我也是關係中的一部分,我的需求與感受同樣重要。」當我開始學習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學習溝通,而不是壓抑情緒,關係反而變得更穩固。我發現,當我能夠坦然面對自己,也能更自在地與對方相處,不再因為害怕衝突而選擇沉默,也不再期待對方來填補內心的不安。
親密關係不只是與對方的交流,更是與自己的對話。它讓我們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模樣,映照出我們內心最深層的需求與恐懼。當我們開始善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有能力與他人建立真正健康、穩定的關係。
親密關係是一條成長的路,而這條路的終點,並不是「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是「找到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