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參加過心靈課程,但我曾經加入過用同樣手法的活動中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看過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嗎?這支影片探討了2024年知名 YouTuber 所開設的「心靈成長課程」引發的爭議。事件爆發時,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有人在精神狀況低落、甚至可能已經生病的情況下,選擇參加這類課程,而不是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幫助?

後來,我在影片中聽到 PUA的概念,才驚覺這種手法其實早就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許多領域,甚至勾起了我對過去兩段經歷的回憶——校內的唱詩社,以及新生宿營中的「值星官」。這兩者看似毫不相關,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唱詩社:信仰與控制的邊界

唱詩社是一個基督教社團,我當初加入的理由其實有點不太光彩——對於一個經濟拮据的大學生來說,那裡提供的一頓像buffet般豐盛的餐點,確實很有吸引力。剛開始時,社團的氣氛相當友善,成員們親切又熱情,讓人產生一種歸屬感。然而,隨著參與次數的增加,我慢慢察覺到某些不對勁的地方。

其中最令我不適的,是一位牧師的態度。他在邀請我和同學參加活動時,語氣幾乎帶著命令式的壓力:「這是你應該做的事,這是榮耀神的行為。若你選擇不來,就是對神的不敬!」這讓我感到困惑又不安,彷彿我的選擇不再屬於自己,而是被道德綁架了。那次之後,我和同學便不再前往。

當然,社團內的其他教友大多親切友善,並非所有人都帶有強迫式的傳教心態。但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當一個團體開始要求你「放下個人選擇,將所有事情都交託給一個更高的意志」時,這樣的環境其實已經帶有操控的色彩。

學生時代的夏令營/新生宿營:「值星官」的 PUA 戲碼

學生時代的夏令營和大學新生宿營,本該是一場充滿歡樂與交流的活動,但當時有個讓百思不解的現象——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總有一名「值星官」板著臉、威嚴十足,彷彿所有人都犯了錯。他從不展現友好態度,讓整個夏令營/宿營瀰漫著一股無形的壓迫感。

但奇怪的是,到了最後一天,這位值星官卻突然「變臉」,開始用溫和的語氣與大家對話,甚至在結束時給予鼓勵與肯定。這樣的轉變讓人措手不及,也讓我產生一種奇妙的心理反應,但或許是我神經比較大條,除了覺得這個落差感有點大之外,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但隨著年紀增長,現在回想起來,這根本就是一種 PUA手法:先讓你感受到恐懼與壓力,再在最後給予「救贖」,讓你對這個角色產生依賴,甚至願意接受他未來的指導與安排。這樣的模式不僅出現在學校活動,甚至在許多心靈成長課程、職場文化、甚至某些宗教團體中,都能看到類似的運作方式。

操控的本質:讓你孤立,讓你依賴

回顧這些經歷,我開始相信一個原則:只要一個團體或課程,開始要求你切斷與原有家庭、朋友或熟悉環境的聯繫,就必須提高警覺

當然,若你的原生家庭或朋友圈確實帶來極大的痛苦,離開或許是必要的選擇。但如果一個組織極力主張「你的家人朋友不理解你,只有我們能真正幫助你」,那麼這很可能不是在幫助你,而是在控制你。

錫蘭的影片讓我重新審視了這些經歷,也讓我更確信:如果你的心真的受傷了,需要協助,請找專業的協助才是最快最有效率解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ita kokoko
13會員
61內容數
喜歡亂寫東西的宅宅
Anita kokoko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探討現代社會中,女性在兼顧家庭與工作方面的不平等處境,以及「婚育分開」的可能性。文章以自身觀察、朋友案例和藝人吳映潔的例子,闡述媽媽們普遍面臨的困境,並質疑傳統婚姻模式下爸爸的角色與責任。
Thumbnail
2025/03/26
探討現代社會中,女性在兼顧家庭與工作方面的不平等處境,以及「婚育分開」的可能性。文章以自身觀察、朋友案例和藝人吳映潔的例子,闡述媽媽們普遍面臨的困境,並質疑傳統婚姻模式下爸爸的角色與責任。
Thumbnail
2025/03/20
這篇文章探討(G)I-DLE的歌曲《Nxde》如何透過歌詞與MV批判男性凝視,並反思社會對女性身體的錯誤觀感。文章作者分享自身經歷,並闡述歌曲中對瑪麗蓮夢露的致敬,以及隊長小娟對歌曲概念的說明,凸顯女性應享有身體自主權以及社會應尊重女性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3/20
這篇文章探討(G)I-DLE的歌曲《Nxde》如何透過歌詞與MV批判男性凝視,並反思社會對女性身體的錯誤觀感。文章作者分享自身經歷,並闡述歌曲中對瑪麗蓮夢露的致敬,以及隊長小娟對歌曲概念的說明,凸顯女性應享有身體自主權以及社會應尊重女性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3/19
探討臺灣社會中「嬰靈」文化對女性的負面影響,批判其將墮胎的道德責任完全歸咎於女性,忽視男性的責任,並呼籲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權。
Thumbnail
2025/03/19
探討臺灣社會中「嬰靈」文化對女性的負面影響,批判其將墮胎的道德責任完全歸咎於女性,忽視男性的責任,並呼籲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年來心靈成長課程盛行,但其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探討。部分課程透過強烈情緒波動引導學員面對內心議題,但缺乏後續支持可能造成更大困擾。這類課程有其吸引力,但是選擇的時候仍然需要理性評估,避免單純情緒宣洩,尋求最適合的自我成長方式。
Thumbnail
近年來心靈成長課程盛行,但其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探討。部分課程透過強烈情緒波動引導學員面對內心議題,但缺乏後續支持可能造成更大困擾。這類課程有其吸引力,但是選擇的時候仍然需要理性評估,避免單純情緒宣洩,尋求最適合的自我成長方式。
Thumbnail
這段經歷描述了一次隔宿露營的心靈成長體驗,從不知具體流程的期待,到過程中面對不斷的辱罵與身心挑戰,最後在營火晚會中經歷感動與反思。儘管短暫的情感高潮帶來一時的感動,但幾天後,這些感受逐漸消散,未能帶來持久的友誼或改變。這種經歷讓人思考,有些心靈成長課程可能利用心理操控手法,進行高額收費並操控學員行為
Thumbnail
這段經歷描述了一次隔宿露營的心靈成長體驗,從不知具體流程的期待,到過程中面對不斷的辱罵與身心挑戰,最後在營火晚會中經歷感動與反思。儘管短暫的情感高潮帶來一時的感動,但幾天後,這些感受逐漸消散,未能帶來持久的友誼或改變。這種經歷讓人思考,有些心靈成長課程可能利用心理操控手法,進行高額收費並操控學員行為
Thumbnail
探討近期臺灣YouTube界熱議的心靈成長課程爭議,分析課程中潛藏的操控手法,例如不知情同意陷阱、人格貶低、先貶後褒的心理操縱,以及造成類似躁鬱症的症狀。文中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強調尊重自身感受、辨別偽善的「為你好」要求,及避免過度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呼籲讀者重視心理健康,並在安全環境中追求自我成長。
Thumbnail
探討近期臺灣YouTube界熱議的心靈成長課程爭議,分析課程中潛藏的操控手法,例如不知情同意陷阱、人格貶低、先貶後褒的心理操縱,以及造成類似躁鬱症的症狀。文中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強調尊重自身感受、辨別偽善的「為你好」要求,及避免過度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呼籲讀者重視心理健康,並在安全環境中追求自我成長。
Thumbnail
我從未想過,自己會與PUA(Pick-Up Artist)扯上關係,更沒想過會以如此狼狽的方式,從那精心包裝的身心靈課程中脫身。那段日子,彷彿一場噩夢,夢醒時,我已遍體鱗傷。 課程初期,我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論所吸引,以為找到了通往幸福的鑰匙。講師們口若懸河,將恐懼、焦慮、匱乏等負面情緒放大,再以「
Thumbnail
我從未想過,自己會與PUA(Pick-Up Artist)扯上關係,更沒想過會以如此狼狽的方式,從那精心包裝的身心靈課程中脫身。那段日子,彷彿一場噩夢,夢醒時,我已遍體鱗傷。 課程初期,我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論所吸引,以為找到了通往幸福的鑰匙。講師們口若懸河,將恐懼、焦慮、匱乏等負面情緒放大,再以「
Thumbnail
該文章探討了在 PUA 背景下的身心靈課程,揭示學員在課程中的依賴性與迷失,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與觀察。作者回顧自己和他人的課程參與情況,並敘述了課程帶來的心身變化,包括對健康的衝擊。文章強調了在封閉環境中學習可能對學員造成的心理壓力與生理反應,最後提出尋求自我療癒的重要性。
Thumbnail
該文章探討了在 PUA 背景下的身心靈課程,揭示學員在課程中的依賴性與迷失,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與觀察。作者回顧自己和他人的課程參與情況,並敘述了課程帶來的心身變化,包括對健康的衝擊。文章強調了在封閉環境中學習可能對學員造成的心理壓力與生理反應,最後提出尋求自我療癒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你愛了不該愛的人,心中滿是傷痕,或者犯了不該犯的錯,妳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朋友看你這樣,不是帶妳去唱伍佰的夢醒時分,而是帶妳去:「改變人生、打破限制的心靈成長課程」。 課程內容充滿誘惑力,講者聲稱:「我也和你一樣迷茫過好多年,是因為這套方法,我才改變了我的人生。」 你心動了,
Thumbnail
如果你愛了不該愛的人,心中滿是傷痕,或者犯了不該犯的錯,妳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朋友看你這樣,不是帶妳去唱伍佰的夢醒時分,而是帶妳去:「改變人生、打破限制的心靈成長課程」。 課程內容充滿誘惑力,講者聲稱:「我也和你一樣迷茫過好多年,是因為這套方法,我才改變了我的人生。」 你心動了,
Thumbnail
小雅投身於一門聲稱能迅速提升靈性的課程,初期感受到正面影響,但隨著時間推移,她對於課程的獨特性與老師的控制產生懷疑。在好友麗莎的啟發與一篇揭露類似課程弊端的文章影響下,小雅決定離開這個壓抑的學習環境,尋找更開放、多元的自我成長之路。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可能存在的弊端與選擇的自由。
Thumbnail
小雅投身於一門聲稱能迅速提升靈性的課程,初期感受到正面影響,但隨著時間推移,她對於課程的獨特性與老師的控制產生懷疑。在好友麗莎的啟發與一篇揭露類似課程弊端的文章影響下,小雅決定離開這個壓抑的學習環境,尋找更開放、多元的自我成長之路。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可能存在的弊端與選擇的自由。
Thumbnail
“在那段身心靈成長課程中,我深陷於一場狡猾的受騙體驗。起初,講師的言辭充滿溫馨與希望,我被他們描述的美好未來所吸引。然而,隨著課程深入,我發現自己陷入一個看似無底的心靈漩渦。 講師巧妙地操控情緒,讓我們相信唯有透過他們的指導才能達到真正的成長。我不自覺地投入更多時間和金錢,渴望能夠追求那種所謂的「
Thumbnail
“在那段身心靈成長課程中,我深陷於一場狡猾的受騙體驗。起初,講師的言辭充滿溫馨與希望,我被他們描述的美好未來所吸引。然而,隨著課程深入,我發現自己陷入一個看似無底的心靈漩渦。 講師巧妙地操控情緒,讓我們相信唯有透過他們的指導才能達到真正的成長。我不自覺地投入更多時間和金錢,渴望能夠追求那種所謂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