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一本「淫亂且有害」的書籍,如何讓教會大崩潰?──《不馴的異端》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讓教會大崩潰的哲學家:斯賓諾莎

「關於這本褻瀆上帝的書,我方代表已採取一切必要之舉措,於荷蘭法院第一次開庭時公開批判此書,並正等待後續結果。基督教會對於這本淫穢的書籍深感厭惡……我們要求政府強力鎮壓此書,並立法禁止此書以及其他所有褻瀆上帝之書籍的出版。」[1]
究竟哪本「淫亂」的書籍,引起1670年荷蘭各教會的憤慨與不安,並透過各樣管道向政府施壓禁止本書的出版?究竟是哪本「褻瀆上帝」的書籍,在初版印刷時便將出版商與作者匿名,千方百計地擺脫官方審查?
這是一本激進的「憤怒之書」──《神學政治論》,由荷蘭哲學家斯賓諾沙(Spinoza)所著。它不只挑動教會高層的敏感神經,更引來哲學、政治與知識界各種尖酸刻薄的攻擊。
斯賓諾莎是一位理性主義者,畢生捍衛哲學思想的自由,並大力批判教會權力高漲帶來的不寬容社會氛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哲學教授史蒂芬.納德勒(Steven Nadler)在《不馴的異端》以生動的文筆,帶我們回到17世紀的荷蘭,描述《神學政治論》出版後所引發的各種動盪,並探討本書到底寫了什麼關鍵內容,至今仍在對我們說話。

大逆不道的「異端思想」

如果現在你跟基督徒朋友分享《神學政治論》的論點,我想他肯定會說你是個「大異端」!可想而知,17世紀的歐洲社會肯定更容不下這種大逆不道的思想。不過,斯賓諾莎到底說了什麼呢?嗯,像是:
  • 神蹟不是什麼超自然的現象,而是人類還沒有理解的自然現象。
  • 聖經不是上帝啟示的書,而是一部人類文學作品。
  • 人們不用相信某個特定宗教才能得救,真正的宗教只在乎你是否有實踐正義與博愛。
有些觀點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但當時在政教不分的處境下,可說帶來很大的威脅:
  • 教會不應該干涉國家的治理,而應該服從於國家的治理底下。
  • 政府不應該限制一個人的言論與思想自由。
我認為,我們可以從斯賓諾莎回應該時代的「信仰迷思」(其實現在仍存在),給我們的人生一些啟發。他捍衛哲學思考的自由,認為我們不應因恐懼順從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而是要以理性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以下就斯賓諾莎對神蹟、聖經與宗教的觀點,跟大家分享這位驚世駭俗的哲學家,到底讓教會多頭痛。

相信神蹟是無知的,那只是我們還尚未理解的自然事物

斯賓諾莎認為,神蹟是荒謬、不必要且有害的,只有無知的人才會相信它。他批判道,神蹟往往被神職人員拿來當作控制人民的工具。他們利用平民百姓對於神秘的渴望,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威。例如,宣稱一堆「超自然」的事情:死人復活、海水分開、驢子說話、聖靈感孕。
對斯賓諾莎而言,上帝等同於「自然法則」,自然必須遵循著固定不變的秩序,並蘊含「永恆的必然性和真理」。上帝的大能,正是在完美的自然法則中彰顯。因此,若有人認為上帝會製造「超自然」的事件,那無疑貶損了上帝的永恆與完美,而且是「自打嘴巴」。
聖經作者會將難以理解的事物稱為「神蹟」,是因為他們還無法用科學的觀念來解釋。況且,聖經的功能並非描述世界運作的原理,而是激起人們的想像力以灌輸虔誠的信仰。所以,如果我們已經具備足夠的科學知識,卻仍把聖經裡頭的神蹟當成真的,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對斯賓諾莎來說,神蹟真正的意思是,我們目前無法以科學知識來解釋、但仍符合自然法則的事物
斯賓諾莎不只反對神蹟的概念,更指出唯有我們深入認識自然法則,才能真正認識上帝,也才得以獲得真正的幸福。當一個人越認識自然運作的原理,就越認識自然所帶來的必然性與限制,他會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自然影響周遭的事物,也不容易受到非理性的希望或恐懼所支配。
例如,你會考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跟誰結婚,或是你會遭遇到什麼樣的苦難或快樂,這些都已經在因果的意義上被自然法則決定好了。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成因。人類要獲得幸福與內心的平靜,便是運用自己的理性去發掘這些規則。如果相信上帝會插手介入、施展神蹟,那無疑是無知的展現。我們能做的,就是以一顆平和的心去看待失去與獲得的事物,不受患得患失的情緒所干擾。

聖經的神聖性不是來自上帝,而是來自有愛的行為

如果神蹟不是真的,那聖經的權威豈不也同樣受到挑戰呢?確實,斯賓諾莎認為,聖經根本就不是上帝所啟示的神聖書籍,而是人類透過千年編輯的文學與歷史著作,且裡頭有不少前後矛盾的說法。由於聖經長期以來都被神職人員的話語權霸佔,並透過偏狹的神學見解控制群眾,使得聖經的意義被扭曲了。
斯賓諾莎說:「我們能看到,幾乎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思想當作上帝之語來宣揚。但他們只是以宗教為藉口,強迫他人用自己的方式來思考。我們還能看到,神學家們主要關心的是如何從《聖經》中敲詐出自己任意創造的思想,同時聲稱自己的思想具有神聖的權威性。他們誤以為最深澳的秘密都藏在《聖經》裡,所以竭盡全力地解開這些謬論,卻忽視了其他有價值之物。他們把自身幻想所創造的一切事物都歸給聖靈,並盡全身的力量和熱情捍衛這些幻想。」[2]
斯賓諾莎大膽地指出,即便連先知都沒有辦法闡述對上帝真實的知識,因為他們擬人化上帝的方式已經偏離上帝本身了(自然法則)。上帝根本就沒有情緒,也不具有人類的心理與道德屬性,更別提祂是一個坐在天上、賞善罰惡的審判者。然而,先知寫出這些跟上帝有關的故事卻相當「實用」,可以激發人們虔誠的心,施行慈愛與正義的好行為。
他更表示,聖經不是寫給哲學家看的,因為一般人根本無法用哲學家式的「理性知識」來思考上帝的本質;但聖經帶來的安慰是,只要你願意「服從」,就可以得到救贖(不過,這種說法還真的有點囂張就是了)。
斯賓諾莎並不是反對聖經,而是反對人們詮釋聖經的方式,錯誤地理解上帝的本質。事實上,他認為聖經所傳遞的道德原則毫無疑問是相當有價值的:愛上帝與愛人如己
斯賓諾莎認為,聖經本身不具有神聖性,只有當它引導出人們的好行為時,才具備神聖性。此外,他也認為,那些擁有虔誠之心與宗教美德的人不一定要閱讀聖經,他們可以透過其他種方式來實現。「完全不了解《聖經》故事卻抱持著善良信仰、追求真誠生活方式的人,絕對是受祝福之人。」[3]
這意味著,真正的救贖根本不是來自於基督教,甚至也不是其他的組織化宗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而是我們是否有活出一個好的道德生命。這就帶來最後一個重點,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宗教?

真實宗教在於你所行,而非你所信

斯賓諾莎指出,一個人可能遵守宗教的教義或誡命,但沒有真正的虔誠之心;一個人也可以有真正的虔誠之心,卻對猶太教或基督教的儀式一無所知。因此,真實宗教不是服從人所創立的儀式或律法(如聖餐、洗禮、禱告),而是服從「神聖律法」:愛上帝與愛鄰舍如同自己,好追求一個有德行的生活。換句話說,真實宗教的重點不是你的信念,而是你的行為
斯賓諾莎甚至指出,無論是基督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或無神論者,只要是有理性的人,都可以透過「上帝的內在幫助」來讓自己獲得幸福。我們可以發現,斯賓諾莎訴求的不是完全的世俗化,而是期盼大家回到信仰的核心,不受教派神學之爭的分裂,以打造一個更寬容的社會。畢竟,慈愛與正義是人們共同的語言。
斯賓諾莎不只批判教會,更批判國家竟隨教會起舞,把人的思想定罪。本書作者納德勒便認為,《神學政治論》極力訴求思想自由,其實有著斯賓諾沙很私人的理由。在《神學政治論》出版的兩年前,他的哲學界好友科爾巴格(Adriaan Koerbagh)因為出版一本抨擊教會的書籍而遭定罪。他在牢獄待不到兩個月便過世了。
斯賓諾沙或許是帶著悲憤的心情寫下這段話:「對一個國家來說,還有什麼比高尚之人被當作惡棍放逐來得更不幸呢?就因為這些人的觀點與當局不一致且不想掩蓋事實,所以就必須遭受這樣的待遇?政府把高尚之人當作敵人處死,不是因為任何罪行或不當行為,而是因為他擁有獨立的思想。還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事呢?」[4]

結語:「淫亂且有害」的遺產

話說回來,我們可以從斯賓諾莎的思想學到什麼事情呢?
首先,真實宗教的核心不在於教派的教義、律法或儀式,而是你有沒有展現出好的道德行為。一個人可以暢談聖經,但根本不認識上帝;一個人可以不認識聖經,卻很靠近上帝。這讓我們培養出寬容的精神,使我們願意尊重想法不一樣的群體,並在「大原則」下一起努力:活出一個有愛與正義的生命。
其次,思想不應該被定罪。儘管這是我們眾人皆知的道理,但事實上,仍有不少極權政府至今仍將政治思想犯定罪,更嚴格審查疑似有「煽動性」的出版品。例如,5名香港言語治療師因於2020–2021年出版「羊村繪本系列」,被控違反《國家安全法》入獄19個月,罪名為「串謀刊印、發布、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只因裡頭生動地描述了港人的反送中運動。
最後,不要放棄用理性去質疑你不明白的事物。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因恐懼而相信某些道理,自己卻從未深入思考是否合理。斯賓諾莎從對立的觀點批判當局,也能讓我們省思:我們是否真的在意自己所相信的,還是我們只是習慣做表面功夫罷了?
《不馴的異端》是一本非常精彩的著作,有別於一般介紹哲學思想或哲學家傳記的著作,作者納德勒融合兩者,將斯賓諾莎的著作放入實際的社會背景,輔以同時代人的往來信件,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這位顛覆性的思想家。
如果我們認為宗教的虔誠在於好行為,聖經是一本富有道德訊息的人類作品,政府的治理不應受到教會的干擾,思想不應該被定罪,那這位提倡「淫亂且有害」的哲學家,肯定能給我們許多啟發。
[1] 史蒂芬.納德勒(Steven Nadler),《不馴的異端》(台北:麥田,2022),頁26–27。
[2] 同上,頁176。
[3] 同上,頁189。
[4] 同上,頁270。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克莉斯蒂娃的克萊恩手裏劍│《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書評《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2-13
【台中室內設計】我家的童趣圖書館│鯨魚書架│大膽用色活潑透天宅│靜享閱讀時光│設計坪數40坪│綻緣空間設計推薦今天是要開箱我大學同學的新家,喜歡童趣、獨特設計的話,可以參考看看~我個人覺得很像小朋友的遊樂園,可以玩可以鑽,果然很有他的個性! 以下是同學角度,正文開始: 我覺得現在大部分裝潢看起來都很像,木紋啊、白色啊,而我和我老婆就是想和人家不一樣,所以先開了設計要求,才去找適合的設計公司。
Thumbnail
avatar
艾瑪娘的小日子
2023-12-03
不衝突,不愛情?│《佛洛伊德的椅子》書評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1-13
一味追求好公關,世界不會更關公│《教出殺人犯 I: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書評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0-03
無盡的「少年」:《海獸之子》的精神分析│《日本經典動畫指南》書評「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08-24
書評 - 《讀懂一本書》以「說書」為目標來閱讀以說書為目標來進行閱讀,會讓你讀得更深、記得更久,不會讀完跟人討論時支支吾吾
Thumbnail
avatar
書本生活實驗室
2023-07-26
書評•評書|一本冬季Recipe之:在三月中告別Wintering三月是跟女性連結的月份❤️;是冰雪融化、倒春寒不再,溫暖如春的月份;「煙花三月下揚州」詩句中不僅承載著「揚州」的美,更多營造出的是「三月」與「煙花」的風景。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一個時令的緣由讓我們把三月跟女性連結起來形容這柔美、生命誕生之季。 之前兩篇冬季Recipe陪我度過了好幾個月,現在天氣漸漸轉暖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3-03-03
【書評】區塊鏈社會學:一本逃脫中心化機構掌控的手冊我們若跟隨作者的視角去看區塊鏈時,他不旦在演繹流動民主,也在提煉一套不依賴中心化機構的行事思維。它的應用回歸日常,叫人注意生活層面上的種種權力關係,只有察覺到這些關係時,才能重拾個人自主。
Thumbnail
avatar
John Hui
2022-10-09
書評《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 》一本假理財,真談愛的書你會覺得人生好難,錢老是賺不夠,每天都很忙嗎?其實,你只是還不知道人生的遊戲規則,這本書會教你學習正確的遊戲規則來玩「人生」這個遊戲。書中會協助你了解全方位理財觀念的入門書,讓你了解整體的財務規劃流程,包含保險、稅務、投資、退休及遺產。 相信看完後你會覺得「喔~~原來人生應該這樣規劃才對。」
Thumbnail
avatar
Mr.S
2022-07-28
《 暢玩一人公司》書評 - 一本教你挑戰「年薪千萬」卻「工作更少」的個人品牌魔法書這本書主要在談以1人公司的形式從個人開始一步步打造出個人的品牌事業大帝國,提供一條明確的指引並賦能1人獨立打造產品、品牌、行銷並發揮影響力。這篇書評會跟你分享讓Mr. S印象深刻的地方,並且訴說這本書帶給Mr. S的一些改變。若你也想「挑戰千萬收入」卻「工作更少」的話,趕緊看吧!
Thumbnail
avatar
Mr.S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