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做錯了?」自我參照式解讀的四大陷阱

「是不是我做錯了?」自我參照式解讀的四大陷阱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情緒調色盤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言:世界真的圍繞著你轉嗎?


你發了一則訊息,朋友「已讀不回」,你開始想——「是不是我說錯了什麼?」
你在開會時,看見主管表情嚴肅,你心裡一沉——「是不是我剛剛的報告不夠好?」
你在社群媒體上刷到一則模糊的抱怨文——「某些人真的很讓人失望。」你的腦中閃過:「他是在說我嗎?」

生活中,這種瞬間不勝枚舉。人們的沉默、眼神、語氣、選擇,甚至是無意識的舉動,都可能被我們悄悄地「收編」進自己的故事裡。我們以為這些訊號與自己有關,以為別人在評價我們,以為世界正在給我們暗示,於是陷入自我懷疑與不安。

這種心理模式,被稱為 「自我參照式解讀」。它讓我們習慣性地把外界的事件與自己聯繫起來,覺得事情的發生必然與自己有關,無論是別人的沉默,還是世界的變化。

但現實是——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關注我們。

讓我們來看看 四個最常見的自我參照式解讀陷阱,看看你是否也曾不自覺地掉進其中。

raw-image

1. 社交忽略感:「為什麼他不理我?」


🔹 情境一:朋友沒有回你的訊息,你開始焦慮:「是不是我講錯話了?」

🔹 情境二:你在聚會中,發現朋友跟別人聊得熱絡,卻對你只是簡單寒暄,你開始覺得:「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 情境三:朋友沒邀請你參加某場活動,你心裡浮現:「他是不是刻意把我排除在外?」

這種 「我是不是被忽略了?」 的感受,是自我參照式解讀最常見的形式之一。

我們的內心不自覺地認定:「如果他在乎我,他應該會主動找我」、「如果我們是朋友,他應該要注意到我的感受」。但事實是,人們的行動往往與我們無關,而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情境與狀態

你的朋友可能只是忙碌、累了、在處理自己的問題,或者單純沒注意到你的訊息,而不是故意冷落你。

🌿 如何調整?

  • 與其猜測,不如主動確認:「我好像很久沒跟你聊了,最近還好嗎?」
  • 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而你的存在,並不需要別人時刻證明才是真實的。

2. 工作場域的不安:「主管是不是對我不滿?」


🔹 情境一:主管在開會時眉頭緊鎖,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剛剛的發言有問題?」

🔹 情境二:同事私下討論,你剛好經過,他們忽然停頓了一下,你覺得:「他們是不是在說我?」

🔹 情境三:公司宣布組織調整,你開始焦慮:「這是不是針對我的?我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在職場上,我們時常不自覺地放大別人的表情、語氣、動作,並將它們對應到自己身上。但事實上,主管可能只是思考著財報數字,同事可能只是在談論午餐吃什麼,公司的人事變動涉及的是整體策略,而不是個人的存在價值。

🌿 如何調整?

  • 試著換個視角,問自己:「還有哪些可能性?」
  • 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而不是花時間解讀不可測的變數。

3. 社群媒體的暗示:「這是在說我嗎?」


🔹 情境一:某個朋友發了一則充滿情緒的貼文:「有些人真的讓人失望。」你腦中閃過:「他是在說我嗎?」

🔹 情境二:某人按讚了你的貼文,卻沒有回覆,你開始想:「他是不是真的只是敷衍?」

🔹 情境三:某個群組裡,大家突然聊得很熱絡,而你卻沒有被標註,你覺得:「是不是我被冷落了?」

社群媒體放大了我們對「自我參照」的習慣,因為我們時刻都在觀看別人的反應,尋找隱藏的訊號。但事實是,這些貼文、按讚、留言、沉默,通常與你無關,而是對方自己的行為選擇。

🌿 如何調整?

  • 與其猜測,不如直接溝通。
  • 接受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自己運行的,而你也不需要靠別人的行為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4. 生活中的小挫折:「是不是整個世界都在針對我?」


🔹 情境一:一天之內,鬧鐘沒響、上班遇到塞車、被主管挑毛病、咖啡還灑了——你忍不住想:「這是不是老天在整我?」

🔹 情境二:考試沒考好、面試沒通過、投資虧損,你懷疑:「是不是我天生就運氣不好?」

🔹 情境三:旅遊計劃因天氣被打亂,你不禁想:「為什麼每次都這樣?是不是命運不讓我開心?」

當連續發生幾件不順的事情,我們很容易覺得世界在「針對」自己,彷彿命運特別刁難。但事實是,這些只是隨機的事件,而非一場針對你的安排

🌿 如何調整?

  • 把事情拆開來看,避免「全盤解讀」。
  • 提醒自己:「這只是今天不順,並不代表未來也會如此。」

放過自己,世界不會一直盯著你


自我參照式解讀,讓我們活在不必要的焦慮與不安裡。但當我們開始練習放下這些想法,開始接受世界並不總是圍繞著我們轉,我們的心也會變得更輕盈。


下次,當你再次冒出 「是不是我做錯了?」 的念頭時,試著問問自己:

🌱 「這件事真的與我有關嗎?」

🌱 「有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 「如果這與我無關,我可以選擇放下嗎?」


然後,深呼吸,讓這些不必要的負擔,隨風而去。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9會員
34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卡住? 有些卡住,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正在進化。這篇文章陪你走一段路:先學會不逃,誠實面對自己的卡點;再回頭看,原來你曾經也很強、也有過高光時刻;最後理解,改變有節奏,不必急。走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正往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方向前進。你正在路上,別懷疑自己。
事情趕、下屬卡,你一秒給答案解決問題,看似有效率,但你發現——他下次還是來問。你以為在幫,其實是在讓整個團隊變得越來越不會想。這篇文章帶你看見,主管習慣「直接給答案」,其實可能是另一種不自覺的 WAITS 工作迴避。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卡住? 有些卡住,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正在進化。這篇文章陪你走一段路:先學會不逃,誠實面對自己的卡點;再回頭看,原來你曾經也很強、也有過高光時刻;最後理解,改變有節奏,不必急。走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正往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方向前進。你正在路上,別懷疑自己。
事情趕、下屬卡,你一秒給答案解決問題,看似有效率,但你發現——他下次還是來問。你以為在幫,其實是在讓整個團隊變得越來越不會想。這篇文章帶你看見,主管習慣「直接給答案」,其實可能是另一種不自覺的 WAITS 工作迴避。