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謫: 《萬國的權柄與榮耀:論激進宗教作為自由主義的替代方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第一次在方格子發文,此文有試驗性質

raw-image


這是一本英文書,只是英語標題太長了所以我改用自己譯的,因為這本書可能比較冷門,以後大概也不會有正式的中文譯本。

最近無意發現此書: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World: On Radical Religious Alternatives to Liberalism 《萬國的權柄與榮耀:論激進宗教作為自由主義的替代方案》

這是一位現代的東正教徒和古典自由主義者嚴肅地從哲學角度構解和批判羅馬天主教神權政治的書

「萬國的權柄與榮耀」典出《聖經·馬太福音》,描述耶穌受洗後在曠野,面對魔鬼以無上世俗權力所做的試探。

書名暗示著,將神權政治視為憲政民主的替代方案,本身就是一種魔鬼的誘惑;而耶穌以「順服神而非順服人」為由,拒絕了這項試探。

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題材,社會分析不多,(對華人來說)公共性不太高,所以如果對這個議題沒興趣,可以直接跳過沒關係~

我個人從書中得到的啟發不多,本來沒有打算介紹它,但剛好有人問起,想說稍微整理一下分享出來,不要浪費……

作者 Vallier在他的演講中煞有介事地擔憂美國走向神權政治,我當下的反應是,美國人應該還不至於那麼瘋狂吧?

但另一方面,我認識的美國人也異口同聲地說,現在的基督徒越來越保守、反自由主義、宗教狂熱,甚至有擁立神權政治的傾向。

加上我之前讀的另一本書,也是一位自稱「後自由主義者」(post-liberal)的基督徒哲學家所寫的。

本來讀完那本後,覺得內容其實沒什麼特別,只是華而不實地拼湊出反對自由主義的理由,既反對社會自由,也反對自由市場。

明明就只是反自由而已,搞什麼「後自由」…… 我本來覺得這派人只是想譁眾取寵,很快就會不了了之,結果才發現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也以 postliberal 自居,而且跟這一派的學者過從甚密。

那一刻我才明白,共和黨大概是想從他們身上尋找反自由主義的哲學靈感。

好吧,看在作者好像很認真地反對神權政治,以及我個人的一點好奇心上,就來讀一下這本書吧。

書中花了不少篇幅討論美國天主教的神權政治思想,也就是所謂的「整合主義」(integralism),並介紹了它的社會、歷史背景、哲學和政治體制。

我只挑我覺得有趣的部分來說:

主張神權政治的人,理所當然地主張政教不該分離——

因他們認為,政府不只應該促進世俗的福祉,也要促進(天主教教會所定義的)靈性之善。相較於世俗利益,社會更應該實現並追求更高的精神和道德目標。

而這種哲學也體現在他們的政治體制上:

整合主義主張一種獨特的雙重權力政體(dyarchy);也就是說,社會有兩個不同的權威來源:

一個來自國家,另一個來自教會;世俗事務歸國家管,靈性事務歸教會管。而且,因為靈性事務比較重要,所以理論上教會的權威和權力也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天主教版本的整合主義並不侷限於君主體制,理論上也可以融入民主體制。
教會應該在道德和倫理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並且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上提供指導。

由於這種信念,他們不像傳統美國保守派那樣信奉小政府主義,而是需要一個積極有為的政府體制,才能將現代社會中龐大、多樣、受教育程度高,且個人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重塑為虔誠且服從的教民。

教會和國家都有權在各自的領域內進行統治,教會治理受洗者,而國家治理一般公民,因此會出現同時受兩者管轄的情況。

教會有權按照獨立的一套教會法(Canon Law)管理國內教徒,而且可以委託國家協助推進,並請求國家提供協助。

羅馬天主教會可以要求國家政策直接促進靈性之善,並以民事懲罰作為後盾;國家的立法和執法也應避免僭越教會的權威。

作者之所以如此認真地出書反對,是因為他認為真的有人在嘗試透過共和黨(如前面提到的 JD Vance),逐步將美國的政治體制轉變為神權政治。

這裡還要提一下作者 Vallier 的主要論證對手之一, Adrian Vermeule,是一位一流的哈佛法學教授,他就是一個抱持這種想法,並以天主教神權政治為實際目標的人(真的不要以為學者腦袋就一定正常)。

Vermeule 一方面主張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和政治秩序將會衰落,但另一方面,它的政治架構仍然能為他的神權政治目標所用,所以教徒應該趁價值觀真空之際奪取權力。 我很難想像美國會變成上面描述的那種雙政體模式,但不難想像共和黨會變得更加保守,並挪用更多宗教概念來為自己背書,以贏得更多支持。

另一方面,作為法律學者和天主教徒,Vermeule 深受天主教自然法傳統的影響,主張法律必須反映客觀的道德真理,而非僅僅是中立程序或歷史文本的產物。 這意味著法律在道德問題上不能保持中立,而應該主動追求「共同善」,包括保護社會的基本道德秩序、家庭、宗教和公共利益。

這裡特別解釋一下背景脈絡,在美國,許多保守派主張原典主義(Originalism),也就是按照立法原意和精神去解讀法律; 而自由派則多主張動態憲政 (Living Constitutionalism),認為對憲法的解讀應該因應時代變遷而改變。 Vermeule 這種「共同善憲法主義」(Common Good Constitutionalism)使他在兩派之中都顯得格格不入。

這種主張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由於 Vermeule 本身是天主教徒,因此他所講的客觀道德真理,其實也只是天主教教義的真理。 他不理解教義更多時候只是教會、教皇、教宗們反映時代和個人價值觀的產物,其實稱不上什麼客觀。

因此,將這套「共同善」實際應用,就意味著主張法官應該積極運用權力,以促進天主教教義所講的「善」。假如只是保護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定這些還好,但在一個多元社會裡,這種法律觀很容易就會導致單方面將宗教價值觀強加於人。 放在美國的脈絡裡,更可能將道德議題(如反墮胎、宗教自由、家庭政策)置於憲法辯論的核心,甚至可能動搖憲政民主的一些核心價值。

要記住,Adrian Vermeule 是一位一流的法律學者,他的思想將會影響許多年輕的保守派法律學者,這其實蠻危險的,也是這本看似抽象的書背後所隱含的現實意義。

作者還以過渡到這種政體會帶來的不穩定、不現實和不正義三個主要論點,來說明為什麼神權政治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在缺乏現實基礎的情況下,實在難以解釋如何在沒有世俗自由派民眾反抗和暴力鎮壓的前提下,從自由民主和平轉向神權政治,同時又不違反天主教原則上禁止大規模暴力的原則。

作者也假設,要在現代維持神權政體的穩定,需要像中國那樣大規模的監控和壓迫性技術,來維持教民的信仰以及對政體的認同,但這很難稱得上是「善」(作者的確是以中國為例,但中國人會翻牆……)。

此外,教皇和國王/總統的雙重權威,會類似於我之前提過的總統制中行政和立法的雙重合法性衝突;這種政治體制基本上注定會失敗,重蹈歷史上國王和教皇的權力鬥爭,以及天主教會腐化而引發新教改革,乃至後來的宗教戰爭覆轍。

作者甚至還雄辯滔滔地反駁了主張儒家內聖外王和伊斯蘭民主的學者,論證假如人類以這種無法具體把握的超驗教條作為政治基礎,最終都會失敗。 就像歷史上國王和教皇的政爭,以及天主教會腐化而引發新教改革,和後來的宗教戰爭那樣。

最後有點好笑的是,作者雖然反駁了一大堆,但卻認為可以在美國的特許小城市裡試行這種制度。

雖然我的理解是,作者其實想叫這些宗教狂熱份子自己玩去,別把整個聯邦都拖下水😂

作者是寫了一大堆在講神權政治的問題,可是幾乎沒什麼提到自由主義的美好。整體來說,這本書比較像是一本很認真嚴謹的神學辯論。

感興趣的話這裡有額外的英語介紹:https://thomistica.net/book-reviews/https/thomisticanet/quaestiones-url/vallier-kingdom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n的時政雜談
0會員
6內容數
政治社會學專業,沒小孩的愛貓人類,主要關注大中華地區和歐美政治
Rin的時政雜談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譯:Rin Fukasawa @ 時政評論 t.me/fukasawas_micropolitics 原文出自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path-american-authoritariani
2025/02/28
譯:Rin Fukasawa @ 時政評論 t.me/fukasawas_micropolitics 原文出自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path-american-authoritariani
2025/02/24
本來想連台派的川粉一起講,兩者太像了,但台灣尚且有點被逼親美,香港侵粉是自甘墮落。
Thumbnail
2025/02/24
本來想連台派的川粉一起講,兩者太像了,但台灣尚且有點被逼親美,香港侵粉是自甘墮落。
Thumbnail
2025/02/22
保守派所需的並非清晰明瞭,而是簡單易懂。 對他們而言,理想中的秩序應該如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般層次分明;應該像喪禮那樣每個細節也有明確指示,他們渴望的是一套明確的綱紀倫常,歐美保守派和儒家文化對秩序感的迷戀其實是共通的。
2025/02/22
保守派所需的並非清晰明瞭,而是簡單易懂。 對他們而言,理想中的秩序應該如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般層次分明;應該像喪禮那樣每個細節也有明確指示,他們渴望的是一套明確的綱紀倫常,歐美保守派和儒家文化對秩序感的迷戀其實是共通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宗教神學方面的英文書,對於美國在2025這時空下的的神權政治思想有興趣的人可以一看,作者用很認真的態度解釋和反駁了這種看似搞笑的復古思想。
Thumbnail
這是一本宗教神學方面的英文書,對於美國在2025這時空下的的神權政治思想有興趣的人可以一看,作者用很認真的態度解釋和反駁了這種看似搞笑的復古思想。
Thumbnail
近期,一份名為《Project 2025》的文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份由傳統基金會起草的藍圖,勾勒出了下一屆政府的施政方向。然而,其中充斥著違憲內容和對美國公民獨立性的限制,這些都是以基督教民族主義的名義提出的。 文件明確提出要確立國教,削弱權力制衡機制,並侵犯公民權利,特別是針對女性、LGBT
Thumbnail
近期,一份名為《Project 2025》的文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份由傳統基金會起草的藍圖,勾勒出了下一屆政府的施政方向。然而,其中充斥著違憲內容和對美國公民獨立性的限制,這些都是以基督教民族主義的名義提出的。 文件明確提出要確立國教,削弱權力制衡機制,並侵犯公民權利,特別是針對女性、LGBT
Thumbnail
有些激進的批判性當代理論,指出現代自由與人權的承諾與神話之間的相似性,認為它不過只是另一種霸權,以單一文化所定義的人類形象界定全人類。這個發現並不能否定關於「人性尊嚴」的普遍承諾本身的正當性,否則「我們是否還一樣都是人」這個問題將變得無可討論,人類世界也將再次失去「可溝通性」,淪為原始的各個部落與帝
Thumbnail
有些激進的批判性當代理論,指出現代自由與人權的承諾與神話之間的相似性,認為它不過只是另一種霸權,以單一文化所定義的人類形象界定全人類。這個發現並不能否定關於「人性尊嚴」的普遍承諾本身的正當性,否則「我們是否還一樣都是人」這個問題將變得無可討論,人類世界也將再次失去「可溝通性」,淪為原始的各個部落與帝
Thumbnail
這本書其實是很久以前買的,也早就看完了,但一直沒發心得。後來我在這幾天重新看了這本書,總算理解為何我之前沒發心得,而是把它擺著了,因為這本書裡有些問題,是幾年前的我開始注意到,但還沒有完整想法的,如今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宣傳現今是聖靈的時代,因此宗教應該如何改變來面對當代。雖說
Thumbnail
這本書其實是很久以前買的,也早就看完了,但一直沒發心得。後來我在這幾天重新看了這本書,總算理解為何我之前沒發心得,而是把它擺著了,因為這本書裡有些問題,是幾年前的我開始注意到,但還沒有完整想法的,如今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宣傳現今是聖靈的時代,因此宗教應該如何改變來面對當代。雖說
Thumbnail
讓教會大崩潰的哲學家:斯賓諾莎 「關於這本褻瀆上帝的書,我方代表已採取一切必要之舉措,於荷蘭法院第一次開庭時公開批判此書,並正等待後續結果。基督教會對於這本淫穢的書籍深感厭惡……我們要求政府強力鎮壓此書,並立法禁止此書以及其他所有褻瀆上帝之書籍的出版。」[1] 究竟哪本「淫亂」的書籍,引起1670年
Thumbnail
讓教會大崩潰的哲學家:斯賓諾莎 「關於這本褻瀆上帝的書,我方代表已採取一切必要之舉措,於荷蘭法院第一次開庭時公開批判此書,並正等待後續結果。基督教會對於這本淫穢的書籍深感厭惡……我們要求政府強力鎮壓此書,並立法禁止此書以及其他所有褻瀆上帝之書籍的出版。」[1] 究竟哪本「淫亂」的書籍,引起1670年
Thumbnail
作者認定基督教將會徹底改變中國的傳統國家性格,中國人(按作者政治立場,台灣人也算)一旦扔棄傳統的信仰與文化,改信其他宗教,原有的性質與風格將會喪失殆盡,而以儒家思想為根據的中國文化將會淪亡,所以作者想藉「探討與評論基督教」盡一份炎黃子孫當盡的責任。
Thumbnail
作者認定基督教將會徹底改變中國的傳統國家性格,中國人(按作者政治立場,台灣人也算)一旦扔棄傳統的信仰與文化,改信其他宗教,原有的性質與風格將會喪失殆盡,而以儒家思想為根據的中國文化將會淪亡,所以作者想藉「探討與評論基督教」盡一份炎黃子孫當盡的責任。
Thumbnail
首先感謝晨星出版社送我這本書,我對這類書籍一直很感興趣,看過得相似書籍可不少,這次拿到這本算是當成學生族群入門書的版本,而且作者是日本人,算是有趣的體驗。 其實這種跨宗教的宗教入門書並不好寫,畢竟如果針對單一宗教,你大可直接呈現宗教教義,或者你要來踢館也隨你,反正讀者群很明確,寫起來反而容易。
Thumbnail
首先感謝晨星出版社送我這本書,我對這類書籍一直很感興趣,看過得相似書籍可不少,這次拿到這本算是當成學生族群入門書的版本,而且作者是日本人,算是有趣的體驗。 其實這種跨宗教的宗教入門書並不好寫,畢竟如果針對單一宗教,你大可直接呈現宗教教義,或者你要來踢館也隨你,反正讀者群很明確,寫起來反而容易。
Thumbnail
讀這本書是個有趣的經驗,因為通常我們讀書可能是為了看看某些新觀點,或者學習自己還不懂的東西,但這本書我看的時候,是在印證我自己想的東西,同時補充更多學術資料。 簡單說,作者所說的東西,其實我已經歸納出同樣結果了,只是我沒有做這種學術性研究,而是在大量閱讀與思考中,自己得出同樣結論。 當然,自己猜想就
Thumbnail
讀這本書是個有趣的經驗,因為通常我們讀書可能是為了看看某些新觀點,或者學習自己還不懂的東西,但這本書我看的時候,是在印證我自己想的東西,同時補充更多學術資料。 簡單說,作者所說的東西,其實我已經歸納出同樣結果了,只是我沒有做這種學術性研究,而是在大量閱讀與思考中,自己得出同樣結論。 當然,自己猜想就
Thumbnail
生存在於一個宣稱民主終結,由民粹主導輿論戰火,中國崛起,歐盟體系日漸崩解的紛雜時代,我們的世界被形述地動蕩不安,更別提讓人類無所遁逃的疫情虎視眈眈著。然而,正因位處於紛亂,我們不應被恐懼主導,保持思考,認識世界局勢是我們可以做的。
Thumbnail
生存在於一個宣稱民主終結,由民粹主導輿論戰火,中國崛起,歐盟體系日漸崩解的紛雜時代,我們的世界被形述地動蕩不安,更別提讓人類無所遁逃的疫情虎視眈眈著。然而,正因位處於紛亂,我們不應被恐懼主導,保持思考,認識世界局勢是我們可以做的。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