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rol & love
掌控感與不安的關聯
在感情中,我們常常會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期望行動,例如主動表達關心、一起規劃約會行程或主動提出旅行計劃。然而,當事情未如預期進行,或對方的行動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時,心中的不安與焦慮就會油然而生。
這種不安往往來自於「掌控感」的喪失。我們渴望掌控,因為掌控能帶來安全感,讓我們覺得一切都在預期之中。但在兩性關係中,過度的掌控感不僅會讓自己焦慮,也可能讓對方感受到壓力或被控制。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這種心理現象,並提供實際的應對方式,幫助你在關係中找到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心理解析:為何我們想要掌控?
掌控慾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對「不確定性」的焦慮與恐懼。當事情按照我們的預期進行時,我們會感到安心與滿足;反之,當事情超出我們的掌握時,就容易產生焦慮,甚至會透過控制他人的行為來降低這種不安。
在感情中,這種掌控慾尤為明顯。因為感情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例如對方的情緒、回應方式、未來的發展等等。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我們可能會要求對方按照我們的規劃行動,甚至會下意識地設立「應該」與「必須」的規則,期望對方遵守,以達到內心的平衡與安全感。
情境案例
舉例來說,假設你希望伴侶能夠主動提出旅遊計劃,因為這會讓你覺得被在乎、被重視。但當伴侶沒有主動提及時,你可能會覺得對方不夠關心你,甚至產生焦慮與不安,進而試圖透過「要求」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對方可能只是對旅遊本身興趣不高,或是她認為如果你想要出去玩,應該由你來找出她感興趣的景點,而不是她來主動提議。這樣的互動往往會讓對方感到被控制,進而產生反感或抗拒,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
深入剖析:期待差異與需求矛盾
- 期待差異:
- 你希望對方能主動表現出對旅遊的興趣,讓你感覺被在乎。
- 對方則認為,只有對景點有興趣時才會主動提出,並不代表她不重視你。
- 需求矛盾:
- 你的需求是被關心、被重視,並希望透過旅遊的共同體驗來增進情感連結。
- 對方的需求則是自在、被尊重,以及有選擇是否參與的自由。
解決方案:如何調整心態與互動方式

make myself
- 重新定義需求:
- 先確認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是希望對方對旅遊感興趣,還是希望被重視?
- 如果是後者,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如主動邀請她參與規劃)來滿足,而不一定要對方主動提出。
- 建立共識並互相理解:
- 可以直接表達你的感受,例如:「我會希望你也能主動提及旅遊,因為這樣會讓我覺得被在乎,但我知道你對國內景點沒興趣。我們可以一起找到適合彼此的活動嗎?」
- 調整互動模式:
- 與其要求她主動,不如邀請她一起參與決策過程,讓她感受到平等與自由,而不是被要求。
實際步驟與溝通示例
- 調整期望與表達方式:
- 與其要求她「主動提及旅遊」,不如邀請她參與決策過程,讓她感受到被尊重和自由。
- 找共同興趣的切入點:
- 如果她對國內旅遊興趣不高,可以找其他形式的活動,例如美食之旅、主題展覽、體驗課程等。
- 轉換情緒焦點:
- 當感到不安時,可以提醒自己:對方不主動並不代表不在乎,而只是對某些活動不感興趣。
學會放手,建立健康的情感連結
感情中的掌控慾,往往來自於對不確定性的焦慮,但過度的掌控會讓彼此都感到壓力。透過重新定義需求、調整期望、建立共識與互相理解,我們可以在關係中找到更健康的互動模式。學會放手,並不代表放棄,而是學會在關係中找到平衡,讓彼此都能自在地表達自己、享受愛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