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解決歷史難題的三個基本原則:《興亡的世界史》讀後雜感(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無堅不摧的時空連續性原則

余英時教授在《歷史與思想》的〈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中提到:

布氏(瑞士歷史學家布加特)建立的正統的文藝復興觀,其最大的毛病是太固定不移,以致與中古時代成為毫不相渉之兩橛。依這一觀念,一切「近代精神」皆突然興起於文藝復興時代,而在文藝復興對照之下,中古則成了野蠻與黑暗的總集結。近數十年來研究中古史及文藝復興史之學者已分別指出這種錯誤,並不斷地對正統的文藝復興觀有所修正…

其實不止文藝復興觀,綜觀歷史上古往今來的「偉大事蹟」,通常都被描述為由不世出的英雄豪傑所創造的空前絕後的神蹟,而忽略了這個世界上的人類,無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重重限制,根本沒辦法像上帝或天神那樣可以無中生有。孔子的名言「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就是很好的錯誤示範,事實上古中國周代的人沒有披髮左衽的原因有很多,管仲只是這些原因的其中之一,不能為了要突顯管仲的偉大,就把功勞全部歸給他。人類喜歡造神的壞習慣,自古以來就很難改正,這樣的壞習慣除了造就極權國家的獨裁暴君之外,也蒙敝了我們的雙眼,讓許多沒有根據的故事成為史實。

以時空的連續性原則來檢驗,一下子就可以檢驗出上述的文藝復興觀有多麼的錯誤百出:突然冒出了「近代精神」、突然驚覺了中古時代的野蠻、突然懷疑基督教、突然轉向人文主義…這些「突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的思想與行為的轉變,都需要時間與空間的醞釀,所謂的文藝復興時期,也只是在連續的時間與空間下的產物而已,它上承中古時代,下接近代世界,同時擁有中古時代與近代的特質,絕對不是什麼突然冒出來的奇蹟時代。

再以時空的連續性原則來檢驗「鄭和下西洋」,馬上就可以看出種種的不合理:明帝國突然有能力可以造出那麼巨大的戰艦、突然發展出那麼先進的航海技術、具備穆斯林身份的鄭和就那麼突然的統領船隊去有「穆斯林之海」之稱的東南亞海洋…這些奇蹟似的「突然」,其實只要把之前的元帝國經營海上絲路的歷史考慮進去,就可以修補時空的斷裂與不合理之處:「鄭和下西洋」就是元帝國海上事業的延續,絕對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奇蹟。想要重振民族自信心的現代中國,連北京奧運都要來一段「鄭和下西洋」的表演,這種自我陶醉式的激情,實在教人不敢領教。

時空的連續性原則是很有效的檢驗工具,只要事情的發展看不出前因後果,或是只能用巧合、運氣、或是奇蹟來形容的話,它的真實性就會大打折扣。因為人類喜歡造神的劣根性,常常會以故弄玄虛、或是倒果為因的手法來突顯某些人事物的重要性,此時就要利用時空的連續性原則來檢驗它們,讓這些誇大的故事現出原形。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存在單一方向/單一來源/單一中心的歷史

所謂文明的傳播,常常會被誤認為是單一方向的行為,以古代羅馬帝國征服地中海地區為例,我們很容易只看到強勢的羅馬文明在征服「蠻族」的同時,也向外傳播了法律、建築、宗教等有形及無形資產;而所謂的「蠻族」,不過是被動的接受這些資產的弱勢族群。但是在羅馬帝國瀕臨崩潰的末期,我們卻可以看到「蠻族」反過來改變羅馬帝國的一面:大量的「蠻族」以軍人的身份加入羅馬帝國,降低了羅馬公民從軍的比例,最後讓「蠻族」掌握了軍事大權,反過來分裂羅馬帝國,讓羅馬帝國走向末路。而「蠻族」崛起後,也讓自身的文化回過頭去影響原來的強勢族群,像是中世紀盛行至今的哥德式建築,就是「蠻族」文化的展現。

像這樣征服者與被征服者複雜的交互關係,也發生在大英帝國征服印度的過程之中。文明很難保持單一方向傳播的原因,在於不同文化的接觸交流之後所產生的化學變化,尤其是面對本來就擁有豐富文明的印度,就算是再怎麼傲慢的大英帝國,也很難不受其文明的影響:在印度殖民地發展的法律與制度,與印度的奧義書思想,也就這樣回流到英國本土。由此可見,世界上的諸多文明本來就各具特色,其本上並無高下貴賤之別,即使在優勢武力的加持下,也無法完全讓自身文明以單一方向壓制另一個文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860 字、11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透過研讀世界史,我們可以用更超然的態度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以國際共通的法理原則,把責任歸給需要負責的個人或是團體。只有當國與國之間的轉型正義得到伸張之後,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這應該是投入世界史的人們,心中的最大期盼。
回想我這個半百老翁從小到大,只要聽到非洲,就會跟「人道援助」扯上關係,像是由台灣世界展望會舉辦的「飢餓三十」活動,到今年都還在舉行,非洲的難民照片也一直是這個協會拿來募款的有力文宣。這樣的刻版印象,讓台灣家長每次看到小朋友浪費食物的時候,就會以「非洲小朋友沒有東西吃」來警告…
身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從二戰後一直保持強勢的姿態,主導全球的文化、娛樂、體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這樣席捲全球、帶著滿滿自信與無畏的美式風格,充滿了工業風與科技感,會讓人難以相信:在美國建國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以身為農業國家為傲
如此以擁抱多元為基礎的世界史觀,開創了全新的視野;也讓由差異創造出來的世界史,能以多元的面貌持續發展下去,這也是《興亡的世界史》最令人感動的旨意。與其去聽一些無料歷史網紅胡謅一些不三不四的內容,不妨來讀《興亡的世界史》,讓日本世界史的諸位學者,為大家重新上一堂現代的世界歷史課。
要對抗這些將台灣導向戰爭的危險力量,最需要的就是理解歷史的能力:讀了大韓民國的朴正熙與朴槿惠父女的歷史之後,就應該把同樣的標準,套用在中華民國台灣的兩蔣父子身上;一直把兩蔣父子置於神明般的地位,只會讓停屍在慈湖尚未入土為安的兩蔣父子繼續作祟,成為中華民國台灣人民永遠的噩夢,不可不慎。
隨著中國於新疆與西藏「再教育營」的陸續開設,看來中國已決心將這兩個以前的少數民族保護區納入一般行政區來嚴格控管,隨著從新疆、西藏逃出來的人們的血淚控訴,國際輿論也大力譴責這樣宛如文化滅絕的殘忍行徑,但是中國這次鐵了心的實施「再教育」,就是要讓這些外貌與漢族截然不同的中亞民族,被漢族的語言文字所同化
透過研讀世界史,我們可以用更超然的態度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以國際共通的法理原則,把責任歸給需要負責的個人或是團體。只有當國與國之間的轉型正義得到伸張之後,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這應該是投入世界史的人們,心中的最大期盼。
回想我這個半百老翁從小到大,只要聽到非洲,就會跟「人道援助」扯上關係,像是由台灣世界展望會舉辦的「飢餓三十」活動,到今年都還在舉行,非洲的難民照片也一直是這個協會拿來募款的有力文宣。這樣的刻版印象,讓台灣家長每次看到小朋友浪費食物的時候,就會以「非洲小朋友沒有東西吃」來警告…
身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從二戰後一直保持強勢的姿態,主導全球的文化、娛樂、體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這樣席捲全球、帶著滿滿自信與無畏的美式風格,充滿了工業風與科技感,會讓人難以相信:在美國建國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以身為農業國家為傲
如此以擁抱多元為基礎的世界史觀,開創了全新的視野;也讓由差異創造出來的世界史,能以多元的面貌持續發展下去,這也是《興亡的世界史》最令人感動的旨意。與其去聽一些無料歷史網紅胡謅一些不三不四的內容,不妨來讀《興亡的世界史》,讓日本世界史的諸位學者,為大家重新上一堂現代的世界歷史課。
要對抗這些將台灣導向戰爭的危險力量,最需要的就是理解歷史的能力:讀了大韓民國的朴正熙與朴槿惠父女的歷史之後,就應該把同樣的標準,套用在中華民國台灣的兩蔣父子身上;一直把兩蔣父子置於神明般的地位,只會讓停屍在慈湖尚未入土為安的兩蔣父子繼續作祟,成為中華民國台灣人民永遠的噩夢,不可不慎。
隨著中國於新疆與西藏「再教育營」的陸續開設,看來中國已決心將這兩個以前的少數民族保護區納入一般行政區來嚴格控管,隨著從新疆、西藏逃出來的人們的血淚控訴,國際輿論也大力譴責這樣宛如文化滅絕的殘忍行徑,但是中國這次鐵了心的實施「再教育」,就是要讓這些外貌與漢族截然不同的中亞民族,被漢族的語言文字所同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他思考著古代文明為什麼消失?
Thumbnail
遠見,讓成功與失敗都能帶來成功,但遠見的形成,卻離不開成功與失敗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先相信再明白 而神秘論的方法與此不同。神秘論經常是這樣,先確立一個基本結論,給出一個基本態度,然後根據這個基本結論和態度來篩選材料,對結論有積極證明作用的留下來,修改和刪除對結論不利的證據。 比照歐洲近代史,平民成為貴族從來就沒有一個明確的通道,所以才引起資產階級擁有財富之後要進行政治革命。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他思考著古代文明為什麼消失?
Thumbnail
遠見,讓成功與失敗都能帶來成功,但遠見的形成,卻離不開成功與失敗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先相信再明白 而神秘論的方法與此不同。神秘論經常是這樣,先確立一個基本結論,給出一個基本態度,然後根據這個基本結論和態度來篩選材料,對結論有積極證明作用的留下來,修改和刪除對結論不利的證據。 比照歐洲近代史,平民成為貴族從來就沒有一個明確的通道,所以才引起資產階級擁有財富之後要進行政治革命。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