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身上沒有的東西不會困擾我們,對抗陰影是我們年輕時的功課,但只有真正的英雄才會在故事結尾處發現,惡龍不是別的,牠就是黑暗的自我。」──鐘穎《故事裡的心理學(下)陰影與個體化》
公開寫作那年,這段話進入我的生命,說它是 2021 年最影響我思維的概念也不為過。諮商心理師鐘穎以榮格心理學奠基,為《地海巫師》寫下的故事解析中提到:「那些我們身上沒有的東西不會困擾我們。」勾喚了我腦海篇篇回憶,曾經碰上茫然不解(自己或他人)的反應,彷彿瞬間豁然貫通。
💡如果你是第一次路過的讀者,這裡紀錄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
當時像超級瑪莉吃了星星般開外掛,疏通許多「看不懂」的情境,暢快不擅延想的我。但都說看別人容易看自己難,大多時候我從自己的反應看見「自己看見的東西」,幾個時候卻越詮釋越糊塗了。近日才在因緣際會之下,有靈感再往深裡融會一段,或說是轉個方向理解。這篇內容就是要分享這次轉身覺察到的小事。
讓我先從「他人看見的東西」開始講起。不知道你是一字不差派,還是印象感受派呢?「我們不會看見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是我對開頭段落的印象,我不是個能夠一字不差背誦的那種學生(笑)。直至今日,這個概念依然有效地在我看不懂情況的時刻,提醒我能從「他人看見的東西」爬梳至更根本的──他們身上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