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魔法防禦學|是心靈成長,還是多巴胺上癮?|心靈成長課程的潛在陷阱與自我保護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之前的心靈成長課風波,許多YT界人士紛紛跳出來現身說法,以不同的角度分享參與課程之後的感受。而前天某位YT又再次整理了各種影片、訪談,甚至找出五十年前美國心靈成長課程的資料、心理學博士論文等文獻作為論述佐證,描述此類課程由來已久,並為人詬病之處,一方面對該YT的資料搜尋和彙整能力歎為觀止,一方面也覺得這個議題真的很值得反思。





==以下內容出自該名YT (錫蘭) 的整理影片。

這裡僅討論他講述心靈課程的影片,兩個多小時的長片以及資訊厚度真的值得一看

當然,每個人對於影片內容一定多少有認同或不認同之處,但只要能產生思考,有自己的判斷,我覺得就很有意義。

這篇文章的用意在於,幫助自己反思這部影片的內容,同時也希望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讓大家都能夠多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懂得保護自己,避免被有心人士利用。



這類課程的可能問題所在

1.非知情同意陷阱

該名YT指出,這類心靈成長課程最主要的問題是「非知情同意」,藉由不同的話術,以「保護成員隱私」或「維持新成員的體驗感」等理由,讓參與課程的人不對外洩漏內容。然而,實際上課程內容有諸多不合理、不恰當的言論以及安排,如若預先知道這些課程內容,大多數人是不會冒險去參加的。


2.透過遊戲讓學員不斷自我反省,弱化人的心理防線

課程的第一個階段,會玩不同的遊戲,並且引導學員回顧剛才遊戲中的自己。

「剛剛的遊戲讓你發現了自己什麼樣的一面?」

用遊戲來帶動自我覺察並沒有不好,不好的是,課程中藉由這種不斷的自我反省和檢討,來創造一種無力感、無知感,讓學員覺得「我好像不認識自己」,並且在下一階段達成貶低人格、進而心理操縱的意圖。


3.貶低人格,心理防線潰堤

根據課程中的錄音檔,其中一個活動環節充斥著咒罵、貶低的言論,已經達到言語暴力及情緒暴力的等級了,而且還不是私底下的衝突,而是當眾批鬥、群起攻擊一個人。

當一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團體中具有權威性的人(也就是主講者)羞辱時,周遭非但沒有人能夠出來制止,甚至可能被唆使共同攻擊這個人。可以想像一下那個畫面,對於心理健康、人格都是非常大的傷害,其中不乏有許多人因此心理防線潰堤、精神崩潰等。


4.先貶後褒,達成心理操縱

先貶低並且攻擊你,待你崩潰之後,再給你鼓勵和稱讚,讓你覺得被愛、獲得救贖。

這個操作某種角度而言,類似於獎勵你「願意自我貶低、自虐」的行為。

在你當眾批評自己或揭露自己的弱點後,給予你很多的支持與鼓勵,以強化你「只要我檢討,就會被稱讚、被關愛」的行為模式,來讓你慢慢失去自我保護的力量和自我邊界。

因為一開始就被植入了「我不好,但這些人愛我」的木馬程式,所以往後的行為會開始以旁人的認可和關愛為依據

🖤達到了旁人的期待→被肯定、受注意

🖤沒達到旁人的期待→被貶低、被忽略

漸漸的,這個行為模式會被強化,讓一個人開始主動搜尋並達成旁人的期待、或是願意接受旁人的指令。


5.認知與情感被操縱後,產生「類似」躁鬱症的症狀

許多參與過課程的人,在完成課程之後,會有種自信、愉悅、振奮的感覺,根據某位心理學博士的論文,這種感覺跟腦神經的多巴胺獎勵機制有關。

雖然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相當複雜,不過用「巴伏洛夫的狗」這個實驗去理解也能略知一二,這個實驗描述了一種制約之下產生的行為,當我們在鈴聲之後、同時給予狗狗食物,反覆幾次之下,鈴聲與飼料的香味會被綁在一起,讓狗狗的大腦習慣在聽到鈴聲之後,預期會有飼料,進而產生唾液的分泌。

這類心靈課程的作法也有雷同之處,透過當你分享弱點、拉人進來時,給予你肯定、獎勵和賦予意義感,讓你短暫的多巴胺上升。反覆幾次之後,一方面你會被制約,習慣於做這些事、得到類似的獎勵,另一方面,因為腦中多巴胺水平增加,會感到精力充沛、自信滿滿,產生類似「輕躁」的症狀。然而,當你沒辦法做到、或是做了旁人卻不滿意的時候,腦中的多巴胺分泌減少,有可能在後續幾個月當中經驗到類似「抑鬱」的症狀。


💌多巴胺在爬山、運動後都會分泌,所以會有人爬山爬上癮,這種多巴胺的分泌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當有人意圖透過「人為控制」多巴胺水平的起伏,並且在後續藉由這種方式「操縱他人」完成自己的願望,就非常惡質。







接下來是關於如何保護自己的一些個人意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避免成為受害者之一呢?

1.首先要回到─「懂得尊重自己的感覺」,這真的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實際做法如下:

💌多問自己的感受如何,並且把自己的感受擺在第一優先。

💌感到不舒服時,馬上反應出來,不要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感受。

💌多讓自己浸泡在被接納、情感被接住的環境中,當習慣自己的感受是被在乎的時候,就能夠馬上識別出一個不尊重人的情境,並且離開這個有害的環境。

要常常記得,一份好的關係,是要能夠支持你、滋養你的,即使對方暫且無法理解你說的內容,他也不會隨意批判你,這才是一份良好的關係。



2.留意那些打著「為你好」名義所提出的要求

如果一個人要你付出時間與資源去完成某件事,在過程中還讓你不舒服、受虧損,最後又說是為了你的好處,那麼通常很值得停下來,好好思考這件事的意義。

那些「為你好」的要求,是真的為你好嗎?還是為了他自己呢?


💌如果覺得很模糊、難以釐清,不妨把問題拆解成:

你從中獲得了什麼「好處」?又失去了什麼?

而對方能從中得到什麼?又付出了什麼?

兩相比較之下,不難察覺其中的不對等。


在華人社會強調服從(不能質疑長輩或權威)和和諧(要維護關係)的氛圍之下,很多人從小就是被PUA長大的,已經很習慣聽到貶低自己的言論,還會合理化旁人對自己的要求,容忍各種傷害自己的情境。

比如說:長輩貶低批判孩子,其實很容易被孩子內化,認為自己不夠好,理當被如此對待,而旁邊的孩子時常目睹這些行為,也會漸漸的習慣,並且替權威合理化他們的行為,忽略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3.如果你習慣自我反省,請先停下來!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替人著想,時常在自我反省、追求自我成長的人,那麼,請一定要記得,你可以先停下來,仔細想一想自己的感受,把你的挫折、情感寫下來,或是在一個安全 (不會被批判)的環境中表達出來,慢慢梳理出事情的全貌。

自我反省雖然有其必要性,但自我反省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削弱自己的自尊與人格,不需要忽略自己的感受,相反的,自我反省帶來的結果,是增加一個人的自尊,增加對於人生的掌控感與信任感,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


當一個環境要你「時常」自省、自我檢討,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很多事情並不是你「一個人」要負全部責任,而是可以透過跟其他人溝通、討論來達成的。如果一個環境讓你不停檢討自己,那或許是某些人並未負起責任、不願意溝通。

比如說,一個產品銷售成果不佳,牽連的層面一定非常廣泛,首先要重新評估客戶需求、廣告的能見度、廣告是否能吸引目標群眾、購買產品的便利性、產品到貨時間、產品品質穩定度等等,而如果把產品銷售成果不佳,全部怪在某一個人身上,就非常的不合理。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環境不容許你表明自己的想法、不容許溝通與交流,語言傳遞只有單向輸出的話,也需要好好思考這個環境是否值得留下來。

一個好的環境或一份好的關係,應該是動態、平衡、雙向的,可以容許彼此提出疑問、容許不同的想法,並且彼此尊重。





結語─我們需要培養「識別有害情境」的能力


找尋有牌照的心理師做諮商、上專業認證人士所開設的課程,或閱讀心理學書籍,都是認識自我的好方法。然而,沒有一種方法能完全避免我們被洗腦或操縱,因此我們所需要的是具備「識別有害情境的能力」,記得要優先尊重你自己的感覺。


💌心理健康很重要,在追求自我成長與幸福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停下來思考。

希望大家能學習保護自己,在安全的狀態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前進方式✨




以上為個人看法,而我想每個人觀點都不同,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Dite 戴特,也可以叫我戴戴😊,這裡會記錄我重塑新生活的點滴 好書推薦|推薦各種心理學、自我成長的好書 旅遊的日子|熱愛日本旅遊,記錄旅行的所見所聞 簡單生活|紀錄自己喜歡看的劇、動畫,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心靈補給|一些從心理書籍獲得的啟發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去年年中就開始被旁人提醒,職場上要更主動一些,要懂得「行銷自己」。 雖然勉為其難的、慢慢嘗試改變了,卻一直覺得有說不上的違和感。
昨天聽了鄧惠文醫師和劉軒的訪談,關於鄧醫師女兒和樂高的故事,實在發人深省。 不得不說,鄧醫師的女兒真的是有幾分她的影子,一個孩子講的話怎麼會既童趣又富含哲理阿😆養育孩子有時候真的像在開驚喜包一樣呢! (「在旁邊看都覺得有趣,實際上當媽媽很累,常常想翻白眼」 by 身邊的媽媽們)。
這跟之前有篇文章提到,「遇到困難時,自己會不會求助」有點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能否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不足和脆弱,是一個能否面對真實自我以及現實的能力。
之前在「對自己說沒關係」文章有提到,在某次與朋友之間的對話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內心會有個嚴厲的聲音,在出錯時狠狠地責備自己,這是一種高度運作下的「超我」 (super ego)所導致的,這個超我也稱作「內在父母」,其實它的存在是必然。
從去年年中就開始被旁人提醒,職場上要更主動一些,要懂得「行銷自己」。 雖然勉為其難的、慢慢嘗試改變了,卻一直覺得有說不上的違和感。
昨天聽了鄧惠文醫師和劉軒的訪談,關於鄧醫師女兒和樂高的故事,實在發人深省。 不得不說,鄧醫師的女兒真的是有幾分她的影子,一個孩子講的話怎麼會既童趣又富含哲理阿😆養育孩子有時候真的像在開驚喜包一樣呢! (「在旁邊看都覺得有趣,實際上當媽媽很累,常常想翻白眼」 by 身邊的媽媽們)。
這跟之前有篇文章提到,「遇到困難時,自己會不會求助」有點類似,但不完全一樣。 能否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不足和脆弱,是一個能否面對真實自我以及現實的能力。
之前在「對自己說沒關係」文章有提到,在某次與朋友之間的對話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內心會有個嚴厲的聲音,在出錯時狠狠地責備自己,這是一種高度運作下的「超我」 (super ego)所導致的,這個超我也稱作「內在父母」,其實它的存在是必然。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近期因為大S流感發病離世,朋友們紛紛詢問流感的用藥及營養預防,妞藥師先來聊藥物! 本文探討流感用藥,包含公費藥物易剋冒、克流感及自費藥物紓伏效之比較,並說明預防性投藥的條件及注意事項,下一篇再分享忙碌的現代人如何透過科技營養補充聰明增強抵抗力。
元宵節,不僅是傳統節慶,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活動。本文從辛棄疾的詞作〈青玉案·元夕〉切入,探討元宵節的起源、演變、以及在臺灣地區的特殊節慶習俗,例如鹽水蜂炮、炸寒單等,並穿插燈謎等趣味元素,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元宵節的迷人魅力。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此篇文章提供關於學測國寫情意題的解題與寫作技巧教學,從大綱擬定、文采鋪陳、意象運用到範文解析,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得分要領,並能有效觸動人心。文章以52赫茲鯨魚為例,探討孤獨與堅持的主題,並透過感官元素、動作表情、比喻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感染力。
嗨大家好!這裡是對錢斤斤計較又貪生怕死的Aurora😂 最近去了人生第一趟東南亞(峇里島), 基於個人對東南亞的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可說是焦頭爛額, 在此分享一些經驗給有同樣困擾的大家🫶   旅行時間:2025.1.1-2025.1.10,時值峇里島雨季,每天都在下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近期因為大S流感發病離世,朋友們紛紛詢問流感的用藥及營養預防,妞藥師先來聊藥物! 本文探討流感用藥,包含公費藥物易剋冒、克流感及自費藥物紓伏效之比較,並說明預防性投藥的條件及注意事項,下一篇再分享忙碌的現代人如何透過科技營養補充聰明增強抵抗力。
元宵節,不僅是傳統節慶,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活動。本文從辛棄疾的詞作〈青玉案·元夕〉切入,探討元宵節的起源、演變、以及在臺灣地區的特殊節慶習俗,例如鹽水蜂炮、炸寒單等,並穿插燈謎等趣味元素,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元宵節的迷人魅力。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此篇文章提供關於學測國寫情意題的解題與寫作技巧教學,從大綱擬定、文采鋪陳、意象運用到範文解析,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得分要領,並能有效觸動人心。文章以52赫茲鯨魚為例,探討孤獨與堅持的主題,並透過感官元素、動作表情、比喻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感染力。
嗨大家好!這裡是對錢斤斤計較又貪生怕死的Aurora😂 最近去了人生第一趟東南亞(峇里島), 基於個人對東南亞的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可說是焦頭爛額, 在此分享一些經驗給有同樣困擾的大家🫶   旅行時間:2025.1.1-2025.1.10,時值峇里島雨季,每天都在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課程大綱 心態建立 保護與防禦-避免走火入魔 增加穩定度與準度的技巧 如何提問 使用工具及藥草 靈視力校準 如何辨識幻想與感知 與指導靈協力合作 如何用靈視力來問事 靈視力應用-寵物溝通、植物溝通、通靈占卜、水晶礦訊解讀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課程結束,請繳回一篇學習心得報告是慣例,從撰寫過程中回顧自己的學習,是治療的一部分,是促進彼此教學相長的養分,也歡迎同學回來看看自己的心得,或是回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聚聚,暫離塵世的喧囂,接受宇宙能量的祝福與滋養
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一早的小組分享,我竟然跟特地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一組,她們臉很臭,因為上課環境差,還一直聽重複的笑話,課程內容沒有之前說得更深入,加上老師又賣了新的課程,大家擔心之前答應給我們的課程,是否真的能如期開課。 今天上了超意識與集體冥想,觀想第三隻眼與另外一個維度,還有如何認知重構
網路上很多身心靈想關的影片,這陣子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因為2024-2043年開始走的是九運離為火,離卦上下爻是陽,中爻為陰,所以人心會感到空虛空洞,會想要療癒心中的洞,填滿心中的缺口,所以心靈想關的產業會發達。 某日閒來無事滑手機,看到一個漂亮小姊姊的YT,她在紀錄她運用吸引力法則後的改變,我看
Thumbnail
面對靈性課程或活動時,保持警惕、獨立思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探索自我成長之路。 現今社會,靈性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靈性詐騙也逐漸增多。這些詐騙往往包裝成各種轉運、改運的課程或活動,以吸引人們參加。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謹慎選擇參與的活動,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今天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課程大綱 心態建立 保護與防禦-避免走火入魔 增加穩定度與準度的技巧 如何提問 使用工具及藥草 靈視力校準 如何辨識幻想與感知 與指導靈協力合作 如何用靈視力來問事 靈視力應用-寵物溝通、植物溝通、通靈占卜、水晶礦訊解讀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課程結束,請繳回一篇學習心得報告是慣例,從撰寫過程中回顧自己的學習,是治療的一部分,是促進彼此教學相長的養分,也歡迎同學回來看看自己的心得,或是回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聚聚,暫離塵世的喧囂,接受宇宙能量的祝福與滋養
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一早的小組分享,我竟然跟特地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一組,她們臉很臭,因為上課環境差,還一直聽重複的笑話,課程內容沒有之前說得更深入,加上老師又賣了新的課程,大家擔心之前答應給我們的課程,是否真的能如期開課。 今天上了超意識與集體冥想,觀想第三隻眼與另外一個維度,還有如何認知重構
網路上很多身心靈想關的影片,這陣子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因為2024-2043年開始走的是九運離為火,離卦上下爻是陽,中爻為陰,所以人心會感到空虛空洞,會想要療癒心中的洞,填滿心中的缺口,所以心靈想關的產業會發達。 某日閒來無事滑手機,看到一個漂亮小姊姊的YT,她在紀錄她運用吸引力法則後的改變,我看
Thumbnail
面對靈性課程或活動時,保持警惕、獨立思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探索自我成長之路。 現今社會,靈性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靈性詐騙也逐漸增多。這些詐騙往往包裝成各種轉運、改運的課程或活動,以吸引人們參加。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謹慎選擇參與的活動,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今天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