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忽冷忽暖的,某個早上起來,外面一片煙雨濛濛的景象,天文台的相對濕度指數為99%,隨即把抽濕機打開,即使上班前就只有一小時,也希望盡量這空間溼𣲷𣲷的感覺減低。
很怕香港潮濕的天氣,不管走到哪裡都是溼溼𣲷𣲷,髒兮兮的地板要提防滑倒。洗好的衣服要用抽濕機,不然兩天後仍然是濕的。街上總會遇到穿著有霉味衣服的人,路過的時候那陣氣味會讓人想吐。最可怕的是身體的濕氣,睡多少醒來還是累,嚴重的時候連每口呼吸都覺得很沉重。
急不及待把閱讀中的書本分享,這本上年(2024)年中出版的日文中譯作品,有種緣份把它送來眼見的奇妙感覺。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小梶沙羅
這是一名大齡照顧者的故事,生於1958年的作者在接近退休的年齡時,決定回老家照顧分別92歲和90歲的超老齡父母,以及膝下無兜的老齡姨父母。若果讀者有曾經成為一段較長時期的照顧者,必定會有很大的共鳴,而且作者與長老們的相處,也會勾記那些曾經的回憶。
把書看了大約2/5,把書本的連結和簡介傳送了給一位朋友,這一年多以來跟我分享(訴苦)過不少關於年老父母的健康狀況,就跟作者小梶沙羅的處境相似,也是超老齡的一對活寶貝。然而父母年齡越大,身體和精神機能都每況如下,即使兄弟姐妹之間輪流照顧,但各自有家庭和工作需要兼顧,日常的節奏必然會被打亂。加上照顧者本身都不是年輕,突如其來的照護工作,對自身的健康和精神壓力也會構成負擔。
當我把自己未來的身影套在平均年齡九十歲的老爸媽和姨丈姨媽身上,
一個伴隨著恐懼的具體問題,一直在腦中揮之不去:「我們會如何終老呢?」
一九二五年出生的老爸成天在客廳裡打瞌睡,有時聽見他喃喃自語地說:
「我已經活膩了。再說,活著也沒意思了。」
不禁覺得「無病無痛,死得快活」那種享盡天壽的去世方式,只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直至此時我才明白,這世界沒有順心如意這種便宜的事。
當活到某個年紀,身邊的朋友同事聊的話題都會隨之而改變。早幾天跟年紀相約的友人們見面,一人忽然感性的憂慮著老年生活會怎樣過,擔心著住無定所、生活費、醫療,甚至沒有下一代的我們會不會孤獨死(意思: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才不過踏入四十歲沒多久,就有種迫切的壓力去考慮老去的未來,於我而言,這全都是巨大的恐懼和憂慮。然後,想起了去年離世的瓊瑤,留給世人關於尊嚴善終議題。
踏入中年,對老去感到最大的畏懼是來自擔憂未來的健康和精神狀態
在眾多老人病之中,最懼怕的是失智症,它會讓人忘記了回家的路,忘了最親密的人是誰,忘了吃藥吃飯,甚至連自理能力也失去。總是覺得嫲嫲(阿嬤)在人生最後的十年,雖然是患上了失智症,但還是幸運的。她就只是記不住最近發生的事,身體並無其他狀況,還能跟著幾個輪流照顧的子女去吃去玩。「明年過年的時候,他們大概不再認得我們」朋友紅著眼說著,感恩的是他的父母先後順利完成一些大手術,但失智症就變得更嚴重,已經認不出自己的家,也偶然認不出子女。我畏懼著,有多少失智症的患者能帶著尊嚴走到人生的最後。病情的惡化總是在一剎那之間發生,恐怕到那個時候,早就把尊嚴善終忘得一乾二淨。
搞不懂是否孟婆打翻了整壺湯,讓人還沒完壽就忘了這輩子的一切。很推介這本書,沒有親歷過長照的人,可以透過這本書窺探一下那個世界,正如作者所言「在實際與二老同住之前,我還天真地以為,長照的辛苦大概就是屎尿護理和洗澡協助吧。」,只要看過這本書,就知道一切並不是那麼簡單。至於有長照經驗的人,看這本書說不定會被療癒到,會發現在長照的路上,自己不是一個人。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
博客來連結
平替,就是平價代替品的意思。這個由小紅書流傳開來的詞彙,帶出了更講求性價比的消費現象。
上個週末跟伴侶出去散步,終點站到達某個大型商店,忽然想去看一下托特包,走進了一間所謂的小資品牌專門店,拿起了一款牛仔拼布的托特包,一下子就是心動。店員親切的介紹,還輕描淡寫地透露了價位,還好多年的訓練,我還能保持臉上的微笑,然後裝作不經意的放下包包,轉身離開。離開了店,我問伴侶「有沒有聽錯?一個牛仔袋要(港幣)七千二百?」(在官網查好了,台幣售價三萬六百元)好一陣子沒有去更新行情,完全有被售價嚇到。
總覺得每個人對每件物件都有一個可接受的價值範圍,七千多元一個牛仔布袋,絕對是超出了我可接受的範圍,也就是主張平替的人所指的「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有性價比。」先不說深懂自己對包袋是朝三暮四、容易見異思遷(我認),即使長久使用也不值這個價錢,這不過是牛仔布袋!
自從認識平替概念後,才發現很多很相似的物件放在一起,並不容易分辨,但是否出身名門,造成價值也有天淵之別。
雖然自己這兩三年比起以往是買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沒有留意行情,甚至可是說因為現在不少的單品都定價太高,已經超出等值,覺得不值得才少了消費。早陣子給伴侶買了 Uniqlo 的一個單肩包,最近一些平台說這包款是 Porter 的平替。給他簡略地分享了平替的概念,他顯然覺得很有趣,每當有人欣賞他這個包款蠻好看的時候,都會自豪的說這是Uniqlo 買到的 Porter 平替,裝著很懂似的(笑)。那天放下牛仔布袋,明明看上了東西卻買不到,本應是會有點納悶,卻沒想到給學會平替概念的伴侶說「下回到日本陪你找個平替」,一下子心情就轉變了。得不到的、錯過的,其實也沒什麼,說不定更好的就在轉角處。
受潮濕的天氣影響,到處都是溼𣲷𣲷的,坐在電腦面前又再是刪刪寫寫,成了不到最後也擠不出文章的deadline fighter。這兩天只要人在家裡,就是開著抽濕機,衣服和床鋪都變得乾爽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寫好了冬日大阪的最後一篇(設定了下週一發佈),也完成了每週一更的生活分享。這週,人就是提不起勁的樣子,但回想起來,卻又做了很多的事情,這是寫生活隨筆文章的好處,迫使自己定期去回頭望一下做了些什麼,不讓攏統的印象矇騙了記憶,是一個方法提醒著自己「我有把日子過得好好的」,生活沒那麼苦,值得感恩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