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方格子發文,此文有試驗性質
這是一本英文書,只是英語標題太長了所以我改用自己譯的,因為這本書可能比較冷門,以後大概也不會有正式的中文譯本。
最近無意發現此書: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World: On Radical Religious Alternatives to Liberalism 《萬國的權柄與榮耀:論激進宗教作為自由主義的替代方案》
這是一位現代的東正教徒和古典自由主義者嚴肅地從哲學角度構解和批判羅馬天主教神權政治的書
「萬國的權柄與榮耀」典出《聖經·馬太福音》,描述耶穌受洗後在曠野,面對魔鬼以無上世俗權力所做的試探。
書名暗示著,將神權政治視為憲政民主的替代方案,本身就是一種魔鬼的誘惑;而耶穌以「順服神而非順服人」為由,拒絕了這項試探。
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題材,社會分析不多,(對華人來說)公共性不太高,所以如果對這個議題沒興趣,可以直接跳過沒關係~
我個人從書中得到的啟發不多,本來沒有打算介紹它,但剛好有人問起,想說稍微整理一下分享出來,不要浪費……
作者 Vallier在他的演講中煞有介事地擔憂美國走向神權政治,我當下的反應是,美國人應該還不至於那麼瘋狂吧?
但另一方面,我認識的美國人也異口同聲地說,現在的基督徒越來越保守、反自由主義、宗教狂熱,甚至有擁立神權政治的傾向。
加上我之前讀的另一本書,也是一位自稱「後自由主義者」(post-liberal)的基督徒哲學家所寫的。
本來讀完那本後,覺得內容其實沒什麼特別,只是華而不實地拼湊出反對自由主義的理由,既反對社會自由,也反對自由市場。
明明就只是反自由而已,搞什麼「後自由」…… 我本來覺得這派人只是想譁眾取寵,很快就會不了了之,結果才發現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也以 postliberal 自居,而且跟這一派的學者過從甚密。
那一刻我才明白,共和黨大概是想從他們身上尋找反自由主義的哲學靈感。
好吧,看在作者好像很認真地反對神權政治,以及我個人的一點好奇心上,就來讀一下這本書吧。
書中花了不少篇幅討論美國天主教的神權政治思想,也就是所謂的「整合主義」(integralism),並介紹了它的社會、歷史背景、哲學和政治體制。
我只挑我覺得有趣的部分來說:
主張神權政治的人,理所當然地主張政教不該分離——
因他們認為,政府不只應該促進世俗的福祉,也要促進(天主教教會所定義的)靈性之善。相較於世俗利益,社會更應該實現並追求更高的精神和道德目標。
而這種哲學也體現在他們的政治體制上:
整合主義主張一種獨特的雙重權力政體(dyarchy);也就是說,社會有兩個不同的權威來源:
一個來自國家,另一個來自教會;世俗事務歸國家管,靈性事務歸教會管。而且,因為靈性事務比較重要,所以理論上教會的權威和權力也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天主教版本的整合主義並不侷限於君主體制,理論上也可以融入民主體制。
教會應該在道德和倫理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並且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上提供指導。
由於這種信念,他們不像傳統美國保守派那樣信奉小政府主義,而是需要一個積極有為的政府體制,才能將現代社會中龐大、多樣、受教育程度高,且個人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重塑為虔誠且服從的教民。
教會和國家都有權在各自的領域內進行統治,教會治理受洗者,而國家治理一般公民,因此會出現同時受兩者管轄的情況。
教會有權按照獨立的一套教會法(Canon Law)管理國內教徒,而且可以委託國家協助推進,並請求國家提供協助。
羅馬天主教會可以要求國家政策直接促進靈性之善,並以民事懲罰作為後盾;國家的立法和執法也應避免僭越教會的權威。
作者之所以如此認真地出書反對,是因為他認為真的有人在嘗試透過共和黨(如前面提到的 JD Vance),逐步將美國的政治體制轉變為神權政治。
這裡還要提一下作者 Vallier 的主要論證對手之一, Adrian Vermeule,是一位一流的哈佛法學教授,他就是一個抱持這種想法,並以天主教神權政治為實際目標的人(真的不要以為學者腦袋就一定正常)。
Vermeule 一方面主張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和政治秩序將會衰落,但另一方面,它的政治架構仍然能為他的神權政治目標所用,所以教徒應該趁價值觀真空之際奪取權力。 我很難想像美國會變成上面描述的那種雙政體模式,但不難想像共和黨會變得更加保守,並挪用更多宗教概念來為自己背書,以贏得更多支持。
另一方面,作為法律學者和天主教徒,Vermeule 深受天主教自然法傳統的影響,主張法律必須反映客觀的道德真理,而非僅僅是中立程序或歷史文本的產物。 這意味著法律在道德問題上不能保持中立,而應該主動追求「共同善」,包括保護社會的基本道德秩序、家庭、宗教和公共利益。
這裡特別解釋一下背景脈絡,在美國,許多保守派主張原典主義(Originalism),也就是按照立法原意和精神去解讀法律; 而自由派則多主張動態憲政 (Living Constitutionalism),認為對憲法的解讀應該因應時代變遷而改變。 Vermeule 這種「共同善憲法主義」(Common Good Constitutionalism)使他在兩派之中都顯得格格不入。
這種主張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由於 Vermeule 本身是天主教徒,因此他所講的客觀道德真理,其實也只是天主教教義的真理。 他不理解教義更多時候只是教會、教皇、教宗們反映時代和個人價值觀的產物,其實稱不上什麼客觀。
因此,將這套「共同善」實際應用,就意味著主張法官應該積極運用權力,以促進天主教教義所講的「善」。假如只是保護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定這些還好,但在一個多元社會裡,這種法律觀很容易就會導致單方面將宗教價值觀強加於人。 放在美國的脈絡裡,更可能將道德議題(如反墮胎、宗教自由、家庭政策)置於憲法辯論的核心,甚至可能動搖憲政民主的一些核心價值。
要記住,Adrian Vermeule 是一位一流的法律學者,他的思想將會影響許多年輕的保守派法律學者,這其實蠻危險的,也是這本看似抽象的書背後所隱含的現實意義。
作者還以過渡到這種政體會帶來的不穩定、不現實和不正義三個主要論點,來說明為什麼神權政治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在缺乏現實基礎的情況下,實在難以解釋如何在沒有世俗自由派民眾反抗和暴力鎮壓的前提下,從自由民主和平轉向神權政治,同時又不違反天主教原則上禁止大規模暴力的原則。
作者也假設,要在現代維持神權政體的穩定,需要像中國那樣大規模的監控和壓迫性技術,來維持教民的信仰以及對政體的認同,但這很難稱得上是「善」(作者的確是以中國為例,但中國人會翻牆……)。
此外,教皇和國王/總統的雙重權威,會類似於我之前提過的總統制中行政和立法的雙重合法性衝突;這種政治體制基本上注定會失敗,重蹈歷史上國王和教皇的權力鬥爭,以及天主教會腐化而引發新教改革,乃至後來的宗教戰爭覆轍。
作者甚至還雄辯滔滔地反駁了主張儒家內聖外王和伊斯蘭民主的學者,論證假如人類以這種無法具體把握的超驗教條作為政治基礎,最終都會失敗。 就像歷史上國王和教皇的政爭,以及天主教會腐化而引發新教改革,和後來的宗教戰爭那樣。
最後有點好笑的是,作者雖然反駁了一大堆,但卻認為可以在美國的特許小城市裡試行這種制度。
雖然我的理解是,作者其實想叫這些宗教狂熱份子自己玩去,別把整個聯邦都拖下水😂
作者是寫了一大堆在講神權政治的問題,可是幾乎沒什麼提到自由主義的美好。整體來說,這本書比較像是一本很認真嚴謹的神學辯論。
感興趣的話這裡有額外的英語介紹:https://thomistica.net/book-reviews/https/thomisticanet/quaestiones-url/vallier-kingd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