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虛擬世界中的獵殺與逃亡
avatar-img
鄭慶

網路霸凌:虛擬世界中的獵殺與逃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於另一頭的虛擬世界

在那,人們戴著面具

自詡獵人

鍵盤是最自豪的武器

一見到獵物就毫不猶豫地開火

所有獵物都是作惡多端的

在獵人眼中,沒有存活的權利

 

注音符號成為尖銳的利刃

一字字殘忍劃開身體

心如刀割,卻只能無措落淚

流言蜚語化為飛馳的箭矢

一句句無情刺穿心房

萬箭穿心,卻只能無聲吶喊

 

無數的惡意謾罵

堆疊成猙獰面貌的怪獸

闖進夜夢

在無盡長廊,我奮力奔跑

怪獸永遠在後頭追迫

如同驚濤駭浪般襲捲而來

長爪企圖扒開層層外皮

無視千瘡百孔

只為看見不存在的醜陋與罪惡

 

鮮血淋漓地掙扎與逃脫後

陰鬱和恐懼的黑雲卻逐漸壟罩靈魂

迎來另一類的魑魅魍魎

慢慢奪去雙眼

心魔吹熄了手中的燭火

卻未吹醒那早已麻痺的軀殼

迷失逃往光明的方向

有時忘了自己為什麼要跑

 

盲目地 無止境地 奔馳

忽然,耳邊飄響著我的名字

在某處嘶聲力竭地呼喚著

驚醒

停頓

當怪獸再次齜牙咧嘴地狂奔

溫暖的手臂將我環抱

無形卻堅固的防禦罩

當獵人再次拉開弓箭

無數隻手合力將我拉起

逃離差點掩埋靈魂的留言

avatar-img
鄭慶
1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慶 的其他內容
我曬乾了思念,保存在玻璃罐
本書藉由真實案例,引導讀者思考正義的議題,探討轉型正義、媒體識讀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複雜的哲學概念,並鼓勵讀者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
5/5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本書探討劇場表演的本質,以及演員如何詮釋角色,並透過學生案例分析,闡述如何理解劇本核心精神與角色目的,才能呈現出成功的演出。文章並引述書中觀點,探討劇本的最高目的、社會批判性以及如何將現代價值觀融入古典作品。
柏林雷寧廣場劇院《人民公敵》於臺中歌劇院演出,以狂野舞臺設計、現代樂風、演員情緒爆發等元素,呈現一齣關於道德底線與利益慾望的精彩戲劇。劇中探討了個人行動與政治社會的關係,以及新自由主義、利益與人性的衝突,並藉由與觀眾互動的思辨,引發深刻省思。
5/5人民公敵
本文探討嗅覺的獨特之處,以及其與記憶、情感和文化的連結。作者分享個人經驗,並藉由科學研究和歷史軼事,闡述嗅覺在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5/5天橋上的魔術師
我曬乾了思念,保存在玻璃罐
本書藉由真實案例,引導讀者思考正義的議題,探討轉型正義、媒體識讀與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複雜的哲學概念,並鼓勵讀者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
5/5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本書探討劇場表演的本質,以及演員如何詮釋角色,並透過學生案例分析,闡述如何理解劇本核心精神與角色目的,才能呈現出成功的演出。文章並引述書中觀點,探討劇本的最高目的、社會批判性以及如何將現代價值觀融入古典作品。
柏林雷寧廣場劇院《人民公敵》於臺中歌劇院演出,以狂野舞臺設計、現代樂風、演員情緒爆發等元素,呈現一齣關於道德底線與利益慾望的精彩戲劇。劇中探討了個人行動與政治社會的關係,以及新自由主義、利益與人性的衝突,並藉由與觀眾互動的思辨,引發深刻省思。
5/5人民公敵
本文探討嗅覺的獨特之處,以及其與記憶、情感和文化的連結。作者分享個人經驗,並藉由科學研究和歷史軼事,闡述嗅覺在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5/5天橋上的魔術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