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時代下的聯盟:本田、日產合併目標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巨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疑似正在積極磋商一項合併計畫,若此事成局,將躍居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位於豐田和福斯之後。這個消息不只在國際車壇掀起滔天巨浪,更是令許多關注日系車企動向的消費者、投資人與供應商屏息以待。

從電動車競局談起:挑戰、動機與壓力源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將產業規則洗牌。特斯拉以軟體定義汽車的新思維、大膽的電池戰略與超充電網絡,使傳統車廠瞬間陷入被動;來自中國的新能源勢力,比亞迪等品牌快速崛起,在價格、技術與產能上展現衝勁。一組令人生畏的數據是:2024年11月,中國的電動車銷量佔了全球近七成,這意味市場正呈現前所未有的劇烈轉向。對本田、日產而言,若不求新求變,在電池技術、電驅動平台乃至供應鏈整合上展開新布局,勢必被時代洪流沖散。

事實上,本田與日產並非突然萌生合作念頭。今年3月,兩家車廠已經達成初步共識,在電動車領域進行更緊密的資源整合、共享研發平台與技術。8月時,他們更深一步深化合作關係,從電池、電動軸到智慧化元件的開發,擬透過策略聯盟來降低成本、提升開發效率。這股向心力的主軸很明顯:面對特斯拉、比亞迪的步步進逼,日本車企必須更快整合優勢,否則只能任憑市場版圖遭瓜分。

合併計畫的雛形:傘式控股公司與未來版圖

根據《日經新聞》、《路透社》與多家媒體報導,本田與日產正在洽談成立一個「傘式控股公司」(Umbrella Company)的構想。透過這個上層控股架構,兩家公司可在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緊密協作,整合研發資源、優化供應鏈、壓縮重複性成本,並透過協同效益加速新車款的上市時程。雖然目前尚不明朗最後的方向是否是「完全合併」,但設立控股公司已被視為重要的起步,意味著雙方將更明確共享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及平台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車社長三部敏宏在12月18日的公開談話中坦言,「不僅是與日產,我們與三菱也在探討包括合作在內的各種可能性」,並直言「整體來看,確實有可能」走向合併。這段話不僅是意有所指,更將話題延伸到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日產持有其24%股權的企業。若三菱也納入新控股架構之下,那整個集團的實力將更為雄厚,從而打造一個日系「超級聯盟」。

raw-image


財務陰霾下的談判:日產的困境

然而,合併計畫並非只是雙方你情我願的浪漫結合,更像一場摸著石頭過河的漫長博弈。日產近年來的財務表現疲軟,裁員、減產、高層降薪等消息不斷釋出。2024年9月的中期財報顯示,日產淨利潤較去年同期暴跌93.5%,再再凸顯出這家昔日巨頭正陷入深層困境。這個財務黑洞將在談判桌上產生不平衡的籌碼,使日產處於相對弱勢。

不僅如此,日產的股權結構複雜性更是一大難題。法國車廠雷諾(Renault)擁有日產部分股權,加上「激進投資人」Effissimo Capital Management的相關基金介入,使得日產高層決策必須在眾多勢力間權衡取捨。若本田與日產合併,此股東結構該如何重新配置?各方利益如何平衡?這些問題將成為未來談判必須面對的綁手綁腳因素。

鴻海(富士康)的意外催化劑

正當本田與日產為未來之路苦思對策之際,一則來自台灣的「外力」再度引爆話題:傳出鴻海集團(富士康)對收購日產存有濃厚興趣。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多有佈局,其電動車業務首席策略長關潤,過去曾任職日產高階主管,可謂熟悉日產體質與核心資產。若鴻海順勢收購日產,將為日系車企生態圈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本田與日產而言,若不儘快穩固陣腳、合力強化戰線,就可能拱手讓出戰略資產給海外資本,從而喪失議價與競爭優勢。

《彭博社》的相關報導也指出,鴻海對日產的興趣,某種程度成為本田與日產加速談判的催化劑。畢竟在日本汽車產業的傳統思維中,國內兩大車廠走向聯合,遠比讓日產落入他國企業手中,更符合長遠的國家利益與技術延續性考量。這種「外圍壓力」讓原本就擔心被市場洗牌的本田與日產,不得不再加快腳步,儘速敲定合併藍圖。

前方的挑戰與未來藍圖

假設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畫真的水到渠成,這個新集團的年銷量將上看800萬輛,足以躋身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勢力。如此的產銷體量不僅能打破過往日企各自為政的限制,也能在電動車時代確保技術標準、零部件供應、品牌力道等領域取得領先優勢。此外,若三菱也一併加入,將形成一個更龐大的戰略聯盟,讓日本汽車供應鏈在全球佈局中擁有更厚實底蘊。

不過,前方挑戰依舊嚴峻。首要面對的是股東同意與利益協調問題:雷諾態度雖然開放,認為本田-日產合併有助於強化日產,但實際操作過程仍須面對股權比例再分配與經營權限劃分。再者,企業文化的整合、組織架構的重塑、冗員調整以及品牌形象再定位,這些都是不容小覷的考驗。

同時,不要忘了全球市場正處於轉型大洗牌階段,歐美、東亞與東南亞市場的環境與政策不斷在變。無論是碳中和目標、電池原料供應、充電基礎建設標準化,乃至自動駕駛技術法規與資安要求,都是新集團必須超前部署的戰略課題。

結語:動盪中的再平衡

我們正身處一個百年變局的關鍵檢驗點。從日本車企內部角力、台灣科技巨頭覬覦,到中國電動勢力崛起與特斯拉鶴立雞群的壓力,每個環節都在逼迫傳統車廠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與發展軌跡。若本田與日產能順利走上合併之路,象徵著日本汽車產業正在以嶄新姿態重返國際舞台的核心競技場,並透過整合來開創新的技術局面。

然而,成功合併僅僅是開場,後續的協調、改革與創新更是漫長的考驗。全球車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翻新格式,新的競爭對手、新的科技浪潮一波波湧現,成王敗寇往往在一年、甚至一季的銷售成績與產品創新中立見高下。對本田與日產而言,此刻的合併計畫或許就是一顆試圖扭轉頹勢的關鍵棋子,但能否在波濤洶湧的電動車戰場中穩住陣腳、再創巔峰,仍有待時間與市場的考驗。




延伸閱讀


1.試駕報導:Lotus Emira V6手排 vs Porsche 718 Spyder手排,兩種駕馭哲學的交鋒


2.熱血車主跑山賽道首選!巴斯夫 Rodim R3 Pro 隱形車衣,給Lotus Emira最頂級的防護!(PPF犀牛皮)


3.後驅+500匹馬力!Renault 5 Turbo 3E 改寫電動小鋼炮定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k汽車部落格的閱讀沙龍
40會員
136內容數
這裡是Hank聊關於汽車心得, 社論, 創作等, 歡迎訂閱贊助我的創作!
2025/04/27
Lotus Emira camber不可調人已破解! 談到Lotus Emira,底盤表現向來是各大媒體與車迷稱讚的焦點。不過,Hank我在深入研究國外論壇與試駕回饋時,曾發現一個令人稍感遺憾的細節──許多外國車主抱怨,Emira採用前雙A臂結構,雖然理論上優異,但原廠設定下的前輪camber角度
Thumbnail
2025/04/27
Lotus Emira camber不可調人已破解! 談到Lotus Emira,底盤表現向來是各大媒體與車迷稱讚的焦點。不過,Hank我在深入研究國外論壇與試駕回饋時,曾發現一個令人稍感遺憾的細節──許多外國車主抱怨,Emira採用前雙A臂結構,雖然理論上優異,但原廠設定下的前輪camber角度
Thumbnail
2025/04/16
一、輕量科技的告別式?歐盟禁令讓夢想折翼 碳纖維,一個汽車工程師眼中最理想的未來材料。極致輕盈、超高剛性、不腐蝕,還能幫助電動車多跑50公里、多過一個彎、多救一條命。但現在,這項科技的明日之星,卻因歐盟官僚們的一張紙,正被推上絞刑台。 理由?是「潛在對人體有害的微粒殘留」。 聽起來好像有理。但
Thumbnail
2025/04/16
一、輕量科技的告別式?歐盟禁令讓夢想折翼 碳纖維,一個汽車工程師眼中最理想的未來材料。極致輕盈、超高剛性、不腐蝕,還能幫助電動車多跑50公里、多過一個彎、多救一條命。但現在,這項科技的明日之星,卻因歐盟官僚們的一張紙,正被推上絞刑台。 理由?是「潛在對人體有害的微粒殘留」。 聽起來好像有理。但
Thumbnail
2025/04/13
輪圈顏色看出車主屬性 輪圈,是每台車最有態度的「鞋子」——選了什麼樣的顏色,不只影響整體車格氣場,更偷偷洩漏了你的性格底牌。你以為只是順眼?其實,那是你的「潛在人格」在吶喊! 讓我們一起從五大輪圈顏色,剖析車迷的靈魂類型,看你是哪一種熱血車格! 1. 黑色輪圈:冷靜殺手型 🖤 選擇黑
Thumbnail
2025/04/13
輪圈顏色看出車主屬性 輪圈,是每台車最有態度的「鞋子」——選了什麼樣的顏色,不只影響整體車格氣場,更偷偷洩漏了你的性格底牌。你以為只是順眼?其實,那是你的「潛在人格」在吶喊! 讓我們一起從五大輪圈顏色,剖析車迷的靈魂類型,看你是哪一種熱血車格! 1. 黑色輪圈:冷靜殺手型 🖤 選擇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期關於日本汽車大廠Nissan及Honda的相關新聞很多,甚至連鴻海也傳出是潛在收購Nissan的買家之一;The Bottom Line特地選出了其中一篇相關新聞作為切入視角 新聞標題是: 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的合併談判所暴露出中國電動車對日本汽車業造成的生存威脅(
Thumbnail
近期關於日本汽車大廠Nissan及Honda的相關新聞很多,甚至連鴻海也傳出是潛在收購Nissan的買家之一;The Bottom Line特地選出了其中一篇相關新聞作為切入視角 新聞標題是: 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的合併談判所暴露出中國電動車對日本汽車業造成的生存威脅(
Thumbnail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
Thumbnail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
Thumbnail
汽車產業的大事之一東京車展已轉型為日本交通展 ( Japan Mobility Show ) 。 並且已於11月初結束,往年都是日本車廠出盡鋒頭的盛事,今年成為焦點的卻是中國車廠比亞迪。 電動車的市佔率今年將可能達到被稱為銷售甜蜜點的15%,往昔新產品如PC跟智慧型手機到達15%之後迅速全面普及
Thumbnail
汽車產業的大事之一東京車展已轉型為日本交通展 ( Japan Mobility Show ) 。 並且已於11月初結束,往年都是日本車廠出盡鋒頭的盛事,今年成為焦點的卻是中國車廠比亞迪。 電動車的市佔率今年將可能達到被稱為銷售甜蜜點的15%,往昔新產品如PC跟智慧型手機到達15%之後迅速全面普及
Thumbnail
過去十年,是智慧手機崛起的時代,台股蘋果供應鏈那時輝煌燦爛;未來十年,很肯定是電動車的時代,電動車普及化正加速來臨,滲透率不斷提高,市場規模持續成長,未來的投資佈局不可錯過電動車相關商機!
Thumbnail
過去十年,是智慧手機崛起的時代,台股蘋果供應鏈那時輝煌燦爛;未來十年,很肯定是電動車的時代,電動車普及化正加速來臨,滲透率不斷提高,市場規模持續成長,未來的投資佈局不可錯過電動車相關商機!
Thumbnail
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在風起雲湧的快速發展中,但在高利率經濟放緩的同時,也出現了由特斯拉降價帶動的激烈價格戰,在不同的市場呈現了非常不同的格局。在最激烈群雄並起的中國市場,是特斯拉降價和補貼福利最積極的地方,因為中國的對手比歐美市場都強悍許多。
Thumbnail
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在風起雲湧的快速發展中,但在高利率經濟放緩的同時,也出現了由特斯拉降價帶動的激烈價格戰,在不同的市場呈現了非常不同的格局。在最激烈群雄並起的中國市場,是特斯拉降價和補貼福利最積極的地方,因為中國的對手比歐美市場都強悍許多。
Thumbnail
英國電動車市場萎縮? 歐盟要和英國互課關稅? 美中漁翁得利?
Thumbnail
英國電動車市場萎縮? 歐盟要和英國互課關稅? 美中漁翁得利?
Thumbnail
農曆新年剛結束,國內外有許多相當震撼的新聞。 國外讓我最訝異的消息,還是『豐田章男』卸任下台這件事。 不只下台,而且更用幾乎是用下詔罪己的方式說明:『目前豐田最大的危機,就是我擔任社長。』並且承認『這就是我的極限。』 是不是難以想像連續三年穩坐銷售冠軍的車廠領導人會這樣說? 那個豐田曾經認為會到來的
Thumbnail
農曆新年剛結束,國內外有許多相當震撼的新聞。 國外讓我最訝異的消息,還是『豐田章男』卸任下台這件事。 不只下台,而且更用幾乎是用下詔罪己的方式說明:『目前豐田最大的危機,就是我擔任社長。』並且承認『這就是我的極限。』 是不是難以想像連續三年穩坐銷售冠軍的車廠領導人會這樣說? 那個豐田曾經認為會到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