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Nissan人生"究竟最後將花落誰家? ---- 從財報分析研判日本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5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商學院課程分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佩珊-avatar-img
2025/02/23
內容淺顯易懂,引人入勝,不過很會調胃口,很想馬上看到下一篇^^
avatar-img
The Bottom Line
3.8K會員
81內容數
The Bottom Line
The Bottom Line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本文探討關稅戰對內需股,尤其是餐飲股的影響。透過分析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Chipotle和QSR等品牌的股價表現,發現營收規模較大的公司更能抵禦關稅戰的衝擊。文章建議投資人選擇營收規模大的內需股,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關稅戰對內需股,尤其是餐飲股的影響。透過分析麥當勞、可口可樂、星巴克、Chipotle和QSR等品牌的股價表現,發現營收規模較大的公司更能抵禦關稅戰的衝擊。文章建議投資人選擇營收規模大的內需股,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2025/04/12
Nissan系列最終章登場! 面對銷量停滯、成本飆升、中國市場崩盤與財務壓力重重,傳統日企車廠該何去何從? 本篇深入拆解Nissan財報,揭露橫向整併背後的真相,並大膽預言「三大車廠整合恐難成功」! 更拋出震撼思維:Nissan是否該轉手鴻海,才是品牌續命的解方?一文看穿百年車廠的未來命運。
Thumbnail
2025/04/12
Nissan系列最終章登場! 面對銷量停滯、成本飆升、中國市場崩盤與財務壓力重重,傳統日企車廠該何去何從? 本篇深入拆解Nissan財報,揭露橫向整併背後的真相,並大膽預言「三大車廠整合恐難成功」! 更拋出震撼思維:Nissan是否該轉手鴻海,才是品牌續命的解方?一文看穿百年車廠的未來命運。
Thumbnail
2025/04/04
日產汽車財務狀況惡化分析:本文探討日產2024年Q3財報,發現其有息負債大幅增加,尤其是短期借款。通過分析償債能力指標Net Debt to EBITDA,揭示日產償債能力的潛在風險,短期債務已超過EBITDA所能償還的金額。
Thumbnail
2025/04/04
日產汽車財務狀況惡化分析:本文探討日產2024年Q3財報,發現其有息負債大幅增加,尤其是短期借款。通過分析償債能力指標Net Debt to EBITDA,揭示日產償債能力的潛在風險,短期債務已超過EBITDA所能償還的金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那麼,Nissan的製造成本為什麼會顯著增加呢? 首先,一台由大量金屬及機械所製成的汽車,製造成本上升,最可能的就是來自組成汽車的原材物料價格上升,特別是像鋼鐵、鋁、塑料等價格的上漲,以及運價上漲造成的運輸成本上升,都會導致造車成本提升 而近幾年電動車興起,佔一台電動車成本大宗的電池.....
Thumbnail
那麼,Nissan的製造成本為什麼會顯著增加呢? 首先,一台由大量金屬及機械所製成的汽車,製造成本上升,最可能的就是來自組成汽車的原材物料價格上升,特別是像鋼鐵、鋁、塑料等價格的上漲,以及運價上漲造成的運輸成本上升,都會導致造車成本提升 而近幾年電動車興起,佔一台電動車成本大宗的電池.....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我們提到: Nissan在2024年前三季(實際時間是2024/4~2024/12)的營收與2023年同期相比,指減少了0.3%;但2024年前三季的獲利(稅後淨利)卻減少了98.4%,這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我們提到: Nissan在2024年前三季(實際時間是2024/4~2024/12)的營收與2023年同期相比,指減少了0.3%;但2024年前三季的獲利(稅後淨利)卻減少了98.4%,這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近期關於日本汽車大廠Nissan及Honda的相關新聞很多,甚至連鴻海也傳出是潛在收購Nissan的買家之一;The Bottom Line特地選出了其中一篇相關新聞作為切入視角 新聞標題是: 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的合併談判所暴露出中國電動車對日本汽車業造成的生存威脅(
Thumbnail
近期關於日本汽車大廠Nissan及Honda的相關新聞很多,甚至連鴻海也傳出是潛在收購Nissan的買家之一;The Bottom Line特地選出了其中一篇相關新聞作為切入視角 新聞標題是: 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的合併談判所暴露出中國電動車對日本汽車業造成的生存威脅(
Thumbnail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
Thumbnail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
Thumbnail
4月國產車逆轉擺脫連兩個月衰退陰霾,是好消息。讓人眼睛一亮的是,Top20中市佔率擴張Top5,有3家MG、納智捷、Nissan同屬於裕隆汽車集團。(文/張維) 衰退期來臨?!2024年4月,台灣轎車銷量持續第3個月衰退。 據了解,2024年4月轎車總銷量3萬810輛,同期衰退4
Thumbnail
4月國產車逆轉擺脫連兩個月衰退陰霾,是好消息。讓人眼睛一亮的是,Top20中市佔率擴張Top5,有3家MG、納智捷、Nissan同屬於裕隆汽車集團。(文/張維) 衰退期來臨?!2024年4月,台灣轎車銷量持續第3個月衰退。 據了解,2024年4月轎車總銷量3萬810輛,同期衰退4
Thumbnail
「台灣4月新車銷量出爐:整體市場呈現疲軟態勢」 台灣汽車市場在農曆新年紅利結束、距離競賽月尚有一段時間的影響下,於4月份呈現疲軟的銷售表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總市場銷量為37,038台,較去年同期減少3.1%,月減更達10.3%。這一趨勢表明,消費者購買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儘管整體市
Thumbnail
「台灣4月新車銷量出爐:整體市場呈現疲軟態勢」 台灣汽車市場在農曆新年紅利結束、距離競賽月尚有一段時間的影響下,於4月份呈現疲軟的銷售表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總市場銷量為37,038台,較去年同期減少3.1%,月減更達10.3%。這一趨勢表明,消費者購買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儘管整體市
Thumbnail
今日(11月2日)的兩則新聞,摘錄重點:
Thumbnail
今日(11月2日)的兩則新聞,摘錄重點:
Thumbnail
只要公司願意讓我親自拜訪的話,之後都會透過實際拜訪公司,來對公司有更一步的了解及追蹤,做到像閎康那樣子一樣,持有2年期間就追蹤了將近10次,達到對績優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致長期持有公司報酬率非常驚人 ! 要是還沒有看過皇田的文章可以先來看看或再複習一次 : 【個股分析】全球第三大汽車窗簾廠 -
Thumbnail
只要公司願意讓我親自拜訪的話,之後都會透過實際拜訪公司,來對公司有更一步的了解及追蹤,做到像閎康那樣子一樣,持有2年期間就追蹤了將近10次,達到對績優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致長期持有公司報酬率非常驚人 ! 要是還沒有看過皇田的文章可以先來看看或再複習一次 : 【個股分析】全球第三大汽車窗簾廠 -
Thumbnail
投資紀錄文理念不是展示績效、跟單。我不是投資高手。績效好,學習你讀到認同、正確的部分。績效不好,避開我的錯誤,把我當成反指標。
Thumbnail
投資紀錄文理念不是展示績效、跟單。我不是投資高手。績效好,學習你讀到認同、正確的部分。績效不好,避開我的錯誤,把我當成反指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