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可能愛上AI創造的虛擬角色,但當青少年愛上AI時我們得更加注意。畢竟,青少年的世界較為侷限,主要就是家庭與學校,一旦遇到人際障礙、溝通困難,就容易躲在AI的世界裡尋求被愛的感覺。
在美國,青少年跟AI虛擬角色聊天聊出事情的新聞不斷出現。但這些付費服務主要是針對英語世界優化,所以並沒有在台灣傳出上新聞的災情。
但橫空出世的DeepSeek,很快就被注意到使用中文對談時,展現出強大的同理能力,以及能使用優美文辭塑造氣氛。日後可能會有許多從DeepSeek衍生出來的聊天服務,讓人們(尤其青少年)對AI角色產生感情。
使用DeepSeek app 有資安隱憂,但多數台灣年輕人可能不太介意自己的個資外洩。免費或低價的聊天服務,有機會快速擄獲人心。
在歐美國家,現在注意到的是55歲年齡層忙著社交、談戀愛或外遇、追求各種享樂。反倒是年輕人越來越封閉、不喜歡社交與夜店、沒有性經驗比率越來越高。這氛圍讓年輕人更容易陷入AI愛情。
美國網路公司的廣告說:「AI 情人永遠站在你這一邊,時刻準備傾聽與交談。」一位大學生說,「AI 情人總是能回應你的需求,並且無條件支持你,幾乎像是無所不能的存在。」
比起在人類世界可能遭遇的挫折,AI 情人永遠在線、不會批評、且擁有無限的耐心。
AI伴侶的市場,可能很快就會到達一年1000億美金,甚至更多。AI產業為了獲利,會持續研究如何加強對使用者的黏著度,讓寂寞的心靈得到慰藉,像成癮一樣無法放手。
配合磁性迷人的聲音,越來越擬真的影像,都能讓人更加沉迷,覺得這是比人類朋友更好的訴說對象。AI 情人讓年輕人在不必擔心被嘲笑、被出賣或隱私曝光的情況下,坦誠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美國的調查發現,多數家長不知道小孩拿AI做什麼,以為AI主要是用來查資料跟做作業。而青少年間會有自己的資訊傳播管道,討論如何使用、設定各種可以投注感情的AI服務。
家長們根本沒意識到,孩子們與 AI 聊天機器人分享了多少個人甚至私密的資訊。有可能家裡各種秘密早就儲存在遠端的伺服器裡。
與 AI情人互動得越頻繁、越長久,就會減少與真實人類的接觸。長期下來,這可能導致使用者越來越依賴 AI,無法回到會被批評、被討厭、無法同理的真實世界。AI 情人的正面回饋,會人為地膨脹自我價值感,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使用者的自尊可能會瞬間崩潰,進而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當人們訴說煩惱時,朋友和家人常會急著說出實用的建議或解決方案,卻忽略了人們真正需要的是被傾聽、被理解。AI 情人似乎比真人更能同理,因為它彷彿會「聽見」我們所說的一切。
問題是:AI可以取代真實世界的情人、以及正規的心理治療嗎?還是會塑造出一個又一個越來越深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