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八十四篇题注】「可拉后裔的诗,交与伶长。用迦特乐器。」
这是一首个人的求告诗,作者的处境和四十二篇相似,也是因战争或敌人攻占耶京(例如王下十八13-16记载的事),以致不能回到圣殿中敬拜侍奉,写此诗表达渴望之情。这首诗当为被掳前之作,后来用作朝圣,更可能是进殿颂唱的诗歌。这首朝圣者之歌表达出诗人对神殿宇的渴慕(1-4节),他向神殿宇的朝拜(5-8节),以及他在神殿里的赞美(9-12节)。“迦特乐器”的意思不能确定,可能指一种迦特的调子或乐器(八篇注释)。“可拉后裔”:诗篇中有十二篇(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是「可拉后裔」(1节)的诗。「可拉」:字义是「光秃的」。 民 26:58 说明可拉是利未家的首领之一。 代上 26:1 把可拉族列为「守门的人」。但 代下 20:19 记录他们也在赞美神的行列中(42篇脚注)。
一、住在主殿中的便为有福(1-4)
二、得力于主者乃为有福(5-9)
三、居住殿宇者承受恩荣(10-12)
一、住在主殿中的便为有福(1-4)
「诗人对圣殿的渴望」:他觉得圣殿十分可爱,故羡慕栖身在殿里的雀鸟和祭司们。
【诗八十四1-2】1「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2「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
「祢的居所」、「耶和华的院宇」都是指圣殿,诗人盼望前往圣殿朝见神、敬拜神。 「何等可爱」:更准确的意思是何等可亲,或何等宝贝。「你的居所何等可爱」:并不是谈及圣殿的外表,乃是歌颂圣殿作为神居所的美好。今日教会的美好,亦不在其外表,乃在于属灵恩典的丰盛(弗5:27)。这里所说的居所是用来比喻住在该处的那位,是因为爱神的人必爱神的居所。因此当诗人说:“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 时,他实际上是渴望与耶和华亲自同在。他在下一句也就说:“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
【诗八十四3】「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神啊,在你祭坛那里,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菢雏之窝。」
「菢雏之窝」:可以安置幼雏的窝巢。诗人对“麻雀”和“燕子”非常羡慕,这些小鸟可以自由进到圣殿和祭坛,在那里筑巢育雏,他却不能在那里亲近神。第3节原文是「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神啊,在祢祭坛那里,甚至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菢雏之窝」(英文ESV译本)。倘若神连雀鸟都肯接纳,人更应当「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2节),在神面前寻求平安和喜乐。
【诗八十四4】「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他们仍要赞美你。细拉」
本篇宣告的第一个福气(4节;5节;12节),是那些与神同在的人「便为有福」。「如此住在祢殿中的」,就是祭司。每个新约圣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六19),我们每天都可以借着读经、祷告和事奉与神同在,「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诗二十七4)。对于在圣殿筑巢的麻雀和在圣殿里供职的人,诗人极其羡慕。
二、得力于主者乃为有福(5-9)
诗人叙述朝圣的福乐:往耶路撒冷朝圣的人都是有福的;即使他们要经过干燥不毛之地,也觉得干地变了水泉绿洲,不会感到饥渴和疲劳,反而愈走愈有劲。诗人在圣殿为王祈祷。
【诗八十四5】「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
「锡安大道」:指以色列人往耶京过节所走的大路。「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走上神所指示的道路,以神为生命的向导而遵从。本篇宣告的第二个福气(4节;5节;12节),是靠神得力、心中想往与神同在的人「便为有福」。
【诗八十四6】「他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
「流泪谷」:不是某个指定的地方,而是指一个流泪的地方或荒凉的山谷。这里的意思是:朝圣者的烦恼变成了祝福。 世人都是地上短暂的客旅,而信徒的人生则是一条前往锡安朝见神的旅途。在这条「锡安大道」(6节)上,中间必然会经过荒凉的「流泪谷」(6节)。但神带领我们「行走」(7节)的目标是「到锡安朝见神」(7节),所以祂要叫我们「经过」(6节)、而不是停留在「流泪谷」,目的是「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因此,神带领我们经历的每一个「流泪谷」,都是给我们生命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得以领受「秋雨之福」(6节)。
【诗八十四7】「他们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锡安朝见神。」
此处,诗人应该是描述自己到耶路撒冷朝圣的状况。此时可能是秋天住棚节的时间。人的「行走」,自然是越走越累;但朝见神的「行走」,却能「力上加力」。因为是神带领我们「行走」。当我们事奉无力、在跟随主的道路上感觉疲乏的时候,应当省察自己是在靠肉体「行走」,还是靠主「行走」;是「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2节),「心中想往锡安大道」(5节),还是每天忙着解决各种问题、应付各种难处?
【诗八十四8-9】8「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求你听我的祷告。雅各的神啊,求你留心听。细拉」9「神啊,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垂顾观看你受膏者的面。」
「盾牌」指保护;「受膏者」当时指大卫王朝的君王(但最终指基督);「盾牌」和「受膏者」都是指君王。「受膏者」指神百姓中间的君王和祭司。8-9节应该是诗人到达耶路撒冷以后,先为君王和祭司祷告,求你看顾你的受膏者;此处把君王当成是以色列人的保护者。谁是神的“受膏者”呢?凡做祭司或王的都必受膏。特别是受膏的有大卫,有主耶稣。他们是神特别膏了的(八十九20;徒四27)。今天每一位圣徒都当被神圣灵所膏,好做成神所托付的工。
三、居住殿宇者承受恩荣(10-12)
诗人应该是如愿到圣殿敬拜神,因此也为王祷告,赞叹与神同在的美好。指出倚靠耶和华的人最有福。
【诗八十四10】「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看门」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诗人原来的工作是看守圣殿的门,一是说“看门“有”立在殿门口“的意思,指朝圣的人候在门口哀求能进去。「住在恶人的帐棚里」:指和不敬畏神的人一起生活。 有些人「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但诗人却「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在我神殿中看门」,代表归向神、谦卑事奉,但却活在永恒和荣耀里;「住在恶人的帐棚」,代表背离神、自己作主,但却活在短暂和败坏里。
【诗八十四11】「因为耶和华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日头」为生命之光的源头。「盾牌」是生命的保障。神不但把一切好处供应我们,而且一件也不留下。这是永远充足的赐予,照顾行在神正道上的人。祂所赐下的「恩惠和荣耀」都在基督里,「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基督徒在今生恩典的国度中能得到恩惠,在将来荣耀的国度中获得荣耀(启21:11,24)。
【诗八十四12】「万军之耶和华啊,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本篇宣告的第三个福气(4节;5节;12节),是那些与神同在、倚靠神的人「便为有福」。「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八32),但是,有些信徒却觉得基督还不够,还需要世上的势力、学问来帮助。所以「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何七16),「并不诚心」(何七14)回归圣经,而是利用圣经来包装世俗的理念;并不接受圣灵使自己「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而是把神当作可以操纵、利用的金牛犊。今天,有些人想靠心理学的窍门使家庭美满,有些人想用工商管理的方法使教会增长,有些人想借神秘主义的途径亲近神,结果却是什么也找不到。因为这一切都在基督里,但人「不肯倚靠神」的罪,却「使这些事转离你们」(耶五25)。
上图:以实玛利的后代贝都因人的帐棚。亚伯拉罕时代的帐棚可能与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