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7 看透事物的本質(上) 科學方法論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你全力以赴解決一個問題,以為已經找到了完美的答案,結果發現越努力越遠離目標,就像在沙漠裡追逐海市蜃樓。這時你可能會懷疑,是自己不夠聰明,還是老天爺在跟你開玩笑?其實,你並不是一個人在犯這樣的錯誤!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的是,很多時候,我們被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帶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如果你願意停下來,換一個角度思考,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很多看似困難的挑戰,其實只是換個方式思考的距離而已。

1. 看透本質而非依賴表象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認為看到的就是全部,但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夠深入分析,看透問題的核心。例如,我們往往看到一個人外表成功,便認為他生活一帆風順,但實際上可能他在背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我們下面來舉幾個案例:

(1) 烤麵包的失敗

你在家裡嘗試烤麵包,但每次烤出來的麵包外皮焦了,內部卻不熟。表面上看,你可能會認為是烤箱溫度太高,但深入一點研究後才發現,問題其實出在發酵時間不足。當你調整發酵時間後,終於烤出了完美的麵包。

(2) 考試成績不理想

一個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和老師可能會認為是因為他不夠努力或沒有花時間讀書。但深入了解後才發現,真正的問題是他在某些基礎概念上有漏洞,導致無法應對高階題目。

別只盯著問題的外殼,解決問題的鑰匙藏在裡面。

2. 拋開兩種偏誤

我們很多時候過度依賴以往的經驗,認為它們能幫助我們快速做出決定。然而,過去的經驗有時反而會限制我們的思維,讓我們錯過更好的解決方法。我們必須學會質疑這些「經驗法則」,並在適當時候放下它們。

■ 倖存者偏誤

二戰期間,盟軍發現返回的轟炸機機翼上滿是彈孔,於是決定加強機翼的鋼甲。但統計學家阿伯拉罕·瓦德提出:「飛回來的飛機中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被擊落的飛機!」後來他們發現,飛機的致命弱點在於機頭和機尾。這段歷史成為了經典的「幸存者偏見」案例,提醒我們不要被表象所誤導。


■ 經驗偏誤

過度依賴「過去的經驗」,而忽略環境的不同,只用過去的成功方法做事。

我們來看幾個生活化的案例:

(1) 學騎腳踏車:

當你第一次學騎腳踏車時,可能聽過「用力踩踏板」的建議,但如果你試著放鬆身體,保持平衡而不是過度用力,你會發現騎行變得更輕鬆、更穩定。

(2) 搬家打包的錯誤

很多人打包行李時,依賴過去的經驗將重物放在底部,輕物放在上面。然而,有些情況下,為了避免損壞和方便搬運,反而應該將重物分散在多個箱子中,而非集中在一個地方。

「經驗是寶貴的,但有時,它可能是最具迷惑性的假象。」

3. 採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在面對問題時,我們常常依賴直覺做決定,但事實上,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這樣的科學方法論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我們找到答案。這種方法讓我們系統化地分析問題,避免陷入思維陷阱。

我們一樣來舉幾個案例:

(1) 植物養護的挑戰

你家裡的植物葉子開始變黃,你可能會假設是澆水太多造成的。於是你減少了澆水量,但葉子依然發黃。然後,你假設可能是陽光不足,於是將植物移到更光亮的地方,結果發現植物開始恢復生機。最終,你調整了澆水量和陽光的比例,找到了合適的養護方法。

(2) 解決寵物行為問題

你的狗狗每天在你上班後都會在家亂叫,擾亂鄰居的安寧。你假設牠亂叫是因為分離焦慮,所以你嘗試在離開家時給牠玩具和零食,但效果不佳。接下來,你假設問題可能是牠缺乏運動,於是你改變了早晨的例行活動,增加了帶牠散步的時間。結果發現,在增加運動量之後,狗狗在你離開後安靜了許多。這個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理解並解決寵物行為問題。

科學的方法讓我們一次一次接近真相,每個錯誤都是走向正確的階梯。

■ CTA:優秀是解決本質問題的人

  • 優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 解決根本解、而非現象解,多問幾個Why


  • 常常問自己,這是事實還是觀點?這是科學還是經驗

在面對問題和挑戰時,我們往往會依賴直覺和過去的經驗來做出決策,但真正優秀的人懂得運用科學的方法,以理性和系統化的思維來破解難題。他們不只是看問題的表象,而是深入挖掘,追尋真正的本質;他們不迷信經驗,而是勇於質疑,敢於嘗試新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他們懂得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循環,來一步一步逼近真相,找到最正確的路徑。

人生就像一場迷宮,成功的關鍵並不是你第一次就能找到出口,而是你是否能在每次錯誤後勇敢地調整方向。當你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看待問題時,每一次失敗都將成為走向成功的階梯,每一個挑戰都將成為自我突破的契機。

記住:真正的智慧不在於從未犯錯,而在於能夠在每次錯誤中,找到更好的解答。當你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當你敢於打破經驗的枷鎖,當你持續用科學的方法調整前行,你不只是解決了問題,更是在這過程中成為了一個更優秀、更強大的自己。


Podcast:早知道就好

Blog:Give me Book


85會員
231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論被視為智慧的比武場,其本質是一種思想碰撞的藝術。成功的辯手不僅關注論證的反駁,更能迅速引導觀眾的思維。辯論的真正目的在於征服觀眾,如何透過偷換概念和瞬間反應能力來有效影響觀眾的立場。理解辯論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讓你在各種場閤中更具說服力,無論是職場還是私人生活,辯論都是提升邏輯思考和急智的絕佳途徑
在日常交流中,'為什麼'這個問題常常伴隨著潛在的假設,導致我們不自覺地接受錯誤觀點。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問題背後隱藏的「注射器」,如何引導我們進入思維的陷阱,以及如何依據事實而非觀點來思考問題。我們將學習如何辨別這些隱藏的暗示,避免被不實的假設所左右,並重新掌握自己的思維方式。
本文深入探討底層邏輯的四大核心元素:事實、觀點、立場與信仰,並分析它們在日常思考中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元素將幫助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做出更理性且全面的判斷,避免思維陷阱,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掌握底層邏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更加遊刃有餘,做出明智的決策。
人生三層智慧:博奕、定力和選擇。這些智慧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複雜的生活中做出明智的決策,還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與堅持。通過瞭解博奕的策略、培養定力以堅守長期價值,以及具備勇氣放棄不合適的選擇,我們可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成為更出色的玩家。本文提供具體的案例與啟示,助你在競爭中合作,在動盪中不動如山。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面對「是非對錯」的議題,這似乎是那麼簡單,卻在實際情況中變得複雜。不同的視角如法學家、經濟學家和商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截然不同,揭示出對錯的相對性。本文深入探討這三者如何解讀一個案例,並指出要理解「對」與「錯」的定義需考量環境與前提,鼓勵我們追求多元智慧的共存。
在生活與工作中,底層邏輯幫助我們巧妙解決複雜問題。我們或許會受到表面的影響,但深入理解核心驅動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持續的練習與長期的影響是決策中的重要考量,學習如何在變化中運用這些規律,能讓我們獲得更好的成果。掌握這些底層規律,讓我們能在各種挑戰中游刃有餘。
辯論被視為智慧的比武場,其本質是一種思想碰撞的藝術。成功的辯手不僅關注論證的反駁,更能迅速引導觀眾的思維。辯論的真正目的在於征服觀眾,如何透過偷換概念和瞬間反應能力來有效影響觀眾的立場。理解辯論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讓你在各種場閤中更具說服力,無論是職場還是私人生活,辯論都是提升邏輯思考和急智的絕佳途徑
在日常交流中,'為什麼'這個問題常常伴隨著潛在的假設,導致我們不自覺地接受錯誤觀點。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問題背後隱藏的「注射器」,如何引導我們進入思維的陷阱,以及如何依據事實而非觀點來思考問題。我們將學習如何辨別這些隱藏的暗示,避免被不實的假設所左右,並重新掌握自己的思維方式。
本文深入探討底層邏輯的四大核心元素:事實、觀點、立場與信仰,並分析它們在日常思考中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元素將幫助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做出更理性且全面的判斷,避免思維陷阱,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掌握底層邏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更加遊刃有餘,做出明智的決策。
人生三層智慧:博奕、定力和選擇。這些智慧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複雜的生活中做出明智的決策,還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與堅持。通過瞭解博奕的策略、培養定力以堅守長期價值,以及具備勇氣放棄不合適的選擇,我們可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成為更出色的玩家。本文提供具體的案例與啟示,助你在競爭中合作,在動盪中不動如山。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面對「是非對錯」的議題,這似乎是那麼簡單,卻在實際情況中變得複雜。不同的視角如法學家、經濟學家和商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截然不同,揭示出對錯的相對性。本文深入探討這三者如何解讀一個案例,並指出要理解「對」與「錯」的定義需考量環境與前提,鼓勵我們追求多元智慧的共存。
在生活與工作中,底層邏輯幫助我們巧妙解決複雜問題。我們或許會受到表面的影響,但深入理解核心驅動力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持續的練習與長期的影響是決策中的重要考量,學習如何在變化中運用這些規律,能讓我們獲得更好的成果。掌握這些底層規律,讓我們能在各種挑戰中游刃有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質是事物的內在特性和核心特質,是決定事物存在和特性的根本原因。理解本質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也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在不同的領域,本質的具體表現形式和研究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是追尋事物的真相和根源。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普通人和優秀人解決問題的差異,提出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進行調整的解決問題模式,並強調了不被利益或立場左右的重要性。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質是事物的內在特性和核心特質,是決定事物存在和特性的根本原因。理解本質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也有助於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在不同的領域,本質的具體表現形式和研究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是追尋事物的真相和根源。
Thumbnail
「大家意見好多...要怎麼找到最佳解法?」 「叫我解決?根本沒想法啊!靈感枯竭啦!」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問題到底出在哪!?」 你是不是想找一套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構想創新方法呢? 「設計思考」也許就是你積極追求的解答,往下閱讀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思維!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普通人和優秀人解決問題的差異,提出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進行調整的解決問題模式,並強調了不被利益或立場左右的重要性。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