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回娘家是農曆新年的習俗,因為工作在北部,平常很少能夠回到嘉義和家人團聚,結婚以來感謝婆家的體諒與支持,其實我每年在除夕之前就都已經回到娘家,老爸總說:我們沒有那些習俗,可以相聚在一起比較重要!
年假期間我通常很少安排其他事務,就是為了可以好好跟家人聚在一起,相聚很開心,但是畢竟日常生活上的習慣作息都不太一樣,加上如果有小小孩,在開心之餘,也有不少需要彼此溝通協調的地方。
綠豆粉圓嬰幼兒階段,回到外公外婆家,總是會哭泣,因為環境不熟悉,他們也還小不是那麼記得外公外婆,對大人來說孫子是親人,對小孩來說卻像陌生人,這時候的場面,總是容易令人尷尬!
嬰幼兒在飲食、生活環境上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少,難得回家一次,可能很難要求家人做改變,但是身為媽媽又擔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總是非常為難!
這幾年新冠肺炎的恐懼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產生不小的影響,加上流感、麻疹、腸病毒等等各種流行病,在團聚期間也增加不少風險與壓力!
這些現實的狀況,多多少少都會造成我們心理的壓力與身體的疲憊,為了可以讓團聚更順利,大家可以這麼做:
事先準備: 將小孩熟悉的物品、玩具先準備好,即使到了陌生環境,熟悉的物品和玩具可以幫助孩子盡快適應。
保持彈性: 小孩、家人的狀況都難以預測,我們心中保持彈性,隨時調整行程和計畫。
尋求支援: 可以請家人或丈夫幫忙照顧小孩,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即使是短短的喘息時間,也很重要,能夠讓自己的身心放鬆一下。
放下「應該」:多數的困境是因為我們心中的「應該」訊息捆綁住了我們的想法念頭, 覺察一下腦中是不是出現了「應該.....」,如果有,就試著告訴自己「先放下」。過完年後,再好好覺察自己的「應該」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