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時代下的聯盟:本田、日產合併目標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巨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疑似正在積極磋商一項合併計畫,若此事成局,將躍居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位於豐田和福斯之後。這個消息不只在國際車壇掀起滔天巨浪,更是令許多關注日系車企動向的消費者、投資人與供應商屏息以待。

從電動車競局談起:挑戰、動機與壓力源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將產業規則洗牌。特斯拉以軟體定義汽車的新思維、大膽的電池戰略與超充電網絡,使傳統車廠瞬間陷入被動;來自中國的新能源勢力,比亞迪等品牌快速崛起,在價格、技術與產能上展現衝勁。一組令人生畏的數據是:2024年11月,中國的電動車銷量佔了全球近七成,這意味市場正呈現前所未有的劇烈轉向。對本田、日產而言,若不求新求變,在電池技術、電驅動平台乃至供應鏈整合上展開新布局,勢必被時代洪流沖散。

事實上,本田與日產並非突然萌生合作念頭。今年3月,兩家車廠已經達成初步共識,在電動車領域進行更緊密的資源整合、共享研發平台與技術。8月時,他們更深一步深化合作關係,從電池、電動軸到智慧化元件的開發,擬透過策略聯盟來降低成本、提升開發效率。這股向心力的主軸很明顯:面對特斯拉、比亞迪的步步進逼,日本車企必須更快整合優勢,否則只能任憑市場版圖遭瓜分。

合併計畫的雛形:傘式控股公司與未來版圖

根據《日經新聞》、《路透社》與多家媒體報導,本田與日產正在洽談成立一個「傘式控股公司」(Umbrella Company)的構想。透過這個上層控股架構,兩家公司可在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緊密協作,整合研發資源、優化供應鏈、壓縮重複性成本,並透過協同效益加速新車款的上市時程。雖然目前尚不明朗最後的方向是否是「完全合併」,但設立控股公司已被視為重要的起步,意味著雙方將更明確共享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及平台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車社長三部敏宏在12月18日的公開談話中坦言,「不僅是與日產,我們與三菱也在探討包括合作在內的各種可能性」,並直言「整體來看,確實有可能」走向合併。這段話不僅是意有所指,更將話題延伸到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日產持有其24%股權的企業。若三菱也納入新控股架構之下,那整個集團的實力將更為雄厚,從而打造一個日系「超級聯盟」。

raw-image


財務陰霾下的談判:日產的困境

然而,合併計畫並非只是雙方你情我願的浪漫結合,更像一場摸著石頭過河的漫長博弈。日產近年來的財務表現疲軟,裁員、減產、高層降薪等消息不斷釋出。2024年9月的中期財報顯示,日產淨利潤較去年同期暴跌93.5%,再再凸顯出這家昔日巨頭正陷入深層困境。這個財務黑洞將在談判桌上產生不平衡的籌碼,使日產處於相對弱勢。

不僅如此,日產的股權結構複雜性更是一大難題。法國車廠雷諾(Renault)擁有日產部分股權,加上「激進投資人」Effissimo Capital Management的相關基金介入,使得日產高層決策必須在眾多勢力間權衡取捨。若本田與日產合併,此股東結構該如何重新配置?各方利益如何平衡?這些問題將成為未來談判必須面對的綁手綁腳因素。

鴻海(富士康)的意外催化劑

正當本田與日產為未來之路苦思對策之際,一則來自台灣的「外力」再度引爆話題:傳出鴻海集團(富士康)對收購日產存有濃厚興趣。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多有佈局,其電動車業務首席策略長關潤,過去曾任職日產高階主管,可謂熟悉日產體質與核心資產。若鴻海順勢收購日產,將為日系車企生態圈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本田與日產而言,若不儘快穩固陣腳、合力強化戰線,就可能拱手讓出戰略資產給海外資本,從而喪失議價與競爭優勢。

《彭博社》的相關報導也指出,鴻海對日產的興趣,某種程度成為本田與日產加速談判的催化劑。畢竟在日本汽車產業的傳統思維中,國內兩大車廠走向聯合,遠比讓日產落入他國企業手中,更符合長遠的國家利益與技術延續性考量。這種「外圍壓力」讓原本就擔心被市場洗牌的本田與日產,不得不再加快腳步,儘速敲定合併藍圖。

前方的挑戰與未來藍圖

假設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畫真的水到渠成,這個新集團的年銷量將上看800萬輛,足以躋身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勢力。如此的產銷體量不僅能打破過往日企各自為政的限制,也能在電動車時代確保技術標準、零部件供應、品牌力道等領域取得領先優勢。此外,若三菱也一併加入,將形成一個更龐大的戰略聯盟,讓日本汽車供應鏈在全球佈局中擁有更厚實底蘊。

不過,前方挑戰依舊嚴峻。首要面對的是股東同意與利益協調問題:雷諾態度雖然開放,認為本田-日產合併有助於強化日產,但實際操作過程仍須面對股權比例再分配與經營權限劃分。再者,企業文化的整合、組織架構的重塑、冗員調整以及品牌形象再定位,這些都是不容小覷的考驗。

同時,不要忘了全球市場正處於轉型大洗牌階段,歐美、東亞與東南亞市場的環境與政策不斷在變。無論是碳中和目標、電池原料供應、充電基礎建設標準化,乃至自動駕駛技術法規與資安要求,都是新集團必須超前部署的戰略課題。

結語:動盪中的再平衡

我們正身處一個百年變局的關鍵檢驗點。從日本車企內部角力、台灣科技巨頭覬覦,到中國電動勢力崛起與特斯拉鶴立雞群的壓力,每個環節都在逼迫傳統車廠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與發展軌跡。若本田與日產能順利走上合併之路,象徵著日本汽車產業正在以嶄新姿態重返國際舞台的核心競技場,並透過整合來開創新的技術局面。

然而,成功合併僅僅是開場,後續的協調、改革與創新更是漫長的考驗。全球車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翻新格式,新的競爭對手、新的科技浪潮一波波湧現,成王敗寇往往在一年、甚至一季的銷售成績與產品創新中立見高下。對本田與日產而言,此刻的合併計畫或許就是一顆試圖扭轉頹勢的關鍵棋子,但能否在波濤洶湧的電動車戰場中穩住陣腳、再創巔峰,仍有待時間與市場的考驗。




延伸閱讀


1.試駕報導:Lotus Emira V6手排 vs Porsche 718 Spyder手排,兩種駕馭哲學的交鋒


2.熱血車主跑山賽道首選!巴斯夫 Rodim R3 Pro 隱形車衣,給Lotus Emira最頂級的防護!(PPF犀牛皮)


3.後驅+500匹馬力!Renault 5 Turbo 3E 改寫電動小鋼炮定義

這裡是Hank聊關於汽車心得, 社論, 創作等, 歡迎訂閱贊助我的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enault 5 Turbo 3E:重塑激情,熱血重生 當熱血駕駛愛好者回顧80年代那段熱情奔放的日子,Renault 5 Turbo 無疑是當時的街頭王者之一。如今,當年的「街頭霸王」再度歸來,但這次,它以電能驅動並且擁有讓人瞠目結舌的性能規格——Renault 5 Turbo 3E。雖然它已
蓮花PK保時捷 在這個跑車市場逐漸向電氣化過渡的時代,Lotus Emira V6手排與Porsche 718 Spyder手排彷彿是現代駕駛樂趣的守護者。它們皆以中置引擎、手排變速箱、後輪驅動為基礎,卻在設計哲學、駕馭風格上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這次試駕,除了探討兩車的性能表現,更要挖掘它們背後
Lotus Emira 純原廠麗寶賽道首測 當提到Lotus Emira,相信每一位車迷心中都會浮現那份對純正英國跑車品牌的期待。這次,Hank親赴麗寶賽車場,參加由Gama汽車主辦的Lotus Day車主賽道日,以純原廠的Emira測試其在賽道上的真實表現。當然,不只是單圈時間,更重要的是背後的
Lotus 重新定位未來:放棄全電計劃,轉向長程混合動力技術 Hank之前的預言文章"2035歐美純電計畫將胎死腹中"便提到過, 在電動車遇到技術瓶頸以及中國傾銷競爭力的壓迫下, 歐美大廠一定會放棄原本信誓旦旦的全面電動車計畫, 而Lotus算是最新加入行列的一個品牌。 在電動車趨勢日益強烈的背
911 GT3 RS MR 隨著保時捷與 Manthey Racing 的聯手合作,2025 年款的 Porsche 911 GT3 RS MR 即將登場,這是一款專為挑戰極限賽道表現而設計的終極跑車。Manthey Racing 自 1996 年成立以來,已成為保時捷官方賽車與公路車改裝的權威。
冷門MR評比獨缺718! 近期某車媒推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對比評測,主角是三款冷門的中置引擎跑車(MR):Lotus Emira、Alpine A110和Alfa Romeo 4C。這樣的對比讓不少車迷拍手叫好,因為這三台車都具備獨特的魅力。然而,這篇評測卻引來了一個常見的問題:「為什麼不把 Por
Renault 5 Turbo 3E:重塑激情,熱血重生 當熱血駕駛愛好者回顧80年代那段熱情奔放的日子,Renault 5 Turbo 無疑是當時的街頭王者之一。如今,當年的「街頭霸王」再度歸來,但這次,它以電能驅動並且擁有讓人瞠目結舌的性能規格——Renault 5 Turbo 3E。雖然它已
蓮花PK保時捷 在這個跑車市場逐漸向電氣化過渡的時代,Lotus Emira V6手排與Porsche 718 Spyder手排彷彿是現代駕駛樂趣的守護者。它們皆以中置引擎、手排變速箱、後輪驅動為基礎,卻在設計哲學、駕馭風格上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這次試駕,除了探討兩車的性能表現,更要挖掘它們背後
Lotus Emira 純原廠麗寶賽道首測 當提到Lotus Emira,相信每一位車迷心中都會浮現那份對純正英國跑車品牌的期待。這次,Hank親赴麗寶賽車場,參加由Gama汽車主辦的Lotus Day車主賽道日,以純原廠的Emira測試其在賽道上的真實表現。當然,不只是單圈時間,更重要的是背後的
Lotus 重新定位未來:放棄全電計劃,轉向長程混合動力技術 Hank之前的預言文章"2035歐美純電計畫將胎死腹中"便提到過, 在電動車遇到技術瓶頸以及中國傾銷競爭力的壓迫下, 歐美大廠一定會放棄原本信誓旦旦的全面電動車計畫, 而Lotus算是最新加入行列的一個品牌。 在電動車趨勢日益強烈的背
911 GT3 RS MR 隨著保時捷與 Manthey Racing 的聯手合作,2025 年款的 Porsche 911 GT3 RS MR 即將登場,這是一款專為挑戰極限賽道表現而設計的終極跑車。Manthey Racing 自 1996 年成立以來,已成為保時捷官方賽車與公路車改裝的權威。
冷門MR評比獨缺718! 近期某車媒推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對比評測,主角是三款冷門的中置引擎跑車(MR):Lotus Emira、Alpine A110和Alfa Romeo 4C。這樣的對比讓不少車迷拍手叫好,因為這三台車都具備獨特的魅力。然而,這篇評測卻引來了一個常見的問題:「為什麼不把 Po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豐田自動織機再次爆發汽車引擎造假行為,涉及堆高機引擎和三款汽車引擎。造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並已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日本政府於30日進行現場檢查,豐田集團表示將積極採取措施解決這一系列的造假問題。正面回應事件,豐田集團的領導人表示會採取行動重塑企業形象和監管機制。
Thumbnail
「過度壓抑的需求得到解放?!」2023年12月,和2023年,轎車銷量同時創下新高。而MG、VW,一躍為最大贏家,豪華車Big7從成長變衰退,車市繁華但景氣拉警報?!(文/張維) 12月Ferrari同是超跑車Big7銷量同期成長No.1和市佔率同期擴張No.1。 內文= 2023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最近在銷量上超越美國的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而近期,比亞迪也正在越南興建新的工廠,期望打造東南亞的電動車供應鏈。 比亞迪是總部位於深圳的電動車製造商,成立於1995年。 在過去的幾年,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持續成長,該公司更擁有自己的電池生產線,這使得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豐田自動織機再次爆發汽車引擎造假行為,涉及堆高機引擎和三款汽車引擎。造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並已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日本政府於30日進行現場檢查,豐田集團表示將積極採取措施解決這一系列的造假問題。正面回應事件,豐田集團的領導人表示會採取行動重塑企業形象和監管機制。
Thumbnail
「過度壓抑的需求得到解放?!」2023年12月,和2023年,轎車銷量同時創下新高。而MG、VW,一躍為最大贏家,豪華車Big7從成長變衰退,車市繁華但景氣拉警報?!(文/張維) 12月Ferrari同是超跑車Big7銷量同期成長No.1和市佔率同期擴張No.1。 內文= 2023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最近在銷量上超越美國的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而近期,比亞迪也正在越南興建新的工廠,期望打造東南亞的電動車供應鏈。 比亞迪是總部位於深圳的電動車製造商,成立於1995年。 在過去的幾年,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持續成長,該公司更擁有自己的電池生產線,這使得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