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真的要想這是否是壞事。
自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社會的流動開始減少,甚至朝向固化的方向發展,階級正在凝固成種性,階級世襲的情況正在降臨,按照科幻小說的發展,這將會帶給我們一個陰暗的未來,但事實是階級固化的世界真的會是一個反烏托邦或是更糟糕的現實世界嗎?
我認為有可能不是。在人類歷史中大多數的時候,階級的存在被視為一種常識,而複雜社會與複雜階級具有正相關性,一直到十九世紀的現代性開始後,複雜的西方社會中,階級本身才開始鬆動與瓦解,並且因為西方文明擴散到全球,這種平等主義等同於先進的思想才開始變成常識。
在二十世紀中期第一波法西斯主義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後,這種反階級主義更是在媒體、學術界、以及各大意識形態組織中,而人類社會或是說複雜社會本來的面目開始被視為一種落後且倒退的反烏托邦形式。並且作為一種避免法西斯主義復活的手段,許多再分配制度被建立了起來,而學術界作為進步的支柱也成為了平等主義的堡壘。
但是階級制度,或是說複雜的階級制度是人類社會的常態,而平等主義者們逆著河流游的行為註定會失敗,而失敗只是時間問題。隨著國際社會繼續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總體戰作為「階級收割機」的機能減弱,階級分層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並且流動性越來越低,世襲性越來越高,而這也不是幾個獨裁國家或是未開發國家內一代內的現象,而是全世界普遍的現象,即便是在新世界階級流動的速度也正在變慢。在二十世紀中期英國的社會階級能夠被簡單的分為三個階級。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階級的數量與形式已經抵達了七種,並且階級本身也不再是單純高低,還有他們生活的型態等等,都不太一樣。而在未來這種情況只會變得越來深化。
回到最初的問題,這代表了這樣的未來就會是反烏托邦嗎?
也許不是,畢竟階級本身就是人類、或是說任何群體生物社會架構必然會有的特徵,甚至是社會得以運行的必要元素。所謂階級的複雜化、甚至是僵化只是回歸自然。而這種自然也不一定是那種更糟糕的自然,更非反人性。
在一個世襲的社會人們不必再擔心自己的階級不能提升,甚至下跌。就科技上來說現在的窮人也比部落的酋長還要有更好的生活。一個上面有N層階級各種不同等級貴族的普通英國工人與農民,他們的生活遠比那些更平等的原始部落還要來的好,難道相信前者的社會是一個好的社會就是接受反烏托邦嗎? 當然反烏托邦文學原本就是寫來攻擊那些表面上平等的社會,也許我們應該要接受,古代祖先們那種高度階級化的社會是更符合人性,並且也是一個穩定社會所必需要的元素。
而隨著世界逐漸地進入到現代性晚期,試圖使(至少是不排斥)複雜階級社會回歸的意識形態總是要出現,如果人們要繼續追求穩定的社會,甚至是幸福度更高的社會,所謂的平等主義的原則就必須被學術界、媒體、乃至於合法的主權政府本身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