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八十篇题注】「亚萨的诗,交与伶长。调用为证的百合花。」
在以色列北方众支派被亚述人掳去的背景下(王下一七6的脚注),本诗篇说出事件在耶路撒冷(亚萨歌者所住的地方)所造成的震撼。犹大人随时有被北方之亚述掳去的危险,于是向神呼求,称祂为群羊的牧人(1-7节)和葡萄园的管理人(8-19节)。“为证的百合花”:可能是一首婚礼的乐曲(四十五篇的脚注)。
这是一篇为国祈祷诗,国土为敌人侵入,求神拯救。写诗背景为北国已亡于亚述(王下十七1~6),其人民多有逃来南国。故在殿中祈祷时,北国的人民(由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代表北以色列)也参加(2节)。一同求神赦罪,复兴民族。可将诗的写作时期视为亚述攻占北以色列,欲将其百姓掳到亚述(B.C.722年)。诗的整体氛围甚是惨淡阴郁。诗人用眼泪、嘲笑、糟蹋、砍伐等词语形容当年以色列所处的境地。在那片土地,诗人找不到一丝盼望之光。这样的绝望,诗人所发现的惟一盼望就是神发光的脸,带给他喜乐。这光是照在黑暗中的一缕盼望之光。与诗人恳切真诚的祈愿相反,以色列十个支派被亚述掳去。然而,神借着耶稣基督里诞生的属灵以色列,更纯全地成就诗人的盼望。
一、求主复兴眷顾选民(1-19)
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彰显大能,搭救正受敌人蹂躏的选民。诗人本国的苦况:神向选民发怒,故他们战败,任由敌人宰割。祈求的基础:诗人用葡萄树的比喻,指出神过去如何恩待选民,又问 现在为甚么不再次施恩?结语:诗人再次求神惩罚敌人(毁坏葡萄树者),以及保护祂的百姓。
【诗八十1】「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听!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你发出光来!」
「二基路伯」:指约柜施恩座上的两个天使(出二十五18)。「约瑟」:指北国,因北国两个大支派以法莲和玛拿西都从约瑟而出。本篇虽为众民的祈祷,但重心显然放在为北国祈祷上。「坐在二基路伯上的」:指神。约柜之上置于两个基路伯,是神的座位(撒下六2)。「求祢发出光来」:引自大祭司的祷告(民六24-26),比喻神怜悯百姓、施行拯救(3节)。以色列的牧养者,恳求你留心细听,你领北国以色列有如率领羊群。坐于二基路伯上的神,你要显扬荣光,施行拯救。
【诗八十2-3】2「在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前面,施展你的大能,来救我们。」3「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第3节神副歌;第3、7、19节的经文相同。「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三个支派都是雅各的妻子拉结的后代(创四十六19-20),以色列南北分裂以后,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都在北国,而便雅悯支派则两边各有一部分。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时,这三个支派都在会幕的西面安营(民二18-24),行军时都紧跟在会幕的后面(民十22-24)。因此,求神「在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前面施展祢的大能」(2节),既是求神拯救北国,也是求神像在旷野中一样领导整个以色列。当我们清楚地认识所祷告的神的时候,才能作出正确的祷告。神是「以色列的牧者」,必定眷顾、保护自己的羊群;祂是「坐在二基路伯上的」,乐意从施恩座上教导、赦免、施恩(出二十五22)。因此,这位南国的诗人才能大胆地为北国落在神管教中的悖逆百姓祈求怜悯和拯救。「使祢的脸发光」:引自大祭司的祷告(民六24~26),比喻神怜悯百姓、施行拯救。只要耶和华神的脸以怜悯光照他们,他们就得着蒙拯救的确据。
【诗八十4】「耶和华万军之神啊,你向你百姓的祷告发怒,要到几时呢?」
「万军之神」:原文是「众多军队的神」,形容神是大能的神。既然神是「万军之神」,祂的百姓被掳走,绝不是偶然,更不是神不能、不愿「眷顾」(14节)他们,而是神向悖逆的百姓「发怒」(4节)的结果。神向「百姓的祷告发怒」:是因为北国以色列在两百多年里一直不肯离开金牛犊崇拜,把神当作可以被人操纵、为人服务的金牛犊,所以他们的祷告不但不蒙神的垂听,反而为自己增添了更多的罪恶。今天,我们若用操纵、利用神的心来祷告,同样会得罪神。
【诗八十5】「你以眼泪当食物给他们吃,又多量出眼泪给他们喝。」
当年在旷野飘流的时候,神带领自己的百姓,赐给他们天上的粮食和盘石所出的水。现在神远离了背弃神的百姓,他们只能以眼泪当作食物和水,比喻苦痛成了生活的极大部分。
【诗八十6】「你使邻邦因我们纷争,我们的仇敌彼此戏笑。」
「祢使邻邦因我们纷争」:可能指邻国掳掠以色列,但因为分赃不均而争吵。本节的意思是邻国来欺压掳掠以色列人,但因为分赃不均而争吵,他们也在仇敌中成为被作弄的笑柄。
【诗八十7】「万军之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第3、7、19节的经文相同;在这句副歌里的“神”前面增加了“万军之”,可能为了更显诚恳(4节注释)。拯救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万军之神(以罗欣撒俄巴)以恩典和救恩看顾他们。
【诗八十8-9】8「你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外邦人,把这树栽上。」9「你在这树根前预备了地方,它就深深扎根,爬满了地。」
「葡萄树」:比喻以色列人。「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8节),比喻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赶出外邦人,把这树栽上」(8节),比喻神领以色列人进迦南。「爬满了地」(9节),比喻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迦南。8-9节以色列这棵葡萄树从埃及移植到迦南,并且开枝散叶。
【诗八十10-11】10「它的影子遮满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树。」11「它发出枝子,长到大海;发出蔓子,延到大河。」
「影子遮满了山」:指以色列人占据了迦南地的中央山地和北部山区;比喻选民占据了应许之地。山:指南部边界,香柏树(黎巴嫩):指北部边界,大海(地中海):指西部边界,大河(幼发拉底河):指东部边界。这些边界线都是大卫与所罗门在位时,靠神的恩典形成(代下9:26);形容以色列最强盛时的版图。
【诗八十12-13】12「你为何拆毁这树的篱笆,任凭一切过路的人摘取?」13「林中出来的野猪把它糟踏;野地的走兽拿它当食物。」
「拆毁…篱笆」:指国家没有了防御的力量,任由敌人蹂躏。“野猪”、“走兽”比喻敌人。你为何使林中的野猪来蹂躏它,荒山的野兽来吞吃它呢? 神既然耗费功夫「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栽种在迦南,「为何拆毁这树的篱笆,任凭一切过路的人摘取」(12节)呢?因为自从耶罗波安带领北国敬拜金牛犊以后(王上十二28),经过了神两百多年的劝戒、拯救和「篱笆」的保护(王下十七13),「他们却不听从,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神,厌弃神的律例和祂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并厌弃神劝戒他们的话,随从虚无的神,自己成为虚妄,效法周围的外邦人,就是耶和华嘱咐他们不可效法的;离弃耶和华他们神的一切诫命,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立了亚舍拉,敬拜天上的万象,事奉巴力,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用占卜,行法术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惹动祂的怒气」(王下十七14~17)。因此,只有当神「拆毁这树的篱笆」(12节)、撤去祂的保护的时候,离弃神的百姓才能知道自己靠不住、偶像靠不住、盟国也靠不住,唯有神是他们的保障。
【诗八十14-15】14「万军之神啊,求你回转,从天上垂看,眷顾这葡萄树,」15「保护你右手所栽的和你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
被圣灵催逼「回转」的人,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认识和承认自己是无法主动「回转」的罪人,因此需要求神「回转」(14节)眷顾我们、「使我们回转」(3、7、19节);并且需要求神用祂的手「扶持、坚固」(17节)我们。「枝子」指以色列。诗人求神保护以色列。他们形容这葡萄树为:“你右手所栽的(葡萄树),和你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15节)。”《他尔根》把这句翻译为:“至于弥赛亚君王, 就是你为自己所建立的。”本节把所栽的和枝子看为以色列,似乎与前文比较一致。两节之后,经文所介绍的才肯定是弥赛亚。
【诗八十16】「这树已经被火焚烧,被刀砍伐;他们因你脸上的怒容就灭亡了。」
「他们」:那些摧毁葡萄树的敌人。葡萄树已经被入侵的军队砍伐和焚烧。他们因耶和华脸上责备的怒容就灭亡了。意思是求神回转拯救祂所领出埃及的百姓(8节),眷顾祂所栽种的葡萄树(15节),不要视若无睹,任凭这树「被火焚烧,被刀砍伐」(16节)。
【诗八十17-18】17「愿你的手扶持你右边的人,就是你为自己所坚固的人子。」18「这样,我们便不退后离开你;求你救活我们,我们就要求告你的名。」
「人子」这里用来指以色列人(出四22)。「你右边的人」:可能指犹大国的王,为神所膏立,坐在神右边尊贵的地位。这王也是国家前途希望所系。但从15节来看,“右边的人”和“人子”都可指全民(包括南、北国)。诗人此时正在求神恢复对以色列的坚固和怜悯,这些选民是神用来将祂的信息带往全世界的人。「求你救活我们」:就是给我们带来生机。以色列从此不再退后堕落。我们得到主的复兴,我们便要求告耶和华的名。惟有神的手(17节)才能翻转局面,亦惟有祂的生命气息(18节)才能使信心复苏。
【诗八十19】「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第3、7、19节的经文相同;诗歌的结束是完整的副歌(4节注释)。一个熟悉的重复句结束了本诗篇。他们求大牧者使祂流离的羊回转。只要耶和华万军之神的脸发光,以色列便要得救。这是本篇的中心的意思。以色列人已经被神丢弃了,他不看他们,因此他们心里忧愁痛苦。但是他们再次有神的恩惠临到,直到神再次开恩,他们便再次得生命。
上图:新亚述帝国撒缦以色五世(主前727-722年执政)围攻撒马利亚三年,于主前722年攻陷撒马利亚,北国以色列亡国,「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把他们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王上十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