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生百慧

隨時能讓自己靜是一種能力

只要靜心處事ㄧ切都會變好」


「靜」是一種美,ㄧ種心美,這種「美」不着顏色,沒有姿態。只有「神會」與之交感,所以能處靜的人,心神專一,達莊子《逍遙遊》中姑射神人之「其神凝」、「將旁礴萬物以為一」「凝者,靜定不動之謂。」

是將情緒置於完全安定的境界。而「神凝」為具體可行之工夫。係修練成就之事實。在《南華真經》有云:「此皆神人實事,非寓也。」故說靜是一種能力。

又心能靜契於朱子所說:「人之一心,湛然虛明,如鑒之空,如衡之平,以為一身主,固其真體之本然。」即處靜時可回歸本然真體,佛法則謂之ㄧ心真如。即世界的本源是心(真如),由(真如)緣起而理事全備,性相圓融。故靜時ㄧ切都會變好,是依一心(真如),而隨緣性相圓融,這是華嚴理事圓融的學說。


故靜之美,真如之美,華嚴的境界之美。亦是莊子的「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

凝想是審美觀照,而妙悟是禪觀頓悟,這樣美的遐想,禪入自然,進而無我無所不忘,這樣情緒即不為外物動盪「心如死灰」身體亦轉疲態而輕盈「形如稿木」,原為境所乘的情狀,逐漸能御境,達到清虛寂靜,不為外物所傷,處事圓融,ㄧ切向好。


動能生能,而靜是動的潛能,運動就是一種從潛能到現實的實現過程。靜,故是一種能力,而人在處靜時思慮更為清晰,

謀定而後動,則步步為營,事焉有不成之理。是故「靜」帶來美好,亦是實踐在生活上的。

是故靜之美無所不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浩秦的沙龍
4會員
131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浩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4
在公園的樹下靜坐著,一片落葉不經意的掉落在身上,當下的「不在意」,不起染愛,不執著。但我的愛戀是天生自然的,落葉含蘊的凄美,觸發了悽心的執著。 落葉本該是“漂落之物”,它的生、它的枯,都應是自自然然、不言不語。但四月的落葉,似乎有著對春天的不捨,猶帶綠意葉片有著對春天最後的巡禮。 「人與物」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2025/04/21
花間蝶 今早漫步於堤岸便道 ,於一處遍布白色小野花的草坪,吸引了我的目光,駐足觀看白色粉蝶,繞著小花快樂的飛舞,三三兩兩的翔飛,此時如莊子觀游魚之樂。我想它們應是「快樂」的吧! 這係由用心觀察,花間蝶悠然的舞姿,才可曰:「蝶飛之態從容,是蝶之樂也」,若有人如擬惠子般語莊子,云:「子非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其全篇重點在於「清、靜」二字。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是全篇的討論核心。 所以下句接著說處於清靜的狀態:「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之後文章便由此開始鋪陳如何達到清與靜。
Thumbnail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其全篇重點在於「清、靜」二字。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是全篇的討論核心。 所以下句接著說處於清靜的狀態:「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之後文章便由此開始鋪陳如何達到清與靜。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觀「象」能最好看懂「局」勢。 先來講講三畫卦的意義。 天在上,地在下,天跟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以你「人」為主體。 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發展的,具有本能性的慾望,讓生物間生生不息也自生自滅,只有你「人」具有一切生生不息,也具有讓一切毀於一旦的可能變化。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用
Thumbnail
觀「象」能最好看懂「局」勢。 先來講講三畫卦的意義。 天在上,地在下,天跟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以你「人」為主體。 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發展的,具有本能性的慾望,讓生物間生生不息也自生自滅,只有你「人」具有一切生生不息,也具有讓一切毀於一旦的可能變化。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Thumbnail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Thumbnail
欲是體的事,引發分別與爭占。如果「意」以為己是體,意即會用體的方式帶來感受與情緒,侯王即不是守在自己的位置。 你是「炁」,你跟體的互動是專注於呼吸之間的感受。「吸」時感受生命的「喜」悅,「呼」時其意由複雜而專一,如此「神」得以示「福」。依著「德慮安靜定」的功夫,於無中「定名」即是「謀」。
Thumbnail
欲是體的事,引發分別與爭占。如果「意」以為己是體,意即會用體的方式帶來感受與情緒,侯王即不是守在自己的位置。 你是「炁」,你跟體的互動是專注於呼吸之間的感受。「吸」時感受生命的「喜」悅,「呼」時其意由複雜而專一,如此「神」得以示「福」。依著「德慮安靜定」的功夫,於無中「定名」即是「謀」。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Thumbnail
細膩至何處,便可見到何處,持續靜止 內在的法性已然存在,並非外力使之生成。 若心靜止了,其細膩程度等同於已然存在的內在法性,自可見道。 因此,修行的任務唯有:輕輕鬆鬆地讓心靜止不動。 時時刻刻維持著一顆晶瑩剔透、清涼透明的心。 不久,自然會證得內在的佛法。 细腻至何处,便可见到何处,持续静止
Thumbnail
細膩至何處,便可見到何處,持續靜止 內在的法性已然存在,並非外力使之生成。 若心靜止了,其細膩程度等同於已然存在的內在法性,自可見道。 因此,修行的任務唯有:輕輕鬆鬆地讓心靜止不動。 時時刻刻維持著一顆晶瑩剔透、清涼透明的心。 不久,自然會證得內在的佛法。 细腻至何处,便可见到何处,持续静止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好,我們再看如實不空義,我們先把它唸一遍,請合掌: 前面如實空義,是講它的一個清淨的本體;這個地方講,這個清淨的本體,具足無量的性功德,它有這個不空的能量。 我們的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好,我們再看如實不空義,我們先把它唸一遍,請合掌: 前面如實空義,是講它的一個清淨的本體;這個地方講,這個清淨的本體,具足無量的性功德,它有這個不空的能量。 我們的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