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文章特別介紹了自然氣候解方。在這個大框架底下最常見的屬於林業碳權,而林業碳權的方法學主流又分為三類:REDD+, ARR, and IFM。
我將拆成三篇文章分別介紹,這樣如果想查找單一類別時比較容易。
資料來源,心急想一次看完全部的歡迎瀏覽原文。
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森林碳抵換」( forest carbon offsets )的概念正逐步成為希望與行動的象徵。這些專案證明,我們不僅能應對全球暖化,還能積極減緩其影響。透過保護森林並賦予其碳匯價值,我們運用大自然本身的機制來吸收並儲存碳,讓大片綠意盎然的森林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助力。這不僅對地球環境有正面影響,也為依賴森林資源的社區創造了經濟機會。
森林碳專案( forest carbon projects )的發展在京都議定書於 2005 年啟動首階段實施後正式邁入關鍵階段。當時,這類專案必須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下的清潔發展機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或是自願碳市場中的國際認證標準,如 VERRA 和 GS,來確保其減排成效。這項驗證機制非常重要,確保減碳是真實、長期且可監測的,也讓專案產生的碳權( carbon credits )更具公信力與市場價值,成為環境責任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森林碳抵換專案主要透過三大策略推動:REDD+(減少毀林與森林退化導致的碳排放)、ARR(造林、再造林與植被恢復)以及 IFM(森林經營改善)。這三種模式各有側重,形成一套完整的森林保護與永續經營機制,既能提升全球森林健康,也能改善當地社區的生計。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FCCC )推出了 REDD+ 計畫,這是一項減少毀林與森林退化的全球倡議。毀林問題長期以來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的主要來源之一,貢獻約 20% 的排放量。因此,REDD+ 逐步發展成一套完整的森林保育與永續經營策略,不僅能保護森林碳儲存( forest carbon stocks ),還能促進全球的森林保護與管理工作。
當我們深入探討這些專案的運作與影響時,也發現了一條嶄新的減碳之路——在遼闊的森林之中,蘊藏著解決氣候危機的關鍵方案。
在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中,REDD+ 專案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碳封存( carbon sequestration )的工具,更是一種兼顧永續森林經營與森林社區經濟韌性的綜合性方案。對開發者等相關利害關係人而言,深入了解這些專案的影響與永續發展潛力,有助於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決策與策略。
根據 UNFCCC 報告,目前 REDD+ 計畫已涵蓋 13.5 億公頃森林,相當於開發中國家森林總面積的 62%。如此大規模的參與對保護全球生態系統與減少碳排放產生了深遠影響。截至目前,16 個執行 REDD+ 計畫的國家 已累計減少近 110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這一數字幾乎是 2021 年美國淨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兩倍,顯示出 REDD+ 在全球減碳行動中的關鍵貢獻。
此外,研究顯示,未來 70 年 內,每投入 1 美元 用於防止森林砍伐與退化,可節省 6 至 7 美元的全球減碳成本,使實現淨零排放的過程更加經濟有效。這項數據進一步證明,投資 REDD+ 不僅對環境友善,也是一種高度效率的減碳策略,為全球氣候行動帶來雙重收益。
REDD+ 的價值不僅在於減碳,更在於其對森林保育與社會發展的長遠影響。高品質的 REDD+ 專案必須符合外加性( additionality ),確保其所帶來的減碳是額外的、不可替代的,並具備精確的基線排放測量與洩漏監測機制,以確保減排成果確實發生。此外,透過第三方驗證,並強調減排效果的永久性,這些專案能夠提供真實、顯著且持久的環境效益。
然而,高品質的 REDD+ 專案並不僅僅是碳交易的工具,其核心還包括保護當地社區權益、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並支持森林依賴型社區的永續生計。這些協同效益使 REDD+ 成為一種兼顧氣候、環境與社會發展的永續策略。
此外,確保 REDD+ 專案的透明度也相當重要。只有將排放數據與監測結果公開,才能建立公信力,讓外界對專案的減碳成效產生信任。透明度不僅能夠強化問責機制,也能確保專案真正達成環境與社會目標。
REDD+ 策略的核心,是解決毀林( deforestation )與森林退化( forest degradation )這兩大氣候變遷推動因子。然而,這些策略不僅僅是為了減少碳排放,更是一種全方位森林管理方案,透過多種保育與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的碳封存能力,為全球氣候行動提供有力支持。
REDD+ 專案的執行成本因多種因素而變動幅度極大,受到經濟條件、環境特性,以及不同的方法論影響。早期研究曾推測,減排成本可能低至 1 美元 / 公噸 CO2,甚至可能帶來負機會成本,但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際成本往往更高,且不同地點的估算範圍可從 1.9 美元 / 公噸 CO2 至 250 美元 / 公噸 CO2 不等( Griscom et al., 2017; Busch et al., 2019; Griscom et al., 2020; Trove Research, 2021 )。
近期市場交易顯示,即便是來自同一 REDD+ 專案的碳權,價格仍存在劇烈波動,主要取決於發放年份( vintage )及 交易時機( transaction timing )。舉例來說,2024 年 2 月,亞洲某 REDD+ 專案的 2021 年發放碳權以 16 美元 / 公噸 成交,而同一專案的碳權 在 2024 年 1 月 竟僅售 1.25 美元 / 公噸,短短一個月內價格相差數倍。同樣,來自拉丁美洲某 REDD+ 專案的碳權在同一時期的價格範圍則介於 10.10 美元 / 公噸 至 6.50 美元 / 公噸 之間。
即便是高品質 REDD+ 專案,也無法避免市場價格波動。例如,自 2023 年 12 月起,某個獲得高評級的拉丁美洲 REDD+ 專案,其碳權價格在 8 美元 / 公噸 至 13.45 美元 / 公噸之間浮動。此外,自 2023 年 10 月起,來自非洲某 REDD+ 專案 的不同年份碳權,交易價格則介於 1.70 美元 / 公噸 至 5 美元 / 公噸。
這些價格波動反映出自願碳市場的複雜性。碳權的定價受到發放年份( vintage )、交易規模( transaction volume )、市場對專案品質的認知( market perception of quality )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價格時常出現劇烈變化。隨著市場進一步發展,這些變動突顯出提升交易透明度與建立標準化機制的必要性,以確保 REDD+ 碳權在市場中的評估與定價更具公信力。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ICVCM核可三項REDD+方法學,更公正可信的森林保育碳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